“双培计划”学生与其访学培养学校统招生学业差距问题研究
摘 要: “双培计划”学生与其所在访学培养学校统招生存在学业成绩差距,主要原因在于双培生学业基础、学习动力、学习投入、学习意志、学习方式与方法等方面受到一系列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访学培养学校要正确认识这些影响,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证双培生培养质量,实现为首都培养高水平人才的目标。
关键词:双培生;高水平人才;学业差距
“双培计划”学生(以下简称双培生)来源于“双培计划”。作为“北京高等学校高水平人才交叉培养计划”的重点项目之一,“双培计划”是北京市属高校与在京中央高校双方共同培养优秀学生的项目,它承载着为首都培养行业领头人和适应未来竞争的国际化高端人才的重大任务。该计划自2015年起正式施行,由北京市市属高校输送学生到在京部属高校访学培养。在“双培计划”运行实践中,双培生与访学培养所在学校的统招生(以下简称统招生)“共同选课、共同学习、共同考试”,总体表现良好,表现出首都大学生积极进取、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存在差距之处在于学业成绩。双培生与统招生学业差距明显,一方面,会影响双培生自身发展;另一方面,也会影响北京地区高水平人才交叉培养的质量。在“课程质量不降低、培养要求不降低、考试标准不降低”的统一要求下,如何提高双培生学业成绩,缩小与统招生差距,保证高水平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是一个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
现实考察:双培生与统招生学业差距现状
“双培计划”的培养理念为“同等培养”。双培生在访学培养学校与统招生享受的教育教学资源完全相同,具体体现为培养方案相同、学习科目相同、考试内容与试卷命题相同。但是,在学业成绩上,双培生与统招生并不相同,在某类课程上甚至存在较大差距。以中央财经大学(以下简称学校)保险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双培生为例。学院将2015级、2016级、2017级三个年级双培生入学后的学习成绩与同年级统招生的学习成绩相比较,由平均分、通过率、成绩的区间分布三个维度来考察双培生与统招生的学业差距。因“双培计划”始自2015年,2018级学生还没有学年成绩,故本文只涉及2015级、2016级、2017级三个年级学生的学业成绩。成绩均为学分加权平均分,截取时间为自入学时间到2018年7月。
1.平均成绩的差距:主要集中在数学类课程
总体看,三个年级双培生的平均成绩均低于同年级统招生。2015级统招生平均成绩为81.26分,双培生为71.23分,两者分数差距为10.03分,主要集中在数学类课程,其中“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成绩均相差10分以上。2016年,学校在对双培生培养方案进行调整后,2016级、2017级双培生与统招生的分数差距均有所缩小,降低到4分~5分。
2.学业通过率的差距:与课程难度相关
学业通过率反映学生达到课程培养标准的比率。2015级统招生的学业通过率为97.90%,平均不及格门次为0.81门次/人;双培生的学业通过率为89.46%,平均不及格门次为4门次/人。2016级统招生的学业通过率为98.32%,平均不及格门次为0.68门次/人;双培生的学业通过率为97.01%,平均不及格门次为1.22门次/人。2017级统招生的学业通过率为97.92%,平均不及格门次为0.75门次/人;双培生的学业通过率为94.67%,平均不及格门次为1.26门次/人。统招生与双培生的通过率之差,2015级为8个百分点,2016级为1个百分点,2017级为3个百分点。可以看到,与2015级相比较,2016级、2017级双培生与统招生的学业差距在缩小,主要原因在于学校调低了2016级与2017级双培生培养方案的课程难度。如前所述,三个年级的双培生未通过课程基本集中在数学类课程,如“数学分析”“计量经济学”等,原因是因为这些课程的难度较大。要在这些课程上取得好成绩,不管是双培生还是统招生,都要付出相当大的努力。
3.成绩分布的差距:主体分数段处于不同分数区间
双培生与统招生的主体分数段明显处于不同分数区间。统招生的成绩多集中在75分以上,以85分~90分分数段人数最多;双培生成绩主要集中在70分~80分之间。在双培生的三个年级里,没有人进入90分~95高分区;在85分~90分数区间,只有2016级的少部分学生进入(如前所述,2016级培养方案已调整,课程难度降低)。
精准把脉:双培生与统招生学业差距的原因
通过学业成绩的对比发现,双培生的学业成绩普遍低于统招生,且差距明显。造成这一差距有诸多原因。除个体差异外,更多的是学生长期以来养成的学習习惯、建立起的学习态度、锻造成的学习品质、形成的学习思维、凝练成的学习方法等一系列非智力因素影响。
1.学业基础不扎实
学业基础不仅影响双培生的入学成绩,而且影响入学后的学业表现,尤其对于知识连贯性较强的课程影响更大。双培生的委托学校为北京电影学院、北京工商大学、北京物资学院、北京印刷学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服装学院等市属高校;访学培养高校为中央财经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211工程”“985工程”高校。两类学校在高考招生分数上存在很大差距。双培生在中学阶段相较统招生而言,学业基础薄弱,高考分数普遍低于统招生50分~100分,在“双培计划”刚开始的2015年,甚至低于委托学校同类专业录取分数线。这就是说,双培生在学业成绩上与统招生在存在先天差距,这个差距在入学之前与入学之初就存在了,它为入学后双培生与统招生的学业差距埋下了伏笔。
2.学习动力不足
学习动力来源于现实需求或远大理想。就现实需求层面而言,就业压力是当下大学生刻苦学习的直接动力之一。但对于双培生而言,这一动力给予他们的支持明显弱化。与京外生源相比,双培生具有“北京生源”的地缘优势,面临的就业压力较京外生源小,心理上的优越感较大,“不担心户口,亲戚朋友都在北京都能帮忙,随便找个工作就有饭吃”的想法不同程度地存在于双培生当中。在对远大理想的追求方面,与统招生相比,双培生容易产生两个极端。一方面,好高骛远,目标过于宏大,导致在现实中,学习生活无法与理想对接,不能脚踏实地做好当下的事情;另一方面,自我期望与自我定位较低,只求将来可以安逸生活。这些因素均会导致双培生在学习上动力不足,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高。
3.学业投入不够
学业投入主要表现为学习时间与学习精力的投入。在学习时间投入方面,双培生家庭居住地基本在北京地区,较京外生源学生回家便捷,这使双培生回家频率远远高于统招生。经统计,80%的学生每两周回家一次,有些学生每周都回家。周五(如果没课,会提前到周四或更早)离校,周一到校,这导致双培生在学习时长上普遍低于统招生,其对所学知识的吸收率与巩固率不高;在学习精力投入方面,双培生在课堂上投入精力不够,回答问题频次、小组讨论活跃度、作业完成质量明显低于统招生。
4.学习意志品质不强
双培生大多具有优秀的综合素质,在人际关系、社会活动等方面表现良好,但在学习方面的顽强拼搏精神与坚忍不拔品质还须进一步加强。对于一些较难的科目,如数学类课程,学不懂就容易轻言放弃,造成“越不懂越不学,越不学越不懂”的恶性循环,最后导致学业困难,考试无法过关,有些学生甚至产生自暴自弃心理。
5.学习方式与学习方法不合适
由于思维的强大惯性,双培生的学习方式与学习方法大多停留于高中阶段,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明显不足。虽然双培生与统招生的课程设置基本相同,但在课程上积极主动研究问题的时间明显少于统招生;如果没有作业压力,就缺乏课后复习的动力。在学习方法上,双培生更多沿袭了高中的学习逻辑,无法与大学课程有效衔接,学习适应性有待提高。
综合施策:缩小双培生与统招生学业差距的路径
“双培计划”的“核心在于不断加强北京市属高校与在京中央高校的交流合作”“共同培养出符合社会和时代需求的高素质创新人才。”[1]成为高素质创新人才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具备优秀的学业成绩。缩小双培生与统招生的学业差距,需要在以下方面做出努力:
1.正确认识双培生与统招生之间的学业差距
有一种观点是,既然双培生与统招生的入学成绩存在近百分的差距,那么入学后两者学业成绩差距的产生则是不可避免的。这种观点看似有很大的合理性,因为学习基础也是造成学业差距的原因之一。但是,原因并不必然带来结果,起点差距也并不必然导致结果差距。因为原因发生作用有一个过程,如果对过程加以干预,是可以使结果发生改变的。所以,访学培养学校要避免偏见,更要破除“学业差距必然存在”的成见与执见,重视双培生培养,正视学业差距的存在,以各种方式、各种方法帮助双培生提高学业成绩,追赶上统招生。一个有说服力的例子是,中国贫困地区的248所高中通过网络直播与号称“中国最前列的高中”著名的成都七中同步上课,“全天候跟随成都七中平行班直播,一起上课、作业、考试。有的学校出了省状元,有的本科升学率涨了几倍、十几倍”[2]。这一实例不但说明学习基础不是决定成绩的唯一因素,更说明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同样可以通过利用优质教育资源与自身的不懈努力追平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在双培生培养实践中,也有双培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与统招生的成绩大排名中,进入专业前十名,成为学业成绩优秀者。
2.加大对双培生的教学投入
双培生较之统招生学业基础薄弱,在共同的学习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提高学业成绩最直接、最有效的做法就是加大对双培生的教学投入,包括学习指导与课外补习。学习指导的重点在于重建双培生对大学学习的认知,解决其学习方法与学习方式问题,帮助双培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科学的学习思维。课外补习是国际通用做法,“在澳大利亚、英格兰、法国、新加坡、美国等发达国家,课外补习被当作对低分或者能力欠缺学生的一种帮助,这种额外的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本的一种方式”[3]。在现实中,双培生因为在某些课程上学习困难,课堂学习任务无法顺利完成,对课外补习也有内在需求。需要说明的是,课外补习不宜一哄而上,而是择其要者而为之。在中央财经大学双培生教育培养实践中,学校将数学类课程作为补习重点,开辟学习通道,在周末和暑假进行小班教学,为双培生补习功课。
3.激发双培生学习的内生动力
双培生学业成绩的提高取决于自身学习内生动力的强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人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4]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人的殷殷教诲,也是激励双培生努力奋斗、迎头赶上的警言金句。思想教育工作者要激励双培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把学习当作自己的责任使命,掌握扎实的专业学识。要让双培生认识到,在学习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也会導致在将来的就业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现在的就业市场越来越开放透明、竞争有序,地缘优势与人脉资源并不能包打天下。就业单位需要高层次、高素质人才,任人唯贤、唯才是举,真本事、真才华才是硬实力。大学学习正是青年未来职业发展的基础,也是一生发展的基础,一定要打好、打牢、打实这个基础。
4.加强双培生学习的意志品质
学业成绩背后是学生的学习动力、意志品质、学习习惯等因素的多重叠加。“共同选课、共同学习、共同考试”并不意味着必然指向相等齐平的学业水平。双培生要拉平与统招生的学业差距,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这是一个长期奋斗且无比艰辛的过程,特别需要吃苦耐劳、攻坚克难的精神。在这个过程中,思想教育引领有很大的工作空间。
5.促进双培生学习投入的增加
要从根本上促进双培生学习时间与学习精力的投入。例如:通过形式多样的专业教育激发双培生专业学习热情,明确学习方向;帮助双培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专业课教师、班主任牵头开展本学科读书分享会、督促完成读书笔记,培养双培生良好的专业阅读习惯,提升专业认知,成就学术启蒙;邀请学界知名专家学者、业内高管及成功人士开设学术讲座,使双培生了解本学科前沿理论与行业最新动态,激发专业兴趣,提高理论水平和学术能力;建立学习小组与兴趣小组,形成学习共同体;召开学习交流会,与统招生交流学习经验;发挥双培生思想活跃、思维敏捷的优点,在“第二课堂”中释放活力,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心理;提高双培生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挑战杯论文大赛、学科竞赛等课外科研学术实践活动的参与度,培养其学术热情;加强实践教学,让双培生深入实习基地,更多地接触行业,明确个人专业定位。
6.抓住“大一”这一教育关键期
在时间维度上,大一学年对缩小双培生与统招生的学业差距至为关键。一是解决双培生身份认同问题。大学一年级入学,双培生往往面对“双培計划是什么”“我们的管理与其他学生有什么不同”“双培生保研政策、就业政策怎样”等问题的困扰,对此,必须给他们吃下“定心丸”,帮助他们了解相关政策,尽快融入访学培养学校的学习生活。二是解决双培生学习上的巨大心理落差。面对“高等数学”等课程,双培生常有“崩溃”之感,心理落差与畏难情绪同时存在。这时,要引导双培生走出心理困境,正确认识差距、缩小差距、弥平差距,在学业竞争中不断进步。三是要帮助双培生完成由高中到大学的顺利过渡。大学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学习内容较高中有很大不同,双培生的学业基础面临着高难度学习任务的挑战,心理承受巨大压力。对此,一定要对学生进行适应性教育与积极的心理疏导。
7.制度性措施支持学业成绩提升
一是加强与生源地学校联系制度,在学生培养上实现相互支持、资源互通。二是推进三支队伍合力育人工作机制,辅导员、班主任、专业课教师合力做好双培生学业辅导。三是建立学业成绩档案制度。在日常管理中,建立双培生学业档案,及时进行学业指导,特别是针对逃课学生、挂科学生、在学业上出现自卑心理和自暴自弃心态的学生,更要施行“一对一”个体化学业帮扶。四是坚持学业成绩跟踪分析制度。每学期做一次学业成绩分析报告,对双培生学业成绩与学习表现做出全面评价,并对成绩、问题、原因、措施等做出详尽说明,科学指导下一步工作。
参考文献:
[1]北京市教委高教处.北京高等教育实施“双培计划”与“外培计划”的工作重点[J].北京教育(高教),2015(6):9-10.
[2]程盟超.这块屏幕可能改变命运[EB/OL].(2018-12-14)[2018-12-19].https://shareapp.cyol.com/cmsfile/News/201812/12/web162390.html.
[3]薛海平,王东,巫锡炜.课外补习对义务教育留守儿童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4,12(3):50-62.
[4]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5-05(2).
(作者单位:才立琴,中央财经大学党委宣传部;袁嘉琳、徐倩男,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
[责任编辑:翟 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