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与孩子交流
关于了解孩子学会沟通的 教育 故事
今天上午,张红教授作了一场“好的关系就是好的教育”的主题报告,着重就人和人之间的关系阐述了“有效沟通”的目和意义。在谈到为什么会有屡教不改的孩子时,我想到这样一个案例:
曾经教过的学生中,有一个叫佳宁的孩子,很让我头痛。记得分班后的第一节课课间,他就把门玻璃打碎了。当时我很气愤,严厉地对他说:“你是咱班第一个让老师记住名字的孩子,而且是因为你做了坏事。”为了让他不再犯错,我让他站在讲台上,面对全体同学检讨自己的过错,可他执拗的很,犟脖子一拧,一发没办法,只好罚他站了一节课。
接下来,他给我的印象越来越差。下课,总愿意欺负同学,害的大家直告状,讲台上经常有他被罚站的身影;上课,他喜欢插嘴,总是不识时务地突然冒出一句,引得大家哈哈大笑,放学后不可避免地被留下来写检查,还几次请家长到校谈话;作业,几乎从来不交,当我好言好语地教育了几次没有效果之后,我感到无奈至极,就让他放学后留下补完还要加罚。心想:你耗我也耗,咱们补完了,罚完了才能回家;清洁卫生他也做不好,也挨罚,一遍两遍,甚至一周……就这样,他成天与我对着干,而且,一见我就躲。我成天脸沉似水,紧皱双眉,目光如炬,像一个严峻凝重的将军。我们俩就像仇敌似的。我一直以为,自己这样严格地教育他,才算对他负责任,才能让他进步,可是事与愿违,经过了几个月的较量,我仍然没有改变他,“严、盯、罚”一直是我的管生三字经,看来,这个方法对于佳宁来说,无济于事,我感到很茫然。
就在这时,出了一件让我意想不到的事。一天晚上十点多了,我突然接到佳宁家长的电话,他妈妈哭着告诉我,孩子晚上没有回家,家里人一直找到现在也没见到他的踪影。我一听也急了,顾不得天黑,穿了衣服就出去找他。一直到后半夜,才找到了他。原来他前一天的作业没写,我打电话给他妈妈,他妈妈说要打他,他害怕挨打,就一直不敢回家。
回家以后,我只感到血往上涌,心里又难受又生气又不知所措,真是打翻了五味瓶。在教育佳宁这件事上,我——彻底失败了。前思后想,意识到:严管猛罚虽是严格要求,却违背孩子天性,在扼杀孩子的自由,那些寸步不离的盯管、那些引以得意的“蘑菇战”,我不知不觉把学生当作了“敌人”,而且可怕的是我还要征服他们,凌驾于他们之上。我把自己当成了一座高不可攀的山,总让学生没完没了地去翻我的坎儿。我忽略了心灵只有沟通才能温暖,坚冰只有温情才能融化。每个人都有自尊心,这是追求上进不可缺少的动力,我反复问自己,作为教师我是否损伤了学生的自尊?违背了学生的成长规律?面对教育佳宁的尴尬境地,我——该怎么做?
经过一个晚上的辗转反侧,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改变对佳宁的教育方法,要尽可能地爱护他的自尊,帮助他去掉自卑感,学会与他沟通,总之,我要用另一种方式去感化他。
第二天,当佳宁来到教室的时候,我没有像以往那样去批评他,而是慈爱地问:“佳宁,昨晚睡的那么晚,今天起这么早能受得了吗?”佳宁先是楞了一下(显然,他是在等我批评他),然后不好意思地说:“能。”就低下了头。
此后,在课堂上我总是多提问他、多关注他,让他明白,老师很在意他。课后,我又精心观察,使用“放大镜”寻找他身上的每一个哪怕是十分微小的闪光点。当他有点滴进步时,我就大力表扬他、鼓励他,让他产生一点“成功感”。同时又采取多种巩固措施,多表扬、少批评,使他的每一点成绩都能得到充分肯定。而且我还坚持每天晚上找他谈心,分析犯错误的原因。让他把我当成真诚信赖的朋友。但是,前进的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此后,佳宁又出现了几次反复,但我一次也没有简单粗暴地批评他。因
为我知道,他身上的不良行为,不是一日养成的。同样,孩子的成长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因此,我告诉自己要给他疗伤的过程,给他时间,让他慢慢抚平受伤的创口。让自己用更大的耐心去帮助他,鼓励他,使他明白老师的苦口婆心是为了他的健康成长,是真心实意为了他的成长。
今天听了张教授的报告,我对这件事又有了新的认识,孩子出错,这是很自然的事情,但出错之后,如何与之沟通,确是一项艺术。大多数老师容易进入的一个误区就是:孩子出错,劈头盖脸地批评,批评时,总是批多评少,批多了,孩子就麻了,就木了,也就不想改了。由于他没有得到“我哪错了,为什么错了,怎样改正”等这样一些具体、有效的评价引导,孩子始终不能获得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从技术上就不知道怎么改了,每次都不知道怎样改,所以就屡教不改。从上面的案例中,我就走入了这样的一个误区,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只批不评,更没有和孩子一起努力,一起分析错误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在自设的陷阱中越滑越深,因此险些酿错,幸亏后来及时弥补,才有了“柳暗花明”的教育享受。
从专家的报告中,我还得到这样的启示:了解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前提,只有在充分了解孩子的基础上,选择最适合孩子的教育才是最有效的教育。教育是一个充满感情的事业,只有冷静下来,理性思考,才能教学相长、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