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赴浙江省、贵州省等地学习考察报告
关于赴浙江省、贵州省等地学习考察的报告 来源:州美丽湘西办
为学习外地先进经验,深入推进我州美丽湘西建设,7 月25 日至 8 月 1 日,州委副秘书长、州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州美丽湘西办主任祝期祥率队,8 县市和湘西经开区美丽湘西办主任、州美丽湘西办相关工作人员赴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湖州市安吉县,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湄潭县就美丽乡村建设进行学习考察。考察组一行通过实地察看、阅读资料、观看视频、与地方工作人员交流等多种形式深入了解三市美丽乡村建设情况,7 月 31 日晚,考察组一行就学习考察体会和下步美丽湘西建设工作进行座谈,通过学习考察,达到了开拓视野、更新观念、增长见识、学习经验、促进工作的目的。
一、基本情况 浙江省杭州、湖州两市均按浙江省统一部署从 2003 年开始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历时 10 余年,经历了村庄整治建设、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 2003 年至 2007 年,以全面小康示范村建设为重点,实施村庄整治建设。主要任务是整治村庄环境“脏、乱、差”,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第二阶段:从 2008 年至 2010 年,在第一轮整治的基础上,将整治范围不断扩大,力争区域范围
内绝大部分村庄环境得到较好的整治,并提出了“道路硬化、垃圾处理、卫生改厕、污水治理、村庄绿化”五大重点整治目标。第三阶段:从 2011 年至 2015 年,围绕“四美三宜两园”(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宜居、宜业、宜游,农民幸福生活家园、市民休闲旅游乐园)的总体要求,建设一批全国一流的美丽乡村,促进生态文明建设。2016 年开始,浙江省提出深化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两市全面开始美丽乡村建设新的进程。贵州省遵义市于 2001 年创造性地开展了以“富在农家、学在农家、乐在农家、美在农家”为主要内容的“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狠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农民综合素质教育、农村基层文明创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广大农村逐步呈现出环境生态化、产业特色化、村庄景区化、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态势,走出了一条可供西部地区及至全国借鉴的农村发展之路。截止目前,全市“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已覆盖全市 226 个乡镇 1700 多个村,受益人口占全市农民人口的 90%以上。2013 年起,贵州省委、省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实施贵州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的意见》,紧紧围绕“富在农家增收入、学在农家长智慧、乐在农家爽精神、美在农家展新貌”,广泛开展“四在农家”创建活动,全省各地创建活动再掀新的高潮。
此次考察的三市美丽乡村建设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显
著成效,各考察点都有各自鲜明的特色,同时它们又具备一些共同的特征,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城乡处处美如画。走进各考察点,映入眼帘是一幅幅生动美丽的“画卷”,山峦秀美,溪河潺潺,一间间整齐统一、富有地方特色的农舍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农田象庄园,村庄象花园,从大景观的整体塑造,到道路庭院的细节布置,处处精致、协调、美观,村在林中、房在花中、人在景中,移步即景,步步皆景,让人感觉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二)文化元素显特色。各点在美丽乡村建设中都注重挖掘地方文化元素,将其融入建设的每一个环节,大到村庄建筑的规划布局,小到各类标志标牌的设计制作都充分展示了当地特有的文化色彩,乡村图书馆、博物馆、展览室记载着农村建设日新月异的变化,古桥、古渡、古井、古宅、牌坊、祠堂处处彰显着浓郁的地方特色,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三)乡风文明村洁净。考察中,无论是沿途路过,还是实地走入,考察点可视范围内都没有垃圾乱扔、污水乱流现象,家家户户窗明几净,大小村庄洁净如洗,关于爱国爱家、勤俭自强、崇文尚礼、敬老尊贤的村规家训在村中随处可见,处处一派和谐文明的美好景象。
(四)产业兴旺民富足。考察发现,各地都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紧密结合,通过土地流转、村民入股等方式建起规模农业产业园、生态精品农业园,实行规模化种植和经营,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优美的田园风光、良好的自然环境、完善的基础设施引吸了各地游客的目光,各个乡村旅游景点游客如织,以民宿、民宅为载体的农家乐、洋家乐、乡村酒店价格不菲,节假日期间甚至一房难求,乡村休闲观光游成为这些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良好的生态环境变成了可观的经济效益。通过与当地工作人员交流和查阅相关资料,我们发现,考察点所在的乡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高于周边地区。
二、经验启示 (一)规划设计高起点。各考察点所在县市区都把规划设计放在美丽乡村建设的首要位置,聘请高规格的规划设计单位,以生态优先、景观优先、公建优先为准则,进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能够从自身实际和优势出发,注重打造个性特色,推进美丽乡村特色化、品牌化建设。桐庐县率先在浙江省提出全域景区化理念,以景区的理念规划全县,以景点的要求建设乡村,先后委托中国规划设计院、中国美院、同济规划院等名院名校编制一大批高水准规划,着力打造“山水如画、人间仙境、潇洒桐庐、秀美乡村”品牌。安吉县县域控规覆盖率达 95%,所有乡镇、村编制生态乡镇、村庄建设规划,坚持不规划不设计,不设计不实施,所有建设项目必须做出与整体相适应、相协调的设计,该县“浙北民居”农房设计通用图集已更新至 8.0 版本。湄潭县对全县 320 个相对集中的自然村寨进行总体规划,并按照“小青瓦、坡屋顶、转角楼、三合院、雕花窗、白粉墙、穿斗枋”七大核心要素设计 20 余套“黔北民居”建设图
纸供群众选用,同时,按聚散相宜、错落有致规划布局新居,使民居建设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确保了美丽乡村建设科学有序、特色鲜明。
(二)示范创建重投入。考察发现,各地基本采用示范创建、分批实施的模式,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在推进过程中,特别注重基础工作方面的投入,确保美丽乡村建设有实质进展,有实在效果。杭州市自 2011 年开始,每年安排 3亿元用于美丽乡村建设,对于验收合格的精品村,按优秀村10 个、良好村 20 个、合格村 20 个三个档次,各村分别补助160 万元、120 万元、100 万元,另外,重点整治村验收合格后,每村安排以奖代补资金 10 万,按上年度农村户籍人口数每人每年 10 元的标准安排以奖代补资金用于村庄长效保洁。遵义市按每个示范创建村 100 万的标准投入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建设,每年安排 8000 万。湄潭县对群众自建标准化黔北民居按每户7000元的标准给予现金补助,并配套3000元用于示范点基础设施建设。
(三)注重生态美环境。各地都把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卫生整治作为美丽乡村建设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着力打造环境优美、秩序井然、生态良好的美丽乡村综合形象。安吉县推行农村垃圾分类减量,实行生活垃圾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大力推广畜禽养殖排泄物资源化利用模式、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模式、农村沼气综合利用模式,全县规模畜禽场排泄物综合利用率、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率、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分别达 97%、92%、74%。桐庐县大力推广
分散式厌氧加人工湿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实现了全县183 个行政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全覆盖。遵义市开展了以整治农村“五乱”(柴草乱垛、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畜禽乱跑)为重点开展美丽乡村“整脏治乱”行动,着力改变农民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
(四)培育产业强基础。考察点所在县市区均在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时牢固树立“建设美丽乡村与经营美丽乡村并重”的理念,将美丽乡村建设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大力发展生态高效农业、农产品加工业、规模种养、休闲乡村旅游,推动农业生产经营多样化,实现了村美、民富、社会和谐的建设目标。安吉县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休闲农业,不断提升白茶、笋竹、蚕桑发展层次,“安吉白茶”成为全国首个在华东林交所上市的绿茶品牌,竹业经济综合实力全国第一,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基础的乡村旅游蓬勃兴起,2015 年接待游客 1475.2 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 174.3 亿元。桐庐县立足该美丽乡村资源优势,以长三角都市群为主要客源,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理,重点打造田园观光、休闲度假、民俗体验、康乐疗养、文化旅游五类产品,培育形成了最具诗意的江南村落景区旅游品牌。遵义市始终把促进农民增收放在美丽乡村创建的核心位置,以农业园区建设为载体,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打造休闲农业,发展乡村旅游业。截止目前,流转土地 165 万亩,建成省级农业园区 35 个,发展市级农业龙头企业 410 家,建立各类农民合作社 3000 多个,从事乡
村旅游的企业(户)已达 1000 多家,涌现了凤冈“茶海之心”、余庆红渡、绥阳“五朵金花”、湄潭桃花江、播州区花茂、桐梓杉坪等标志性乡村旅游区。
(五)资本运作多元化。美丽乡村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考察点所在各县市区在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多种资本运作模式,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强大的资金保障。如,遵义市播州区组建旅游建设投资公司,专门作为该区旅游发展建设的融资平台对全区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统筹管理。桐庐县、遵义市播州区鼓励农民将自家的房屋、民宿以入股的形式交由公司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经营,较好地解决了乡村旅游产业做大做强的资金来源问题,实现了资本变资金、农民变股东的转变。湄潭县金花村以土地承包经营流转合作社为平台,统一茶园、山林、土地、房屋等资源,发动群众以资源和资金入股组建贵州七彩部落乡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抱团开发乡村旅游,改变了传统农家乐单打独斗的发展模式。桐庐县钟山乡大市村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时大力度拆除老村破旧房,统一修建公寓房和联建房,节约的土地由政府回购,增加了中心村建设资金 2000 万元。安吉县鼓励工商、金融、民间资本参与美丽乡村建设,近 6 年来,撬动各类金融工商资本投入 60 亿元以上。
(六)发动群众增内力。农民群众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人翁,也是最终的受益者。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三市都在充分发动群众上下足功夫,着力激发农民群众参与
美丽乡村建设的内生动力。如,桐庐县抓村庄整治时村民主动拆除自家的破旧院墙,主动出让自家田地用于村基础设施建设;安吉县村民自己投工投劳改造村内环境和农户庭院美化;湄潭县金花村 3 天迁掉 38 座坟,5 天买掉村里所有的猪,短短小半年时间建成了七彩部落乡村旅游示范点,创造了可贵的湄潭速度。
(七)层层重视大作为。考察发现,领导重视,部门配合,层层参与,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形成推进工作的强大合力,是三市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又一重大法宝。我们所到之处,随时能感受到当地领导对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之高和职能部门参与意识之强烈。遵义市采取市级领导挂点示范的作法,所有市级领导每人办一个示范村,相关部门跟随市级领导一起捆绑责任,强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湖州市组建由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分别任组长的“一个领导小组、八个协调小组”的组织体系,县区、乡镇也建立相应组织专抓美丽乡村建设,形成了强大的工作推动力。湄潭县在推动工作之初,县委书记一星期调度一次,这样的作法坚持整整一年之久,直至形成工作常态;另外,该县县直部门所有干部职工六年如一日地坚持每周六上午到自己的责任区内清扫环境卫生,人人参与美丽湄潭建设在干部职工意识中根深蒂固。
三、工作建议 州委、州政府提出,坚持把生态文化旅游业作为我州发展的最大门路和富民强州的主导产业,把全州作为一个全域生态、全域文化、全域旅游、全域康养的大公园来整体规划、
建设和管理,努力将我州打造成为国内外知名生态文化公园。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性工程,必须全力以赴,加快推进。我州与地处江浙的杭州市、湖州市相比,在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上有较大差距,而地理位置和经济条件与我们相近的遵义市也因起步早、起点高,工作已发展到较高水平,但三市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些发展理念和推进方式还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结合此次学习考察和我州实际,就我州美丽乡村建设提几点建议。
(一)注重规划引领,打造全域公园。强化顶层设计理念,坚持按照规划优先原则,紧密围绕州委发展部署,尽快完成各类规划设计,加快全州美丽乡村建设步伐,使全域景区和国内外知名生态文化公园尽快成为现实。一是尽快完成湘西国内外知名生态文化公园总体设计规划。目前该规划已通过初审,下步要继续抓好与各县市发展规划、各部门专项规划、乡镇规划、村庄规划的协调对接,确保规划能执行、项目能落地、建设显特色。二是尽快细化重点特色村寨保护建设规划。要尽快细化完善凤凰古城、老司城、里耶古镇、矮寨大桥四大旅游黄金板块,“土家探源”和“神秘苗乡”两条生态文化村镇游精品线上重点村寨建设保护规划设计,包括村庄的整体布局、景观风貌的塑造、民房民居的建设保护等,加快将这些重点村寨打造成为美丽乡村示范点。三是尽快启动编制湘西土家民居、苗族民居建设标准。参照“浙北民居”、“黔北民居”改造建设模式,尽快启动编制湘西土家民居、苗族民居建设标准,使群众在改造建设新居时有据可
依,有章可循,让民族文化元素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得到充分彰显,着力打造富有湘西特色的美丽乡村。四是切实加大现行规划贯彻执行力度。对于已形成成果的各类规划,要加大执行力度,特别是坚决管住道路两旁、重点保护规划区、重点旅游风景区农民随意拆房建房行为,为下步创建工作打好基础。
(二)加快建设步伐,改善乡村面貌。从考察情况看,我州农村建设发展已明显落后于周边地区,下步要切实按照规划要求,加快农村各方面的建设步伐,着力改善农村基础面貌,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全州经济发展环境。一要加快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水、电、路、环保、文化、体育、教育等基础设施步伐,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求,特别是要按照全域旅游的发展要求,适度超前建设,在全面改善乡村面貌的同时,提高乡村旅游的服务承载能力。二要加快完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要尽快打通旅游大通道,加快重点特色村寨民宿客栈、农村酒店、农家乐、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停车场、星级厕所等服务设施标准化建设,全面提升乡村旅游接待服务水平,为开发拓展乡村旅游,带动群众致富奠定基础。三要加快美丽乡村示范创建步伐。要加快示范创建步伐,以美丽乡村建设带动乡村游发展的成功实践为突破口,引爆我州的全域旅游。要坚持按示范创建带动、逐批重点推进的原则,先行在四大黄金版块、两条精品线上选择一批发展潜力大、群众基础好的村寨,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进行重点包装、重点建设、重点打造,然后逐步扩面推
广,力争用 5-10 年时间实现全州农村面貌有质的提升。
(三)整合各方力量,加大资金投入。一要适当加大财政投入。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导向和杠杆作用,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财政资金用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性投入,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基本保障。二要积极争取上级支持。要认真研究上级部门对民族地区基础设施、环保、民生等方面的支持政策,将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进行连片打捆申报,争取更多上级部门项目建设资金投入美丽乡村建设。三要深化拓展融资平台。加强州、县市和各种融资平台管理和运作,建立以农村资产、集体土地为融资载体,以各类建设投资公司为平台的“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新型建设投融资体制。对美丽乡村建设中具有商业价值的无形资产进行市场化运作,如冠名权、广告发布等,深入挖掘美丽乡村的融资潜力。四要广泛吸纳社会资本。要加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采用 PPP 等多种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和开发。五要探索创新运作模式。积极创造宽松环境,探索运作模式,鼓励引导农民群众以林权、土地、房屋为资本质押贷款,融资入股,不断拓展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空间。
(四)狠抓综合整治,持续美化环境。不断总结城乡同建同治工作的成功经验,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持续优化城乡环境,为美丽乡村建设、为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塑造良好形象。一是继续以严管重罚为手段,抓好环境综合整治考核考评。继续按照要求更严、标准更高、范围更广的原则,抓好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考核考评,不断巩固城乡同建同
治整治成果。二是继续以标本兼治为目标,抓好环境突出问题综合整治。针对当前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薄弱环节,狠抓农村垃圾分类减量、农村污水处理、可回收垃圾回收体系建设、集镇容貌秩序管理等,不断促进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重点难点问题的突破,全面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三是继续以改善生态为根本,抓好绿色生态建设。认真抓好退耕还林、植树造林、禁砍禁伐、溪河整治净化、村庄绿化美化等工作,保护好青山绿水。要充分利用我州丰富的森林资源、水资源、民族文化资源做文章,让美丽乡村建设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
(五)深化经营理念,永享金山银山。认真做好经营文章,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切实把美丽乡村从生态要素、生活要素向生产要素转化,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为金山银山,使群众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真正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一要牢固树立品牌意识。要认真学习借鉴外地的成功经验,充分利用各自优势,深入挖掘当地特色,尽量避免千村一面、千景一格,着力打造各富特色的美丽乡村,提高外界的辨识度和认同率,提高我州美丽乡村旅游品牌的综合价值。二要切实做好开发文章。认真抓好美丽乡村旅游线路设计和旅游产品开发,策划包装一批民族风情观光游、农村生活体验游、深度探秘文化游、休闲度假康乐游等乡村旅游项目,打造一批富有湘西特色的乡村游商品,实现神秘湘西的历史文化与自然景观、游客情感完美结合。三要大力开拓客源市场。要切实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切实提高湘西乡村旅
游知名度。要进一步开阔眼界,创新营销方式和手段,大力发展中远程客源市场和高端客源市场,提升乡村游的综合效益。四要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作用。要切实加大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力度,选配高素质、懂管理、会经营的各类能人进入村支两委干部队伍,着力提升农村基层干部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驾驭市场经济、经营美丽乡村、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和水平。要积极培育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经济合作社,通过制度创新、机制创新,确立它们的市场主体地位,让它们在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引领美丽乡村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六)全面解放思想,推动工作落实。解放思想的力度决定赶超跨越的速度,要进一步解决思想,更新观念,以思想的大解放促进工作的大发展。一要破除思想壁垒,鼓励主动作为。要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层面的解放思想大讨论,破除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瞻前顾后、不敢担当,观念陈旧、因循守旧,本位主义、狭隘封闭等各种不良思想,鼓励广大干部群众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危机感和责任感,争先进位、跨越追超,大胆尝试、勇于创新,立足全局、放眼世界,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为全面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促进我州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二要更新工作观念,创新工作机制。要鼓励先行先试,以改革创新的思维解决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宏观调控、资金、土地等方面问题,创新完善有利于推动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重点破解美丽乡村建设过程资金怎么融、项目怎么推、民生怎么保等方面的突出难题。三要强化执行落实,确保发展实效。各
级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根据州委、州政府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和决策部署,就如何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进行认真研究,对国家支持民族地区发展和乡村建设方面的政策进行一次集中梳理,弄清哪些政策需要跟踪落实,哪些政策需要深化拓展,哪些政策需要配套完善,哪些政策需要积极争取,制定发展规划,强化工作措施,全面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落实。四要统一思想认识,形成工作合力。要继续统一思想,进一步强化美丽湘西建设是关系湘西州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抓美丽湘西建设就是抓民生改善、抓服务群众,就是提升软实力、增强竞争力,就是推动和实现我州长远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认识,进一步凝心聚力,形成全面推动美丽湘西建设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