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贡献
[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富有理论感召力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奋斗目标、主要矛盾、总体方略、战略部署、发展理念、国防建设、外交战略、价值取向、本质特征等方面的认识,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重大理论贡献。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贡献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599(2017)06-0007-10
[收稿日期]2017-10-28
[作者简介]李建德(1965—),男,陕西韩城人,国防大学政治学院西安校区马克思主义理论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王海山(1977—),男,陕西宝鸡人,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6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HTH]\[基金项目\][HTF]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研究”(立项批准号:2015MZD0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富有理论感召力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旗帜鲜[JP2]明地回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内容博大精深,立意高远清新,构成了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重大理论贡献。
一、鲜明提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鲜明主题。他多次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指出:“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P21指出:“党的十八大精神,说一千道一万,归结为一点,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P22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邓小平同志为它确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这篇大文章上都写下了精彩的篇章。现在,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1\]P23在十九大报告中,他再一次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全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JP2]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就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强调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制定“十三五”规划,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新的发展理念;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强化党内监督等,从而成功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一个新时代。
实践在发展,认识在深化。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习近平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也达到了新的高度。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什么的问题。习近平认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首先搞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底是什么、不是什么这个最根本的问题,只有搞清楚这个问题,才能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关于这一问题,习近平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1]P21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 [1]P22这就明确告诉我们,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内涵。习近平这一深刻思想一方面正本清源,有力回击了国内外有些人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看作“资本社会主义”“有中国特色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新官僚资本主义”“权贵资本主义”等谬论;另一方面指明了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坚定了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这就从根本上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质的规定性,丰富和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内涵的认识。正是在这个清晰的理论判断基础上,习近平告诫全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1]P30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在道路问题上要毫不动摇、绝不含糊,否则就会犯颠覆性错误。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搞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什么的重要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包含社会主义共性,又包含中国特色的个性,是两者的有机统一。关于特色,习近平指出:“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1]P17这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是由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这“四大特色”构成的。所谓实践特色就是它来源于实践、发展于实践,始终具有其旺盛的生机和活力。所谓理论特色就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与时俱进和开放创新。所谓民族特色就是它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相融合,与中华民族智慧相贯通,具有中国气派。所谓时代特色就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不断赋予其鲜活的时代内容。实践特色是根本,理论特色是指导,民族特色是依归,时代特色是动力。习近平对“四大特色”的深刻认识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更加清晰。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构成问题。2011年我们党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构成的。随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化,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國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这样就首次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并列,由此,可以认为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构成已由“三位一体”的认识发展到“四位一体”的认识。这样的认识就和我们党所强调的“四个自信”统一起来,进一步丰富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的认识。四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的问题。自信问题不仅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信仰问题,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问题。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最早是2011年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上提出的“三个自信”,指出:“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2016年6月28日,在中央政治局第33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第一次提出“文化自信”,并把“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要求全党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这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由“三个自信”上升到“四个自信”。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纪念大会上,他进一步全面深入阐述了“四个自信”的基本内涵、重要地位和相互关系,在“7.26”讲话中,他又一次指出:“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党和国家事业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十九大报告中,他再次指出:“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见,“四个自信”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上一篇:习近平新型政党制度思想的深刻内涵
下一篇:习近平法治思想逻辑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