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教体局学生课外阅读工作意见&区教体局职业教育工作意见
区教体局学生课外阅读工作意见
局属各中小学: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素质教育工作会议精神,通过强化全区中小学生课外阅读,创建书香校园,书香,提升学生整体素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据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加强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有关要求和《语文课程标准》有关内容,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中小学生课外阅读工作的实施意见》,请各学校认真学习贯彻。
一、提高认识,深刻理解加强课外阅读工作的重要性 课外阅读是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和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教育形式。课程改革《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教师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全国政协常委、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教授提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但由于多年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完全是为了应付考试,课外阅读一直处在被动
的状态中,教师“教死书”,学生“死读书”的现象依然存在,对学生全面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正确理解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1.加强课外阅读是中小学生获取信息、占有知识的重要手段。阅读就是从人类创造和积累起来的经验、智慧和反映当今世界不同地区、不同阶段、不同民族人们的生存发展、竞争抗衡的材料中,获取信息,占有知识。阅读的过程就是开发信息知识的过程,阅读的材料越多,获得的信息知识就越丰富越有价值。通过阅读,既可以吸取所需要的信息知识和智慧,也可以看到世界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达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如果中小学生只局限于学习课本知识,不扩大阅读面,那么视野就不会开阔,势必会影响将来的发展。
2.加强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是培养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的需要。课外阅读能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学会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获得基本的文学素养,能够形成自学能力;中小学生求知欲旺盛,广泛的课外阅读能启迪学生思想、丰富学生心智、拓宽
学生胸襟、扩大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知识的积累,能够培养创造能力。
3.加强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是深入实施新课程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通过阅读可以改变孩子的内心生存状态,让阅读和学习渗入孩子精神,让阅读最终成为他们的自主需求,终身需求,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阅读也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创建书香型校园的需要。
各学校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通过大力宣传,使教师、学生、社区、家长充分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从而积极支持、鼓励、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形成课外阅读的良好氛围。
二、坚持标准,明确课外阅读的任务、内容和形式 课外阅读要坚持教育性、趣味性、全面性,学生自主选择、教师推荐,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
1.明确课外阅读的任务。《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
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在“总目标”中对课外阅读的总量有了具体而明确的量化规定:小学一至六年级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145 万字,中学七至九年级阅读总量不少于 260 万字。小学生每学期要阅读 10 本以上儿童读物,每学年阅读 2-3 部名著。一、二年级学生以阅读浅显的短文和画册类儿童读物为主,阅读量要达到 5 万字以上;三、四年级学生每年阅读量要达到 20 万字以上;五、六年级学生每年阅读量要达到 50万字以上。
2.选择课外阅读的内容。各校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兴趣爱好和需要来选择适当的有益读物。一是选择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读物,充实阅读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使学生的知识得到不同程度的迁移,发展学生的联想、想象和比较能力。二是选择革命领袖、名人、英雄人物的传记,帮助学生比较系统、完整地了解革命领袖、名人和英雄人物的生平事迹,学习他们的高贵品质,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三是选择反映祖国历史面貌以及具有时代精神、时代风貌的读物,进行国情教育,促使学生了解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四是选择中外名著,
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为写作打下厚实的基础。五是选择科学普及读物,向青少年儿童介绍大量新鲜的科学知识,激起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奠定基础。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图书和报刊类型主要包括:中外现当代童话、中外古今寓言、成语故事、神话故事、中外历史故事和民间故事、诗歌散文作品、长篇文学名著、当代文学作品、科普科幻读物、传统道德和古代经典名篇等。
3.创新课外阅读的载体。各学校要创造一切条件,采取多种形式,加强课外阅读的管理和指导,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条件。一是要固定课外阅读的时间,这是保证课外阅读质量的一个重要的条件。学校要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以上的阅读时间,可集中进行,也可分散进行。二是利用校本课程或综合实践活动课课时,每班每周至少开设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列入课程表。三是要加强学校图书室、阅览室的建设和管理。学校要克服困难,积极筹措资金,改造、维修阅览室,更新图书资料,及时采购新的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阅读的图书和杂志,定时为学生开放。四是动员社区、家长、学生,争取各方力量,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藏书和
社区、家庭的资源,在学校建立走廊书架或读书屋,在班级建立图书角,在社区建立社区书屋,在家庭建立家庭书柜,丰富学生的图书阵地。五是开展交换图书阅读活动,以班级为单位,每学期组织两次以上与外班交换图书阅读的活动。六是开展图书漂流活动,让学校图书室的藏书漂入家庭,流进社区,在扩展学生读书时间和空间的同时,带动和促进学习型家庭和学习型社区的建设。
三、强化组织,重视对课外阅读的指导 1.积极开展课外阅读系列活动。除全区性组织的课外阅读活动外,各学校要创造性的开展读书系列活动,促进学生课外阅读。学校要根据本校实际,通过阅读指导课、读物推荐课、优秀读物报告会、主题读书活动、读书知识竞赛、读书心得演讲比赛和读书征文评选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丰富课外阅读生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班级中及时组织学生建设、借阅、更新班级图书,成立课外阅读兴趣小组,组织开展班级读书交流与讨论,通过个人阅读、小组阅读、彼此交流读物和阅读心得等形式,让学生逐步学会读书、喜欢读书。
2.做好学生课外阅读指导。学校要引导各科任课教师成为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主要指导者。全校教师都要高度重视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树立学生身边勤于读书的榜样,介绍名家勤奋求知的故事,激发其阅读欲望,吸引学生积极参与阅读,引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教会学生做读书笔记、写读后感,让学生随时把精彩优美的词句、片断摘录下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博采众长并消化吸收,做到读有所得,学以致用。
3.大力提倡家长参与课外阅读。加强课外阅读离不开家长的积极关注和主动配合。要大力提倡家长进行亲子阅读,每天抽出时间与孩子一起读书,共同交流心得,对孩子产生正面影响;要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机会,召开动员大会,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的意义,同时邀请支持课外阅读活动的家长代表现身说法。
4.科学评价课外阅读活动。
建立三级考核制。
班级考核面向全体学生,每个学生都要建立课外阅读档案,由教师统一管理,每个月末,由教师抽查一次,根据学生的读书
笔记、阅读量等方面的情况,结合课堂教学的要求、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对学生课外阅读进行等级制评价。课外阅读评价要综合考虑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察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以及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评价要有利于引导大多数学生产生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鉴赏能力,扩大知识范围。
校级考核主要面向班级和教师。学校要建立课外阅读评价机制,每学期末,学校专门考核班级的阅读情况。主要通过抽查档案并对抽查到的学生本人进行具体了解。同时,各校要将指导和组织学生课外阅读工作的情况作为考核任课教师和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引导教师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提高学生整体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年终评优、各种竞赛活动奖励的奖品以图书为主。
全区每学年分两种形式检查评估:一是由各相关科室根据具体分工联合检查,采取随机抽查的方式,凡抽到的学校随机抽查课外阅读指导课任课教师及班级,检查学校课程设置、阅读指导课教师备课、课外阅读活动开展情况并听课。考察学生时从档案
目录中抽查,并对学生进行具体了解。二是全区举办读书报告会。各学校自荐读书艺术节目与优秀读书笔记(包括教师、家长、学生)展示相结合,评委统一打分,评出奖次,排出名次。
四、加强领导,健全完善课外阅读的保障机制 1.加强课外阅读的组织领导。区教体局成立课外阅读工作领导小组,各相关科室分工负责。组建“区教体局课外阅读及阅读指导课研究中心组”,聘请年度省十大教育创新人物、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潍坊广文中学的赵磊老师作为中心组的专家顾问。通过研究小组的成立,在名师和专家的引领下,打造一支高素质的课外阅读教师研究队伍,并以这个团队为基础,发挥辐射作用,带动全区课外阅读活动广泛、深入、有效地开展,最终实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养成阅读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2.各学校要建立学校课外阅读工作领导小组,校长要亲自抓,并指定管理教学工作的副校长或教导主任专门负责学生课外阅读工作。学校要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课外阅读计划、活动方案、管理制度,特别是在各种节假日以及寒暑假放假前,
要精心设计假期阅读作业,从选择阅读书目、安排阅读进度、运用阅读方法等方面提出明确的要求。各学校每学期开学前和放假前要向区教体局课外阅读工作领导小组报送课外阅读活动计划,学期末和假期结束后上报总结,学期中间要报送至少一次课外阅读活动简报。学校要组织各班级和有关教职人员做好学生课外阅读管理和服务工作,逐步形成学校、班级、教师、社区、家长齐抓共管,协调配合,分工负责的机制,推动学生课外阅读工作深入开展。
3.教体局将检查此项工作的落实情况,每学期对全区学校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检查情况作为对学校年终考核内容之一。
4.每学年将对全区学校课外阅读活动开展的先进单位、个人进行表彰。
区教体局职业教育工作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省政府《关于加强职业培训教育,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加强全
区职业教育工作,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现结合我区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城乡就业和再就业为目的,坚持体制创新、制度创新和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引导企业自主培训,规范和监督培训市场,为全区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服务,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使经济发展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力争初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专业结构合理、技能特色鲜明、运作机制灵活、服务功能齐全的优质高效的现代化职业教育培训体系。
二、目标任务 (一)继续发展以初中后分流为重点的中等职业教育,保持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 1∶1 的比例,到末,职业学校在校生达到 6500 人以上。
(二)积极创造条件,通过联办或自办形式,举办五年一贯
制高职班,提升职业教育办学层次。
(三)加强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与沟通,建立起人才成长的“立交桥”,到 2007 年全区中等职业学校每年升入高校的人数达到毕业生总数的 30%以上。
(四)加大专业、在岗、转岗、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及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力度。期间,农广校大中专毕业总人数达到 1000 人以上;职业培训、岗位培训及各种实用技术培训达到 5000 人次;企业参加工商管理培训的人数要达到 800 人以上,高层管理人员均参加培训;各重点企业对全体员工轮训一遍,企业职工初中以上学历要达到 75%以上,技术工人占职工总数的 60%以上,中级以上技术工人占技术工人的比例达到 70%以上。
(五)深化劳动就业制度改革,实施严格的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力争使国家准入控制工种(职业)持证率达到 100%。
(六)瞄准市场需求,搞好专业设置与专业建设。到 2007年,5 个专业达到市级重点专业、2 个专业达到省级示范专业、1个专业达到国家级示范专业,以特色水平的示范专业带动全区职
业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
(七)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进一步完善职业学校与市场经济接轨的办学机制,联合办学面保持在 85%以上。
(八)进一步实施职业教育名牌工程建设,要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力争到 2007 年再使 1 所职业学校达到国家级重点职高标准。
三、深化管理体制与办学体制改革,形成政府主导、依靠企业、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化办学格局 (一)建立政府统筹下部门分工负责的职业教育管理体系。把职业教育的发展纳入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切实加强对全区职业教育工作的统筹管理,建立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职业教育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教育部门要统筹规划、宏观指导全区职业教育的发展,综合管理全区职业学校;劳动部门要做好职业学校、技工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毕(结)业的职业技能鉴定,综合管理技工学校,全面贯彻劳动准入制度;财政部门要按有关规定落实职业教育经费;经济主管部门要会同教育部门加强企业与职业学校联合办学、建立实习
基地和对口协作关系;人事部门要协同教育、劳动部门做好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毕业生就业和职业介绍等工作。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指导和协调职业学校和有关方面的联系,在实验实习、师资、设备等方面提供条件和服务。
(二)创建多元化办学体系。充分发挥企业、行业和社会力量举办职业学校的积极性,制定有利于鼓励企业、行业、社会力量办学的政策,形成平等竞争的政策环境。要充分利用各种社会教育资源,加强协作,联合办学。企业是职工培训的主体,要根据企业发展对员工素质的需求变化,在抓好在岗职工技能培训的同时,重点抓好职工的转岗转行培训和适应性培训,提高他们抵御失业风险和再就业的能力。行业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行业内企业职工培训工作的协调和指导力度,按照行业发展规划和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组织好职工培训和技能鉴定。企业要建立职业资格证书与人员使用待遇相结合的激励机制,把职业资格证书作为职工晋升工资、确定岗位技能工资待遇的重要依据之一。受聘在技术岗位上的中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应按规定享受技能津贴。
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职业教育水平 (一)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道德教育,加强文化基础教育、职业能力教育和身心健康教育,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专业技能、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人才。
(二)根据市场和企业需求变化,建设专业、改革课程。要根据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劳动市场的变化,突出建设重点专业,增加市场急需的紧缺专业和新型专业,努力办出专业特色。要选用和编写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的具有行业特点、地方特色的职业教育课程和教材。加强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积极发展现代化远程职业教育,开发现代教学媒体和教学软件,为职业学校和学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
(三)加强职业、就业培训,实行灵活的办学模式和学习制度,建立与职业介绍一体的职业技能培训体制。职业学校,要在提高学历教育、办学水平的同时,紧贴社会需求,灵活调整培训
内容和培训形式,努力办成面向社会的、开放的、多功能的教育和培训中心。要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培训项目和学习者的实际需要,实行灵活的学制和学习方式,推行学分制等弹性学习制度,为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等创造条件。技工学校、劳动就业训练中心等培训机构,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管理,运用现代化手段组织教学活动,开设复合专业,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鼓励就业培训的多元化,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就业培训,积极支持大、中院校、科研机构和教育力量开展就业培训工作,形成培训合力,建立覆盖全区城乡、与就业紧密结合,多形式、多层次的就业培训体系。
(四)加快师资队伍建设步伐,全面提高教师素质。积极开展以骨干教师为重点的全员培训,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培养一批有社会影响的名师。采取有力措施引进高学历教师。组织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到相关行业或企业挂职培训。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教师参加相关专业学历层次的提高培养。鼓励企业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到职业学校担任专、兼职教师,提高具有相关职业技术职务
资格教师的比例。
五、深化劳动就业制度改革,推动职业教育培训与劳动就业的紧密结合 (一)严格实施就业准入制度。劳动、人事、工商、教育等部门要严格执行就业准入制度,认真落实《招用技术工人从业人员规定》和《市劳动用工管理条例》,严格实施“先培训、后就业”制度。用人单位招用的从事国家实行就业准入控制职业(工种)的劳动者,必须持有职业资格证书;城镇中未能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和农村中未能继续升学并准备向非农产业转移或进城务工的普通初、高中毕业生,应接受相应的职业培训,其中从事国家就业准入控制职业(工种)的,应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就业。在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制度的职业(工种)范围内从事个体经营的人员,也必须接受职业培训,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劳动保障、人事、教育等部门要加大对就业准入制度执行情况的监察力度,各负其责加强监督管理,对违反规定、随意招收未经职业教育或培训人员就业的要责其纠正并给予处罚。
(二)完善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根据上级政
策,职业学校所设专业的教学内容符合国家职业检测的,经劳动保障部门和教育部门认定,其毕业生申请参加中级以下(含中级)职业技能鉴定时,理论考试合格者可视为鉴定理论考试合格,只进行操作技能考核;部分教学质量高、社会声誉好的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的主体专业,经劳动保障和教育行政部门认定,其毕业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可视同职业技能鉴定合格,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经人事、教育行政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认定的职业学校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不受工作年限的限制,可直接申请参加专业技术从业资格考试,并免试部分科目。职业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在本单位设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或职业技能资格考试机构。
(三)加强对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职业学校要把毕业生就业纳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设立由校长负责的毕业生就业服务专门办事机构。要重视和强化对在校生的就业指导,把择业观念、职业生涯设计、就业能力为主要内容的职业指导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劳动保障、人事、教育部门要加强对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指导、服务,开展毕业生就业
安置和创业服务工作,支持职业学校选派毕业生到海外就业。
(四)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出台优惠政策,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特别是农村“三无”(无土地、无工作、无收入)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增强就业能力,推动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加强“4045”人员和就业困难群体技能培训、创业培训,使其尽快学到一技之长,增强再就业和创业的本领。同时,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及时提供培训人员信息,积极向已参加培训人员推荐就业岗位,跟踪服务,实现培训与就业的有机结合。
六、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推动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一)以政府为主,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资金投入,确保用于职业教育的财政性经费和生均教育经费逐年增长,确保公办职业学校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加强对行业、企业和民办职业教育机构的监督,确保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认真执行《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按当地职工工资总额 8‰比例征收职业专项经费,专门用于职业教育的设备购置、教师培养培训等项事业;城市教育费附加安排用于职业教
育的比例不低于 20%,主要用于职业学校实验实习设备的更新和办学条件的改善。区、街道两级财政每年安排一定资金,支持对农民进行岗前培训。要重视利用金融、税收等手段支持职业教育发展,鼓励社会各界及公民个人向职业教育和经济困难学生提供资助和捐赠;企业和个人通过政府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对职业教育提供的资助和捐赠,经税务部门认定,可在应纳税所得额中全额扣除。
(二)各类企业要按政策足额提取培训经费。各类企业要按照《职业教育法》、《市职工教育条例》的规定,落实对职工培训的责任,并承担相应的费用。一般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 1.5%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从业人员技术素质高、培训任务重、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可按 2.5%提取,列入成本开支。各企业要及时足额提取和使用教育培训经费,保证提取的经费专项用于职工,特别是一线职工的培训,严禁挪作他用。对不按规定提取教育培训经费和组织职工培训的,企业主管部门可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责令其限期改正。对拒不改正的,可将企业应提取的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纳入区促进就业资金,用于本区的职工教育和培训。
(三)加强职业教育培训经费的管理。职业学校要严格按规定标准收取学费,严禁乱收费,收费要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财政部门要确保全额返还职业学校,不得冲抵财政拨款,不得截留或挪作他用。要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和审计制度,提高各类教育培训经费的使用效益。
下一篇:对证据四质证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