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工作总结
坚持“三个突出”助推精准扶贫
****年以来,**紧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这一重要历史使命,以强化贫困人口“造血”能力为目标,紧扣攻坚实效,完善帮扶机制,****年实现 1928 人脱贫,6 个贫困村出列,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突出主体带动,增强帮扶时效 针对“三有”贫困户多数劳动能力低下,生产组织化、市场化程度偏低,发展产业能力不足的实际,该县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技术、人才、资金、市场等优势,与贫困村、贫困户结对帮扶,提高帮扶精准性。一是多企帮多村机制。安排徽黄旅游集团、天方茶叶、弋江源茶叶、有农生态、桃源罐头等 14 家县域内龙头企业结对帮扶13个贫困村,170家企业或经营主体参与帮扶53个面上村,积极解决贫困村、贫困户产业发展技术、销售、资金等难题。二是分类施策机制。梳理贫困村资源优势,鼓励新型经营主体为帮扶对象量身定制帮扶措施。如徽黄旅游集团立足石印村丰富的旅游资源,主动帮助其发展休闲农业和民宿业态,着力打造旅游扶贫新模式。桃源罐头食品公司结合溪下村茶叶品质高,但无茶叶精制厂房设备的实际,积极为该村筹建茶叶精加工厂,无偿援建茶叶保鲜冻库,增加贫困群众产业收入。三是就业帮扶机制。以增加贫困户资产性收益为主导方向,支持龙头企业流转土地自建基地,吸纳贫困户就业,带动贫困村、贫困户增收。如有农公司流转贫困户土地 280 余亩,带动 165 户贫困户实现土地资产收益 16.8万元、劳务收入 10 余万元;丰梧十二都木竹林业专业合作社将村内 1200 亩火烧迹地集中流转发展香榧油茶基地,农户(贫困户 24 户)以山场经营权入股,收益按 2:8 分成,基地用工优先考虑贫困户,并帮助 5 户贫困户通务工顺利脱贫。
突出模式创新,丰富增收渠道 一是资产收益模式。通过贫困户土地、农业机械、扶贫资金等资产资源入股合作社、企业等,建立稳定的股权收益机制,成功打造了“企业+合作社+扶贫资金(土地)+贫困户”的资产扶贫收益模式。如钟山村田川组农户以 435 亩土地折合 435 股股份入股合作社,扶贫资金 5 万元折合 10 股量化给 6 户贫困户,实行每股 400 元保底分红,年终 6 户贫困户户均增收 670 元。塘田村将 23 万元扶贫资金入股茶叶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将 24 户贫困户吸纳为社员,贫困户茶叶合
作社按照市场价统一收购同时,再按贫困户销售茶叶总额的 20%分红给贫困户(每年不低于 2 万元,上不封顶),无劳动能力贫困户分红按照贫困户户均红利标准发放现金,年终 24 户贫困户实现户均增收 800 余元。二是利益联结模式。支持建设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专业合作社为纽带、种养大户和家庭农场为基础,吸纳贫困村参与的产业联合体。如湖田、汪村等贫困村与有农公司建立利益共同体,联合发展高标准茶园、金丝贡菊和优质水稻等,龙头企业将生产环节收益让渡给贫困村、贫困户,企业从产品加工销售环节增值受益,既解决了产品生产技术、质量问题,也解决了产品销路问题,实现了联合体多方共赢。三是订单农业模式。整合扶贫资金、村级集体资源等与龙头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企业通过帮助制定生产计划、提供技术服务、按协议价收购农产品的方式发展订单农业。如三合村与黄山石墨山公司合作建立茶叶加工基地,公司帮助农户建设标准化茶园,以不低于市场价两倍的价格收购茶叶;**友和中草药公司与塘田村、杨林村、湖田村签订中草药种植订单,明确收购价,公司提供种苗、技术服务,村集体组织农户按标准生产等。
突出政策引领,聚力精准帮扶 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精准到户、扶贫到人”的思路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一是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将产业发展作为贫困村、贫困户稳定脱贫的重中之重,通过设立特色产业发展资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资金、发放“两免”小额贷款、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 70%(891.4 万元)安排到村到户产业项目等方式,全力支持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业、乡村旅游等“一村一品”产业。出台《产业扶贫到户项目暂行办法》,对有劳动能力且自主发展种养殖加工业的贫困户给予直接财政补贴,****年全年共发放补贴资金 197.6 万元,受益贫困户1466 户。二是发挥主体帮带动力。大力培育和扶持新型经营主体,对产业特色突出、效益明显、能带动贫困群众脱贫的经营主体给予财政资金和扶贫贷款扶持,对吸纳贫困人口就业的企业、大户给予每人 3000 元的一次性奖补,最大限度激发各主体帮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目前,全县已有 50 余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超过 60 户贫困户从中已经受益。
****年**将继续以产业扶贫为主攻方向,进一步夯实基础,创新机制,细化措施,落实责任,确保识真贫、扶真贫、真扶贫,让脱贫成效经得起历史和人民
群众的检验。
党建五力驱动助推脱贫攻坚
**县高举党建旗帜,高扬党建引领,扛牢主体责任,靶向施策辟新径,凝心聚力攻难关,努力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脱贫攻坚的强大动力。
坚持思想引领,筑牢扶贫政治定力。提升政治站位。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摆上重要位置,县主要领导和各单位一把手带头树牢脱贫攻坚政治责任。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听取工作汇报,层层夯实全县广大党员干部政治意识,提升政治站位,以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攻坚拔寨,凝心聚力决胜脱贫攻坚;凝聚思想共识。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围绕扶贫开发战略、目的意义、脱贫攻坚理论知识、政策措施等内容,依托县乡党校、省内外高校等阵地,培训县级领导、乡科学领导干部、脱贫工作组长、驻村第一书记、帮扶队员、村级党组织书记等扶贫一线人员 1200 余人次,凝聚了广大党员干部思想共识,增强工作本领,为决胜脱贫攻坚奠定了基础,提供了人才保障。
坚持固本强基,提升党建脱贫战力。抓实村级“两委”换届。紧抓村“两委”换届契机,着力在严把政治标准、严格选人程序、优化源头活水、选拔年轻干部和女干部等方面入手,选优配强村干部,夯实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村级组织保障;实施“头雁工程”。抓实换届后的村级党组织带头人和后备力量的培育,围绕村级事务、基层党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集体经济等重点工作,累计举办培训班 4 期,着力提升村级党组织书记的履职能力。建立村级党组织书记和后备干部结队培养机制,选拔培养 293 名村级党组织书记后备人才;夯实基础保障。按照“巩固一类、提升二类、整顿三类”的工作思路,实施“强基固本工程”,扎实推进村室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近年来,按照建筑面积不低于 200 ㎡的要求,先后投入专项资金 2620 余万元,新建村室 125 个、改扩建 77 个,提升了村级活动场所建设水平。认真落实换届后村党支部书记 2000 元/月、村委主任 1600 元/月,其他村干部 1200 元/月的工作报酬,充分激发了村干部干事创业谋发展,一心一意帮民富的内生动力。
坚持力量保障,凝聚党建脱贫合力。突出精准选派。坚持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标准,按照“自愿报名、单位推荐、组织审核”的程序,层层把关,优化选派驻村第一书记 245 名、帮扶队员 228 名,进一步优化了资源配置,提升了工作效率;强化纪律约束。对驻村队员实行周通报、月考评、季考核管理制度,乡镇指派专人将驻村队员的出勤情况、工作表现、能力素质、群众评价周报告县选派办,每月进行综合打分排名,每季度进行考核,根据日常表现进行年终总评,作为干部奖惩、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县委组织部抽调专人组成督查组,采取电话抽查、随机暗访等形式,每周进行督导检查,并将督查结果通报全县。已先后组织集中督查 40 多次,随机抽查 150 多次,下发“周通报”55 期,通报批评第一书记、帮扶队员 289 人次;注重关心关爱。落实驻村队员每人每月1200-1500 元的生活补贴,驻村期间,原单位的工资、奖金、福利等待遇足额发放,使其安心驻村。按照每人每年 1 万元的标准,落实县派驻村第一书记专项经费。每年组织驻村第一书记进行免费健康体检,逐人建立健康档案,排除健康隐患。为全县驻村第一书记、帮扶队员、村级脱贫责任组长,按照每人 100 万元的标准购买重大疾病和意外伤害险,解除驻村干部后顾之忧,促其身入心入,踏实工作。
坚持压实责任,构筑党建脱贫动力。建立县乡村三级责任制。建立县乡村三级“包乡联村”责任制,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一人联系一个乡一个贫困村,扶贫任务不结束,联系责任不脱钩;乡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全部担任村级脱贫责任组组长,全面负责分包村脱贫攻坚任务;村“两委”班子对本村的脱贫攻坚任务负主体责任。同时,将脱贫攻坚与党建重点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将抓党建促脱贫成效纳入党组织书记党建述职重要内容,作为检验党建工作成效、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有力抓手;建立抓乡促村工作机制。印发《关于强化抓乡促村夯实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责任的通知》,把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纳入基层党建责任清单内容,20 个乡镇(街道)的 55 名党(工)委书记、副书记、组织委员分别建立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清单、负面清单 110 份,压实脱贫攻坚工作责任;树立鲜明用人导向。牢固树立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培养锻炼、考察识别、选拔任用干部的导向,落实好“三不”原则。结合全县机构改革,在乡科领导班子调整中,注重提拔使用、关心关爱脱贫攻坚一线干部。对一些基层工作时间较长的
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交流回城任职。新提拔重用的 11 名乡镇(街道)党委书记全部为表现优秀、扶贫工作实际绩突出、较为年轻的乡镇长;新选拔的 15 名乡镇长、街道办主任中 13 名为基层脱贫攻坚一线的乡镇领导班子成员,1 名为县扶贫办副主任。
坚持产业发展,激发党建脱贫活力。打造产业基地。树立“党建+”思维,把党支部建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党群共富联合体上,培育了黄金梨种植、葡萄种植、丹参种植、电商渔具、生态农业等 20 个特色产业扶贫基地,带动贫困户1525 户 3553 人;发展集体经济。以扶贫车间建设为主攻方向,以村集体经济清产核资为抓手,采取招商引资,盘活闲置资产,整合现有资源等形式,打造了盆尧镇于营村、焦庄乡高庙村、金刚村等一批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增强了带贫发展后劲;开展电商扶贫。与阿里巴巴集团对接合作,实施农村淘宝项目建设,在县城建立 1 个县级服务中心、63 个贫困村建立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鼓励有条件的贫困户在网上开店创业。专探乡水泉汪村已发展诚信通、淘宝店等网上交易店铺近 200 家。其中,年销售额 100 万元以上的淘宝店近 30 家,年销售额 2000 万元以上的淘宝店有 3 家,网上年成交额达 3 亿元以上。
上一篇:培训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