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案《柳叶儿》教学实践报告
最新小学课堂教学精品资料系列
《 《
》教学实践报告 (指导思想,设计方法等说明)
童年是金色的,是美好的,是难忘的;童年的生活和感受,是深藏在人们心中无尽的宝藏,也是流淌在生命长河中不竭的源泉。七下第二单元所选的五篇作品为读者展示了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让读者随着这几篇文本一起去体会他们童年的酸甜苦辣。
三年自然灾害是一段特殊的历史时期,在社会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它已经成为一段即逝去的纪念,90 后的孩子对这段历史的了解几乎是一片空白,如果单纯从历史从政治层面学习,必然不能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而《柳叶儿》一文的作者,从一个孩子的心理看艰难,看饥饿,让一段心酸的岁月以轻松快乐的表象呈现的读者面前,让抢柳叶儿、吃柳叶儿这样饱含着心酸的情节变得生动多姿、趣味无穷,很容易让小读者接受并喜欢。
学习本文,应该重视朗读,在朗读中品味、学习散文优美而含蓄的语言;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从而引起学生对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在思想感情上与作者产生共鸣。
由于作者以一个孩童的心理角度展现文本故事,孩童的天真无邪、活泼可爱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共鸣,让学生的心灵和作者的心灵自然地联结,于是作者在文中透露的心酸与苦涩也能够得到孩子们的理解与同情,所有一段特殊的历史就轻松地走了孩子们的心灵,一种复杂的感情就自然地和孩子们相通,一份深刻的期望就自然地被孩子们参透。作者想要启发小读者所体会的老一辈所经历的苦难生活,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新生活的写作目的能自然而然地得到体现。
在教学设计中,老师有意识地整理学生自学的过程中的质疑,将疑问归为三个层次:写了什么?为什么写?怎么写?一方面有利于学生解读文本的层次性,帮助学生层层深入地学习文本,另一方面能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有效指导学生今后的阅读和写作。
一、实践过程
(一)整体感知:
借助学案 p18 课堂学习问题探究一的问题:“文章的线索是什么?作者围绕线索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达到整体感知课文的目的。
(二)文本研究 1.借助学案“课堂学习”让学生找出文章哪些地方可以反映出曾经的“乐”中带着许多的苦涩?的内容,以达到深入学习的目的。
2.在深入文本的基础上总结“我们由此得到什么启示?”以启发学生升华对文本的认识, 不忘苦衷带涩的往昔,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归纳质疑,得出逐层深入地学习文本的三个问题:写了什么?为什么写?怎么写?以达到一方面帮助学生层层深入地学习文本,另一方面能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有效指导学生今后的
阅读和写作的目的。
(三)当堂巩固:
阅读语段,思考并回答文后问题,问题如下:(语段略)
A 基础问题:
1.用横线标出描写“我”和三叔在去抢柳叶儿路上所见景色的语句,谈谈你的感受。
2.文中具体写了“我”上树的情况。其中________写树高,________写时间早,________写天气冷,________写“我”爬树技术高。
3.“太阳出来了,老远老远淡青色的天边上,兀地跳出半轮鲜红,那红光便立刻远远地罩过来,像要把人化了进去。”面对充满诗情画意的景色,“我看痴了”。请你揣摩一下,当时“我”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
B.能力提升:《补充习题》第 43—45 页
问题探究二
二、收获与体会 《柳叶儿》这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考虑以学生的问题为抓手,以文章“写了什么?”,“为什么写?”,“怎么写?”三个板块为台阶,以学案为扶梯构建整堂课的教学。
下面我就这三方面谈谈我自己对这堂课的得失反思。
(一)
台阶性的问题教学有助于循序渐进地深入文本。
我将学生的质疑做了全面的收集、筛选和归类,以不同的字体颜色将质疑分为三类呈现在课件上。并且有意识地将这三类问题按照“写了什么?”,“为什么写?”,“怎么写?”三个板块循序渐进地展开,这样课堂上师生一起循着学生的质疑逐步深入文本,又从文本回到学生的质疑,轻盈地将学生的疑惑和文本的解读巧妙结合,应该说这是我本堂课教学设计中最为得意的地方。不仅针对性强,而且学生踏着用自己的问题构筑起来的台阶走进文本,态度积极,兴致盎然。
第一板块的三个问题是:
1、文章的线索是什么,围绕线索写了哪些内容?(陈治坤) 2、如何理解“那些天,全家最乐的是我”?(张冰清)
3、为什么作者觉得抢柳叶儿、吃柳叶儿是一件乐事,却又是一件苦中带涩的事情?
(刘文烨)
这三个问题的的核心其实就是文章“写了什么”,学生的问题将文章的主要内容具体化,事实上是从叙事内容和情感内容两个角度展开,叙事内容是恋柳叶儿、抢柳叶儿、吃柳叶儿、赞柳叶儿,情感内容是柳叶儿带给“我”的“乐”与“苦中带涩”的两种不同的感受和体现。对这一板块学生质疑的探究不露痕迹地达成了整体感知文本的学习目标。
第二板块的三个问题是:
4、“又是柳叶儿抽芽的季节了”中的“又”表现了什么?(张倩羽)
5、为什么以柳叶儿为题?(徐轶凡、夏艺、李馨)
6、虽然柳叶儿味苦,微涩,不好吃,作者为什么却对它情有独钟?(田伟航、陈治
坤、王烨)
这一部分我采用了让学生选题回答的方式,其实无论学生选择的是哪道题,它们最终的实质都是在探讨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他对柳叶儿到底怀着什么样的一种特殊的情感。学生先选择的是“又是柳叶儿抽芽的季节了”中的“又”表现了什么?结果很快找到是“对柳叶儿的关注”,于是我追问:为什么如此关注?学生的回答是“对柳叶儿有特殊的感情”。问题答到这个层面应该说已经比较深入了,但是我没有立刻推进,为了更好地水到渠成,我延宕了一步继续让学生选题回答。学生选择“为什么以柳叶儿为题?”学生的答案进一步点到“对柳叶儿有特殊的感情”,于是我借助最后一个问题,提示在那个自然灾害深重到食不果腹的年代,柳叶儿带给“我”的不仅是“乐”,“乐”里又满蕴着“苦中带涩”,它带我的是如此地丰富,“我”对它情有独钟,那么这个情到底是什么情?这时候学生的答案真正是水到渠成一下就答出是“感激之情”。紧跟着我让学生朗读一二两段和最后一段,乘热打铁以朗读强化体验这种感激之情。
(二)
生本思想尊重了学生也融洽了课堂。
在这堂课中我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位的思想,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就这堂课而言,从如下方面能看到对学生的充分尊重和爱护。
学生的质疑都来源于他们在学案中的真实思考,每个试讲的班级所有的疑问我都区别收集,所以其实每堂课学生的具体问题都并不相同,相同的是三个板块的分布格局。之所以做这样繁琐的工作只是为了务求真实再现学生质疑,根据各班不同的情况、根据学生具体的要求引导学生解疑,尊重学生的疑问和思考。
在师生友情提醒字词的环节中,我本意提醒学生“嚼”有一种易为大家所忽略的读音“jiào”,却因为备课过程中忽略了“倒嚼”中“倒”字的读音为“dǎo”而是想当然地误读为“dào”了,结果发生了非常可爱的一幕,老师提醒学生“嚼 jiào”,学生提醒老师“倒 dǎo”,作为回报,我赶紧跟同学们说:“sorry,是我的错,原来是读 dǎo”。说实话,这个“sorry”我说得很自然,同学们听来也很自然,这本就是我们自然的常态课,在我们班同学们人手一本字典,课上一旦遇到师生都不能确定的字,我会说:“不要蒙,查字典。”然后我会和大家一起查字典。承认错误,尊重知识,尊重语文,这就是对学生的尊重和保护,我从未觉得有什么可难为情的。
在这堂课上,原先我所设计的板书是
恋 抢 吃 咏 柳叶儿
但是课堂上学生在分析文章写作内容的环节中,选择的是“忆柳叶儿”、“抢柳叶儿”、“吃柳叶儿”、“赞柳叶儿”,于是,我将板书随机改成
(恋)
(咏)
板书的重设只是一字之差,但是,在无原则性错误的情况下,将学生的答案作为板书的主设计,将老师的答案作为参考是对学生的尊重。课堂尊重表现在点滴的细节上,不打断学生的回答,不扼杀学生的积极性,不全盘否定学生的回答等等。
一堂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是从细节上真正尊重学生的和谐的课堂。
当然,同时我也觉得尊重学生不代表只要学生的答案都是正确的答案,只要学生的回答都是完美的回答,诚恳地纠正学生的错误,不误导,不搪塞,不敷衍学生的问题更是对学生的尊重。
(三)
学案的辅助教学使语文课有的放矢,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这节课是以学案为辅助教学的手段的。我的学案是以教研室的学案为基础,以学生质疑为依据,重新设计的教学案。学案上课堂学习这一部分的基本问题都是学生质疑的归纳和概括,也是学生上课所需要突破的问题。课堂练笔这部分是我的设计和构思,旨在引导学生在回顾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本领,提高品读鉴赏的能力。我将知识回顾详细呈现在学案上,希望能有效指导和协助学生的课堂练笔,使学生的课堂练笔有据可依,有的放矢。
学案式教学使学生在课堂上不是盲目的被牵引,而是有目标地去突破。课堂学习部分其实是学生自己问题的集中再现,学生是有疑而来,有疑而学,课堂学习的目标性很强。课堂练笔部分是有理有据,有台阶有扶手,既回顾了所学知识,又学以致用,温故知新,因此思考起来不会盲目而无助,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
落下遗憾的语文课使我懂得:语文课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这堂课上完了,我只觉得自己实在还需要太多努力。范伟说:“回头看看自己演的小品,发现表演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而我觉得,语文课也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教学的流程朝着我预设的完美目标一路小跑,教学的瑕疵也散落在课堂一地的残丛杂草;散课以后几天都不能欺骗自己赢得还好还好,是水平是能力是肤浅的功底致使遗憾随处可找。
最大的遗憾是我的点评。对张冰清的点评使我想起来就懊悔不已,我没有敢深入,我竟然没有抓住这个细节带着学生去品读书、去深入体会,去理解。张冰清谈到了去抢柳叶儿的路上一段景物描写。这段景物描写其实是非常丰富的,作者的感情更是非常复杂的。
在早春清晨的湿润、清凉中,在林中宁静而朦胧是环境里,哗啦哗啦的水声响在八岁的“我”心里,响在回顾往昔的作者心里,响在逐渐走进作品的读者心里,其中的感受是那样的丰富而复杂。八岁的“我”踏着这份清凉跟着三叔去抢柳叶儿,应该说一个幼年的孩子是柳叶儿 柳叶儿 忆 抢 吃 赞
体会不到当时的艰难的,八岁的心灵看到的是早春清晨现时的美,是少年不识愁滋味的纯真。回顾往昔的作者再来看当年,和当年的苦难,再来咀嚼当年柳叶儿救命于危难,是沉沉的苦中带涩;而现时的作者看曾经的自己,尤其是曾经一个懵懂不识苦难的自己,一个八岁幼童就不得不跟着大人承担生活的自己,我相信那份苦中带涩就更觉涩了。当作者把这种少年不识愁滋味的纯真,和只是当时已惘然的苦涩放在一个时空里一并交付给读者去体会时,读者感受到的又是什么呢?是美丽与苦涩交织的沉重慨叹。
应该说这段美景决不仅是因景而美,而是因丰富而美,因深刻而美。而当时,课上的我却潦草了。美留给我的是遗憾。
此外还有很多的细节我也没有处理好,比如:对选题回答这个环节我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对动宾短语知识点的点拨过于蜻蜓点水;对学生的品读鉴赏没有给他们更多的组内推荐的时间,也没有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去朗读感悟„„ 这诸多的遗憾让我想起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句:“我有诺言尚待实现,还需奔行百里,方可沉睡。”
也许每节课都是有得有失的,好在我们总是收获了得到了的同时,也在遗憾中预约了下次的收获。
三、问题与建议
上一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汇报
下一篇:社区服务实践报告例文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