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考研规划
1. 前期准备 1.1 动机问题:为什么要考研 1.2 目标问题:院校和专业选择 1.3 规划问题:复习的进度和节点 2. 具体科目复习 2.1 政治 2.2 英语 2.3 数学 2.4 金融学综合(待更)
------------- 以下正文-----------------
1. 前期准备 前期准备这个问题看似无用,但我认为却是问题的根本。
想清楚做一件事的动机、目标、可行性、意义,做事的过程中才能专注和高效 可行性、意义,做事的过程中才能专注和高效!
作者:陈哈哈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6218563/answer/12879712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1 1.1 动机问题:为什么要考研 这是个动机问题,每个人的看法都不一样。这个问题比较鸡汤,介意的跳过。刚好 2017 年这个春节我做了一次分享,稍作总结。每个人动机虽然不一样,但主流的动机大概有 3 种:
换专业、换平台(学校)、换城市。我这里并不对任何一种动机做评价,因为选择本身没有对错,只是你选择的一种生活状态而已。你要记住的一句话是:
— 欢迎下载 2 自己的生活和选择,不需要在意别人茶余饭后的评头论足。
无论你哪一个是你考研的动机,只要是你自己深思熟虑做出的决定,那就要坚定的执行,去相信自己就好。我会说这个鸡汤的问题,是因为我在考研过程中见过很多半途而废的同学,见过很多分心去投简历,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的同学。我个人认为以上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在于没有在复习开始前做好选择。
存在以下忧虑:
(1)选择考研,会错过求职季的好工作? (2)考研万一失败,会工作、读研都落空,前途将很惨?
这些焦虑我也曾有过,所以我在 2014 年应届第一次考研的时候就分心了,结果就是没考上!当然,也有人在忧心焦虑中依然考上了,但我认为这种心态将会在今后继续困扰他,以后出现问题的成本更大。而我庆幸自己在考研期间解决了这个问题,是为人处世莫大的一笔财富。
解决这个问题,我喜欢用台湾清华大学彭明辉教授的写过的一段话分享给你们:“生命是一种长期而持续的累积过程,绝不会因为单一的事件而毁了一个人的一生,也不会因为单一的事件而救了一个人的一生。属于我们该得的,迟早会得到;属于我们不该得的,即使侥幸巧取也不可能长久保有。” 所以,这些焦虑都是莫须有的!一个人的人生高度,是取决于你能不能持续的学习和提高自己,去超越自己实现更高的目标。
2 1.2 目标问题:院校和专业选择 以上鸡汤文结束了,接下来分析具体问题。第一个目标选择问题,我在春节的分享中也做过总结。从务实的角度分析,我个人建议是一个大原则,三个主要因素。
学校执行大原则:要超越自己!简单说就是比你本科就读的院校或专业层次要有所提高。比如三本考二本,一本考 211 工程,211 工程考 985 工程,普通 985 考名校。
专业考虑主要因素:兴趣、需求、特长。
兴趣:高考选专业很多人不知道兴趣,那么考研是一次机会。去结合你自己的兴趣吧,不要以后在人生感悟中一直遗憾自己没有去追求过自己的兴趣。
特长:当然很多人可能仍然找不到自己的兴趣,包括我自己。那么换个角度,其实人往往是因为擅长某个领域,然后才培养出兴趣的。那么,考研选择自己熟悉或擅长的领域,至少避开自己最不擅长的领域,这样才能在今后发挥最大的影响力。比
— 欢迎下载 3 如我自己,避开自己不擅长的技术领域,不再报考本科的工程专业,转而去社科类寻找报考专业。
需求:如果特长和兴趣因素还不足以让你确定专业,那么就要务实一点。就是说看看社会需求,社会那些专业就业情况好或者薪酬待遇好,也是重要的考虑因素。还是以我自己为例,我结合兴趣和特长,排除了本科的工程技术专业,人文和社科中很多专业,我仍然无从选择。最后的方法是,从社会需求和职业发展角度讲,选了金融这个中国经济发展相对朝阳的产业。
当然,以上更多的是确定客观分析。而在不同学校和专业的选择上,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力和基础具体分析。不怕你们妄自菲薄,但更担心你们好高骛远。毕竟每年 180 万考生,只有约 60 万能录取研究生。排除不认真复习的一部分人,仍有大部分努力复习的同学考研失败。为什么?很多人是报考了偏离自己能力太多的学校,比如他全力复习只能考 350 分,却报考了最低录取线都要 380 分的人们专业和院校。那么整个过程基本上是没有结果的投入了!这个时候不要告诉我“经历过就是收获,结果不重要”这种屁话,考研谁不是为了录取名单有一个是自己,最好还是第一个!所以,合理评估自己的实力很重要!
3 1.3 规划问题:复习的进度和节点 因为我自己基础还可以,所以复习都是 6 个月。但写给多数考生,我还是认为 以1 年 年 12 个月为单位最合适。当 然,复习时间更多是更好的,我不相信战线太长,后期会疲劳这种鬼话。如果出现这种问题,就是你没做好规划,把前期的复习,当成了熬夜冲刺。另外,我也极其反对冲刺,我认为复习要全程作息规律,心态平稳,不应该出现冲刺、熬夜等不规律行为。
时间大节点:以月为单位,不建议做细到每天的计划,否则很容易有太多挫败感。备注:以下规划进度表为个人大致建议,不会十分细致。把握好大的进度,心态才不会慌。至于具体复习进度,每个人要结合目标和基础适当调整。
— 欢迎下载 4
作者:陈哈哈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6218563/answer/12879712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2. 具体科目复习 2.1 政治 2.2 英语 2.3 数学 2.4 金融学综合(待更)
-------------1 2.1 政治 ---------------
1 2.1 政治(政治 0 80 分)
【政治目录】
1. 学科特点简介 2. 备考资料建议 3. 时间规划及方法 4. 复习方法与技巧
— 欢迎下载 5 1 、考研政治学科特点分析 从应试的角度,考研政治是一门不能花费太多时间复习的科目。考研整体复习的时间分配要严格根据学科分值安排。政治和英语都是只有 100 分的科目,而且一般分数差距分数差距都不会超过 10 分。所以,我对多数人的建议是:先保证两门 150 分专业课(含数学)复习好了,再追求政治的高分。
题型分布:
选择题(50 分)+简单题(50 分);其中选择题分析:单选(16 题共16 分)+多选(17 题共 34 分),简单题 5 题均 10 分。
得分策略规划(供参考)
目标 60 分:单选 10 分,多选 22 分,简答 28 分 目标 70 分:单选 13 分,多选 24 分,简答 33 分 目标 80 分:单选 14 分,多选 28 分,简答 38 分 评价:
12 月份之前最能拉开差距的是选择题。但到了 12 月份,选择题都差不多定型了。就好比英语阅读,最后一个月改变不了多少,只能保持手感。12 月份真正能通过认真准备去 有把握的提高得分的其实是简答题!
12 月份之前,选择题才是这门课的全部复习任务,只要复习选择题!!!
个人心得:
政治选择题知识点无穷多,全部记忆不现实。少数同学会反复看大纲解析(600页左右,字体又很小,密密麻麻),内容当然最全,但是效率最低。这样的复习方法,我认为只适合少数文科学生。对于我自己,以及多数理工科学生是无法接受看那本厚厚的大纲解析的。因此,个人推荐的选择题复习组合只需要:肖 肖 1000题+ 风中劲草核心考点,具体使用方法下文有。
关键点:
努力把知识体系化!!!选择题知识点是个无底洞,不要陷入题海战术。要通过做题,去建立一门课大致知识体系。以史纲为例,我在视频中给 17 级讲解肖 8 选择题时,就指导大家如何以历史时间轴的顺序,对这门课建立框架。然后重点理解关键的时间节点(如 1840 年、1911 年、1919 年、1937 年、1945 年、1949 年、1956 年、1978 年),这样就可以拿下 90%的史纲选择题。17 级很多学生给我的反馈也表明这个方法的效果很好,因此强烈推荐。
进入 12 月份以后,复习重点为什么不再是选择题? 单选题的知识点一般都会被各大机构预测卷覆盖,所以多数人考前刷几套题就能拿到 10 分以上;多选题则能覆盖大约 11 题约 22 分。而选择题再往上提高得分,一是要投入大量时间去从四门课不断积累琐碎的知识点,大海捞针型;二是考场手感很关键,特别是多选题的时事新闻类题型有大约 8 分不可能复习到原原本本的知识点,得分偶然性较大。因此,提高选择题的分数,适合于那些其他科目复
— 欢迎下载 6 习很充分,希望再拔尖的同学。多数人,如果只是想考个 60~70 的分数,只要走常规复习路线即可(后文展开)。
为什么 12 月份最有把握拉开差距的是简答题? 因为很多人没有用心的备考简答 题!你要做的只是考前半个月,每天多花 1-2 小时研究简答题的答题模式。
根据我所了解,大多数人的简答题是寄希望于考前半个月的“肖 4+任 4”等预测卷。确实只要把两个 4 套题背下来,就能拿个平均分30 分左右。这种简单的死记硬背的方式,是缺乏逻辑支撑,无法形成答题模式的。因为我把某 4 套卷的毛概简答题答案复制到百度一搜,发现其只是把习大大的讲话内容直接整段当答案。显然,这种答案写上去一定是正确的,要给及格分,但必然不是考场高分。
建议:资料仍是用这些考前预测卷,但要自己加工整理。每道题选取要点,分点归类,形成固定的答题模式。篇幅所限,具体的操作例子,后续文章仍会继续更新推出。此文暂时讲方法论,希望大家能有所体会。
2 、政治复习用书及工具(以下时间进度为个人复习进度,基础差的可以提前开始 )
辅导书:
前期(10-11 月底):
1.肖秀荣 1000 题 2.风中劲草核心考点(是知识点手册,非习题)
3.肖秀荣知识点精讲精练(工具书,也可以用大纲解析替代, 只当字典不要细看)
后期( 后期(12 月):
1. 肖秀荣 8 套卷
2. 肖秀荣 4 套卷
3. 肖秀荣形势与政策
作者:陈哈哈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6218563/answer/12879712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 欢迎下载 7 关于厚厚的大纲解析(红宝书),建议只买一本作为字典备查,不用去全部看。因为那本书真的太厚太全了,我舍不得花那么多时间把它看完。何况,只是看一遍啥也记不住的,相信我!看两遍,三遍?有这速度和时间估计是大神,估计是不需要来看帖子的。
其他工具和资料:
口袋题库 app:如果你零散时间想学习政治,晚上可睡前刷题。我自己没有的,我要睡觉.... 百度云盘:可根据需要购买一些冲刺材料和视频,一般以网盘的形式下载存储。
微博:推荐关注肖秀荣,实力派名师。
说明:除非自我控制能力极强,否则最佳的学习方法仍是断网!以上方式请自行取舍。
3 、复习时间规划和进度
个体复习进度不一样,我只说明我自己的规划,供参考。
10.01-10.20(事后感觉这个过程意义不大,合上书全忘记看过啥了)
较快刷一遍知识点精讲精炼,做书上的课后题(不多的)。目的是大脑中建立简单框架。
10.21-11.20(非常有用)
肖秀荣 1000 题刷了两遍 操作方法:看一章风中劲草核心考点、做一章 1000 题、对完答案再看一遍考点 11.20-12.20 开始做冲刺卷选择题+各种自己网搜的资料,开始关注准确率。肖 8 每套保持在38 分上下,最低 35,最高 44 分。
12.01-12.10 开始看徐涛 20 题(我只是买朱伟的英语作文小黄书,朱伟老师推荐,我就顺手买了),没想到感觉此书极好,按专题归纳,结合热点。确实可以覆盖全部答题,考题知识点基本覆盖。当然,缺点就是太多了背不下来,政治只求过线的同学完全不需要买!
— 欢迎下载 8 12.10-12.20 复习 1000 题错题,肖 8 错题, 并整理徐涛 20 题的框架(要自己加工整理).肖四出来后,一天做掉选择题,基本 40 左右,并重点整理解答题框架(加工整理肖 4 简答题,肖 4 所有简答题我刚好用一张 A4 纸正反两面分点整理完,原版答案很啰嗦的)。
关键:
我个人复习简答题,不在于背下肖 4 原文。没必要,那不是标准答案。但是,我可以默写出每道题的框架。这种体系化的记忆更可靠。
举例:“如何应对经济新常态?” 答案 4 个要点:a,创新驱动战略;b,城乡一体化 c,工、农、信、城四化同步发展道路;d,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原文答案好长一段话至少 150 字,然而挖出核心就是以上 30 个字左右,其余上了考场, 先写关键句,再根据印象多写几句或者可以抄题干材料。)
4 、复习方法与技巧
第一遍:
(1)快速看一章风中劲草核心考点(后来我觉得这本比精讲精练效果更好)
(2)做 1000 题,并认真看答案解析
(3)做完题目再看一遍本章核心考点
说明:
在进行(1)步骤,你会感觉痛苦,没有收获,还会犯困; 在进行(2)步骤,你会感觉明明看过书了,怎么多数都不会。
再进入(3)步骤,你应该这样感觉:这本核心考点原来几乎每道题的考点都有覆盖啊,还是重点黑体标注!我之前看书眼瞎吗,怎么没记住?有这种感觉就对了,这个过程你的记忆牢固程度很深,所以我靠这个方法,基本上第一遍错的大部分记住了,对的其实反而下一次可能错。
其中,缺乏(3)将十分不利于巩固薄弱的知识点。
上述过程,每天总计投入 2h 左右。
— 欢迎下载 9 第二遍:
争取 15 天再刷一遍 1000 题,重点是错题。然后再穿插看一遍风中劲草核心考点。
这样两遍下来,考试选择题应该能拿到 32 分,记忆力不错的人应该能拿到 35分及更高。
其余部分就是简答题了,简答题的复习资料其实跟大家一样就是肖秀荣 4 套题,额外自己买的徐涛预测 20 题。关键是对以上两份资料的简答题做了归纳和要点整理,每道题分要点表述。不会花费太多时间,但效果个人认为显著。这样考场上,清晰的分点,全面的逻辑,老师会给你打出一个高于平均分的不错分数,比如拿个 36 分左右。这样合计大约政治能拿下 70 分左右了。
以上,就是学长的政治复习经验了(学长 16 级考研政治 80 分),希望这篇帖子对更多新一届的考研党有所帮助~ ------------ 英语 --------------
2 2.2 英语(英语一 4 84 分)
【英语目录】
1. 考研英语科目分析 2. 备考书籍推荐 3. 时间规划及方法 4. 总体复习经验分享 1 、考研英语科目析从应试的角度,考研英语与政治一样,是一门不能花费太多时间企图追求高分的科目。因为复习的时间分配要严格根据学科分值安排。所以我对英语的建议同之前政治的帖子一样,前提是保证 150 分的专业课复习好了,再考虑英语高分。反之, 英语应该以过线为目标,我自己一开始定的目标就是英语一过 60 分的单科线,最后考出 84 分主要有两个原因。一、16 年英语一卷子难度下降明显;二、找准提分点,在作文上突破成功。在卷子难度整体下降的情况下,大家阅读的成绩差不多,作文的成绩就变得很重要。我自己整理的模板框架,考场迅速完成了作文写作,既保证作文模块高分,又为其他题型留足时间作答。
题型分布:(英语一)
完型 10 分 阅读 40 分 新题型 10 分 翻译 10 分 小作文 10 分
— 欢迎下载 10 大作文 20 分 制定得分目标(供参考)
目标 50 分:完型 3 分,阅读 24 分,新题型 4 分,翻译 4 分,作文 15 分。
目标 60 分:完型 4 分,阅读 28 分,新题型 6 分,翻译 4 分,作文 18 分. 目标 70 分:完型 5 分,阅读 30 分,新题型 8 分,翻译 5 分,作文 22 分。
高于 70 分=天赋+运气+手感!
此处特指英语一,英语二的难度较英语一下降不少。如果以分数直观统计,往年情况大概是,英语一加上 10 分,大约就是英语二的得分。但是,近两年英语二似乎有变难的趋势,考英语二的同学仍应该注意难度变化。
平时可以都以英语一的资料复习,只需要作文模块注意调整就可以。
2 、英语复习用书及工具 辅导书及针对题型:
1.所有题型必备:英语真题(淘宝最畅销的黄皮书)
2.单词:新东方乱序单词书、恋练有词视频课程 3.作文:何凯文英语写作高分攻略或买高分考生的作文资料(我真的不是特指我,网上很多)
4. 新东方预测 20 题(徐涛主编)
作者:陈哈哈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6218563/answer/12879712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辅导资料注意点:
切忌贪多嚼不烂!前面提到过,多数考生英语要以过线为目标,故资料重在吃透单词+ 真题。考研党最容易犯的错误是觉得英语太难,赶紧买了各种资料,结果失去针对性,事倍功半。
— 欢迎下载 11 3 、复习时间规划和进度 以下英语复习的时间规划,仅供参考,大家根据自己的基础和目标适当调整。
7 月 1 日-8 月 30 日 【投入】每天的晚上花了 2 个小时看恋练有词的视频,总计看了两遍。白天花半小时背单词。
【 产出】看视频将重点内容归纳整理了一本笔记,主要是单词的归类。
【 原因】考研英语一单词量巨大,单词基础不牢,去做阅读、新题型、翻译等题目基本上是浪费真题。锻炼不到思维,时间都浪费在认识和学习词汇了。
这段时间我自己没做真题,因为觉得 9 月开始做自己来得及。但对大家而言,可以在背单词期间做 2000 年之前的真题,而 2000 年之后的真题留在背好单词之后用。前者用来学单词打基础,后者用来练阅读学思维。
9 月 1 日-9 月 30 日 【 投入】做第一遍真题,两天做一年的真题,只做阅读和新题型。第一天把阅读新题型做完,并改出分数,做简要错题分析。第二天,做详细错题分析,单词摘抄。把不认识的生词都抄下来,并背诵。这样大约一个月可以过完第一遍真题(2001 年之后的 15 套)
【 产出】历年真题的短语、单词等重点笔记整理,一套真题用 1 张 A4 纸,大约15 张。
【 原因】真题的词汇、短语、句型,确实变化不大,必须牢牢掌握!
10 月 1 容-11 月 10 日 【 投入】做第二遍真题,每 3 天一套题。第 1 天:用 90 分钟,做阅读和新题型,有空顺便做一年完型,并做简要错题分析。
第 2 天:挑 2-3 篇阅读,做全文翻译,并背诵一篇。
第 3 天,将三篇都熟读,达到接近能背诵的状态。到了后期,量有所减少,基本上只翻译一篇或不翻译,只大声朗读。
【 产出】加强阅读选项的分析能力,培养真题文章的语感,词汇、短语的辨析能力。
【 原因】这期间我翻译和背诵范文这一做法,属于比较少见的做法。并不是说一定效果特别好,而是我当时遇到瓶颈,找不到更好的方法。
11 月 10 日-12 月 20 日 【投入】准备作文为主,保持每天用 60 分钟做阅读。重点在于开始了作文的复习。前 10 天背诵王江涛作文,谁背谁知道,反正我最后认输,没那个超强记忆
— 欢迎下载 12 力。11 月 20 号开始学习何凯文作文,收获很大。用了 20 天左右,根据何凯文对作文的归类,结合自己的观点。将作文归为 5 大类,到处找好的句子,写出 5篇模板,以及一些评价事物好坏的好句。12 月 15 号左右开始拿模板去训练真题,训练了 3 年真题的 3 篇作文并反复修改。作文开始成为自己最有把握的题型,复习差不多结束。
【产出】作文模板 5 篇,句型若干。(机缘巧合,文章放到知乎后,英语作文超过数学笔记成为最受知乎粉丝欢迎的资料。第一次发现知识就是财富嘿嘿)
【 原因】个人认为,11 月下旬开始,阅读进入定型(放弃治疗)阶段。意思是说,最后一个月,英语阅读我只寄希望于保持手感,平稳发挥,而不再奢求突飞猛进,提高七八分。
相反,我认为后期最有能通过短时间(一个月)刻意训练实现大幅提高分数的题型是作文。其原因我在其他文章写过,大概就两点。第一,阅读,你花了几个月都提高不了的瓶颈,不要侥幸认为最后一个月会顿悟。第二,作文,绝大多数人一直在逃避,没有花心思去准备过。然而考场作文得分却很容易拉开差距。以上观点有部分人不认可,但我用自己的实践证明了自己的观点,所以就敢写出来。希望大家后期加强作文的训练,整理出自己的写作框架(大家称之为“模板”)。
4 、 总体复习策略 最低目标:建议大家以过线为目标,拉分更多依靠数学和专业课。
最高目标:比如 70 分、80 分,毕竟梦想还是要有的。
总体策略:
长期重点:单词+长难句+阅读 短期重点(后期):作文模板 单词:单词是一定要好好掌握的。看到这篇文章,如果距离初试还有 6 个月以上,就十分建议去看朱伟的恋练有词视频。再结合单词书,把单词牢牢掌握好!如果时间仓促,比如只有 5 个月不到,那就重点抓真题的单词,务必做到阅读的单词 95%都认识,最好是熟悉记忆。
阅读:至少做两遍,本人翻译背诵了约 10 篇的真题文章。阅读这一块是我自己的弱项,没有太多心得。主要仍然是反复做真题,比较选项之间的差异,培养自己的做题思路。10 月之后,有时间可以看看新东方唐迟的阅读视频~ 新题型:英语二新题型较为简单,大家按照常规思路阅读即可。重点说英语一,务必不要去全文阅读,一是时间不够,二是亲身经历表明,真的是读不懂。新题型的阅读难度和长度比普通阅读又高出一个层次。
其考察核心在于考察段落连贯性。因此,学会几个技巧,“同意复现”“代词的指代内容”“连词衔接”等,足以通过段落首句末句、空格处前后句推出答案。
详情推荐看:新东方新题型李玉技老师的视频。
完型和翻译:各占 10 分,鸡肋部分。完型看运气,我基本没复习。翻译在平时的阅读过程中已经不断翻译文章了,不需要单独训练。个人觉得这两块提高空间太小,有限的复习时间,我选择花在数学、专业课等更有效的地方!
— 欢迎下载 13 作文:结合何凯文、朱伟的作文书,对真题作文类型进行归类。大致 4-6 类,自己更改其中的句子,形成自己的模板。然后进行真题套入训练,上考场更换主题词即可写出。
------------ 数学 ------------
2.3 数学(6 16 年数三 132 ,学长智商极限分数了)
【数学目录】
1. 学科特点简介 2. 备考资料建议 3. 时间规划及方法 4. 总体复习策略 1 、考研数学学科特点分析
数学,是考研三门公共课中难度波动对考场发挥影响最大的科目!
因此,一定要以高于真题的要求去训练自己,才能在考场应对自如。笔者参加过两次考研数学的考试,分别时 2014 年 1 月 4 日和 2015 年 12 月 25 日的两次。中间工作了一年,故不是连续二战的同学,第二次考研也并没有太多基础还记得住。恰好,这两次考研数学,是近五年平均分最低的两次(难度最高)。其中 2016年最难,2014 年其次。而笔者错过的 2015 年,则是难度极其低的一次,平均分仅低于 2012 年。
考试难度分析:一般来说平均分在 75 以上,则多数同学觉得较简单,平均分低于 70,则多数同学感觉较难,考场做题比较难受。2016 年平均分 62.49,2017年平均分估计再次达到 80 分。所以同学们可以自己对比下数学难度的波动对数学得分的影响。特别是近 6 年,学长好悲剧,考的分别是 14 年和 16 年。
作者:陈哈哈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6218563/answer/12879712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题型分布:客观题 56 分,解答题 94 分。高数占比最大,线代和概率论大约相等。
数学复习的方法:
大量刷题+ 总结规律= 建立知识体系,总结常考题型及解法
2 、数学复习用书及工具辅导书:
— 欢迎下载 14 数学复习全书(李正元、范培华)
张宇真题大全解(1987-2015)
张宇冲刺 8 套卷(非必须)
全真模拟 400 题(非必须)
冲刺 5 套卷(高教版)
备注:真题建议买两个版本,可以再买一本李永乐王式安出的 10 年真题解析。因为不同版本方法不同,对一题多解、开阔思路很有帮助。
关于数学复习资料经验分享:
(1 )切忌贪多嚼不烂!这个法则其实几乎对所有的学习资料适用,但每年同样有很多研友买遍市面上的权威资料、押题等等,以为“买来,就是掌握了”。第一个问题,你能做得完这么多资料吗?第二个问题,就算你能做完一遍,你觉得你记住了或者掌握了多少?认识到这一点很关键,因为我第一次复习,就买了全书、660 题、线代讲义、概率论讲义等很多资料,勉强看完一遍了。
后来发现没法形成知识体系,只是做一遍脑子里留不下印象。其实反思起来,当时陷入了题海战术。一直自认为很多年来是善于考试学生,没想到自己也会犯这种错误。可以大致推测,有很多同学也走了相同的弯路。
(2 )反复多遍,才能真正吃透一本习题!以自己第二次复习为例,数学资料很少,打基础就一本复习全书,这次我不是看一遍。我看了 2 遍完整的,又过了一遍重点题型,并归纳成笔记,也就是所谓的知识体系。然后再开始去做真题、模拟题等成套习题。
(3 )真题最重要,模拟题是必要模拟,绝不是为了押题!我还是一句话,那些不踏实复习,指望后期靠机构押题的,都是缴纳低智商税,肥了某些商家的钱袋子,却对自己的前途无济于事!为什么呢?因为数学本来每年题型变化就不大,但只要变化一些条件,不会做的人遇到相似度很高的题目还是做不出来。
解决方法是自己反复做真题、总结真题套路、思维、解 法,而不是指望押题!
考研科目中,能指望押题的只有政治解答题!
3 、复习时间规划和进度 个人 7 月份开始复习考研,7、8 月份全天只复习数学(因为数学最差,找到自己木桶的最短板在这里。)。当然每个人学习方法不同,很多人不适应全天学习一门课的方式。请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此外,我这里敢这样安排,是我对自己的政治和专业课比较有把握,其他同学不建议这样做。
要尽早复习数学、专业课这两门 150 分的科目!
— 欢迎下载 15
主要时间进度:
7 月 月 1 日-9 月 月 1 日
【投入】全天 8 小时左右都做数学复习全书, 数学全书很详细的做了一遍(每一题)
【产出】复习全书完整做了一遍,相当于把高数、线代、概率论三门课都看完一遍。这样基础就算找回来了。
【原因及建议】
数学量最大,是一个考研复习的大工程,另一个是英语单词!所以必须先看完一遍才安心,有的人会选择看教材。
但在我的文章和观点里,是极其反对看教材的。我身边也没一个人是复习教材打基础的,最多只是买来放着当参考书,哪个定理证明不懂就去查阅教材。原因两点。第一,教材太基础,习题的难度和考研不匹配。第二,教材侧重于理论证明,而考研侧重于理论应用的题型。看教材的时间,不如拿来多看一遍全书,我认为效果一定更好!
考研数 学复习全书,是多位考研名师多年总结、修订的针对考研数学的复习用书。而教材是全国大学生的高等数学的基础教学用书。大家看一下,都知道根据用途编制的资料,哪个更适用考研。
9 月 月 1 日-10 月 月 1 日 【投入】每天用半天时间,4 个小时左右。数学全书较为详细做了第二遍(放弃部分怪题偏题)
【产出】有了第一遍的基础,第二遍速度提高,一个月时间过完第二遍。第二遍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巩固做过的知识点和题型,留下更深的印象。另一方面,对于一些易错、经典的题型,进行简单的整理归纳。
10 月 月 1 日-10 月 月 20 日 【投入】当时我纠结过要不要直接先做真题,以后再过第三遍的全书。
事实证明,看第三遍全书并整理笔记十分有帮助!后来决定趁热打铁,把全书的经典题型、知识要点整理成笔记。于是花了 20 天,将每个章节的主要知识点整理在 A4 纸。
【产出】总结出自己的数学笔记,这样之后优先复习自己的笔记,其次才是看全书。有利于节约时间,并强化自己的知识体系,大脑中会比较清晰的回忆出某个知识点。
10 月 月 21 日-11 月 月 3 日 【投入】每天下午做一套真题(近 15 年真题,每天一套),并修改,整理关键点
— 欢迎下载 16 【产出】没啥特别的,就是做完了十五年真题,对照自己的笔记标注完善一下。
11 月 月 4 日-11 月 月 25 日 【投入】没有直接做第二遍真题,避免靠印象写出答案。先做了张宇 8 套卷+经典 400 题,部分难题放弃,感觉都太难,甚至看着答案做。
做这两本模拟题纯粹是为了锻炼考场面对难题的心态和适应性。并不指望对知识有太多提高,因为确实偏难怪!
【产出】大受打击,之前做真题的自信全没了。又可以安安心心冷静复习了!
11 月 月 26 日-12 月 月 6 日 【投入】真题 87 年-2000 年,每天 2 套,因为早期的卷子题量少,做起来不需要三个小时。【产出】没特别的,就是把早期的真题经典的题型也抄到笔记上。
12 月 月 6 日-12 月 月 22 日 【投入】近 10 年真题第二遍,并穿插做了高教版的冲刺 5 套卷模拟题。最后考前挑选了近两年的真题做一遍,算是回归真题。
【产出】上述期间,始终在每次批改答案的时候完善自己的笔记。
因此最后所形成的专题数学笔记达到 350 页,高数 155 页,线代和概率论加起来 180 页。主要是对经典例题及真题的归纳、解法汇总, 意在帮助建立知识体系,对考前知识点复习挺有用处。后来朋友建议笔记整理并放到某宝出售,17 级考研党同样给出了不错的反馈。学长也是第一次发现做笔记原来还能这么玩~感慨自己见的世面太少啊.... 笔记获取地址【电子版】考研数学笔记 数学一二三公共部分 三科合计 340 页 以上时间进度靠回忆写的,不保证完全准确,供大致参考。
4 、总体复习策略核心:
大量的刷题+ 必要的归纳 两个过程缺一不可,数学是不断解题的考试,而且题型都是有限的。所以一定要大量做题,才能找到解题的感觉。没有足够的做题,不可能总结出有用的归类。就算拿着最好的笔记直接看,也没有意义。因为这不是语文考试。但是,只是刷题的话,当考试简单(例如 15 年)时可能高分。一旦考试难度加大,则会考场懵逼,无所适从。举个例子,我有个研友 15 年一战考清华数学三 150 分(后因专业课没录取)。二战数学仍只是刷刷题,16 年二战数学三成绩降到 120 分(难度变化对成绩的影响是很大的)。因此,总结题型和知识点,才能在面对难题的时候思路清晰,找到隐藏的解题突破口。
— 欢迎下载 17 复习方法:
考研数学不像其他科目有太多技巧可言,主要还是踏踏实实做题,打好基础。将几点心得写出来供参考。
做题过程,要按照考场规范草稿,规范解答,数学答题文字不用太多。
做题过程要尽量自己思考,同时要想办法列举每道题的不同解法。这个过程可以多和研友交流,看看解法是否一样,各取所长十分有用。尤其真题,可以考虑买张宇+李永乐两个版本的真题,不同解法会让你豁然开朗获益匪浅。
每一门课要形成知识体系,扩充自己的笔记,总结经典题型。这是最重要的一个过程,如果能对整本书的知识主干在形成体系,那么考试分数不会太低。
上一篇:线性规划题型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