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媒体行动
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媒体在行动
把全面小康的美好蓝图变成现实,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代代人的接力奋斗。为充分反映小康路上接续奋斗的浙江精神、中国精神,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开展了“接力——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型融媒体报道”。
《浙江日报》对景宁县金坵村四任书记接力故事的版面呈现。
采访活动中,浙江日报社记者在贵州省黔东南州与当地干部群众同种小康林。
浙报集团 供图
“我们选取了省内外具有典型意义的地点、部门、行业,用新闻人的脚步丈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致敬历史、观照现实、启迪未来。”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唐中祥说。截至 6月 4日,10组报道共发稿 80余篇,
总热度值 1156.57 万,全网曝光量逾 3000 万。
10 组记者奔赴省内外
“接力,是初心的意义,是坚持的力量,是为民的情怀。重大主题报道要有历史厚度、思想高度和现实意义。”6月 10 日,《浙江日报》全媒体编辑中心负责人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早在今年年初, 《浙江日报》就开始策划主题报道,发动采访部门和分社广泛调研,精心比对后确定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报道选题,涉及两山转化、山海协作、基层医改、产业升级、对口支援、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等浙江重点亮点工作。
采访启动后,《浙江日报》派出 10 组记者奔赴省内外,用心讲好“接力”故事。在景宁县澄照乡金坵村,35 年来四任村支书带领村民改善交通兴办产业,挖掘畲族特
色文化,走出农旅融合、富民强村的路子;在文成县,浙江省商务厅 13 年来派驻八任农村工作指导员,帮扶山乡引进产业,对接电商平台,为实现精准脱贫接续奋斗;在海拔 4500 米的西藏那曲,9 批浙江援藏干部人才“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将脱贫致富的“种子”深植雪域……
多路记者还与曾经的“接力人”一起重返曾经奋斗过的地方,见证并记录不同代际的“接力人”在新闻现场与当地人重逢时的火花。这些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接力”故事,都有着十多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跨度,展现了几代人在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时代一以贯之的奋斗精神。
一次难忘的“四力”锤炼
“最中间的这是我,这是我。”34 岁的达扎旺堆拿着一张老照片指点着,对视频另一端的魏尔平说道,“书记,您改变了我的一生,我也会把这份爱传承下去,改变更多的牧区小孩。”
那是一张上世纪 90 年代的老照片,海拔 4500 米的青藏高原上,在刚刚建成的那曲杭州希望小学,30 多名藏族小学生,围着一块刻有校名的石碑欢呼雀跃。照片的拍摄者正是魏尔平,1995 年浙江第一批援藏干部。照片中的达扎旺堆如今成为那曲一所小学的校长。
在那曲采访期间,采访组策划了一场“杭州-那曲”的云聚会,通过视频连线将千山万水化为一张屏幕的距离,8位浙江援藏干部和那曲干部群众,千言万语聊着一个人、一个家、一座城的改变。
那曲是西藏最贫困的地区之一,在这里,采访组成员张彧见证了太多的改变和感动。“采访不仅仅是记录奋斗历程,更是记录动人心魄的日常,让我觉着自己写的每一个文字都有了价值和意义,对我而言是难忘的‘四力’锤炼。”在采访中,张彧负责文字采写和出镜工作。稿子是忍着剧烈头痛写完的,出镜时讲的每一句话都喘着粗
气,饶是如此,张彧仍为自己能有这样一次经历而自豪。
同样,在景宁县澄照乡金坵村采访的 3 天里,记者何苏鸣笑言每天在村里爬山。“要走下去才能看到、听到、感受到,很多细节和故事,都是和当事人聊天时不经意发现的。”何苏鸣回忆起采访中令人动容的细节:关于父子俩的“和解”,当上村书记后的兰文忠,终于理解了 35年前身为村书记的父亲的“不顾家”。何苏鸣说:“四任村支书 35 年坚守为民初心,让金坵村从贫困村变成‘明星村’,这份初心和接续奋斗的精神让我们肃然起敬。”
融媒报道讲述小康征程
“好样的!”“为他们点赞!”“向你们致敬!”这样的留言常常可以在浙江新闻客户端推送的报道下看到。全媒体编辑中心负责人表示,为适应不同传播渠道特点,此次
融媒报道生产了 10 组深度报道、30 多个短视频,加上海报、H5、长图在内的新媒体产品共有 80 多个。
“看到生动的画面或者优质的内容,我们就会现场拍摄短视频或者 Vlog,采完即发。”张彧介绍道,第一次在海拔这么高的地方工作,采访组还组织了直播、两地视频云聚会等活动。《Vlog|“幸福”在哪里,在海拔 4500 米》《高原上跑出“浙江速度”!世界最高口罩厂 15 天“从无到有”》等短视频都是当天采当天发,在浙江新闻客户端上的阅读量都达 30 万+。
在报纸端,注重发挥纸媒长于深度报道等优势。从 5 月18 日开始,《浙江日报》头版与内版有效联动。头版醒目位置配新媒体产品二维码、精炼文字导读,内版采用跨版形式,版面元素丰富,除了一篇主稿通讯,还有“当事人说”“专家点评”“记者感言”等配稿。
“印象深刻的是,我们在采访结束的时候,和村支书一起在村里种了树。此次采访或许会被当地淡忘,但树会一直生长,代表了接力和希望。”何苏鸣说道。原来,浙报集团的这组策划报道,不局限于媒体产品,还在线下举办了多场特色活动:启动仪式上,邀请 4 组“接力人”
现身说法,讲述各自在小康路上的奋斗征程、收获和感悟;与浙江省林业局、采访对象共同开展种植“小康林”活动,以蓊郁的林木纪念初心,传承使命;与浙江省档案馆接洽,捐赠此次系列报道的有关成果和图文资料,作为浙江小康路上的历史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