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查报告—对于论语阅读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社会调查报告
题目:关于论语的阅读情况调查
专业班级:
材 1003 班。
日
期:2011 年 5 月 6 日。
《论语》作为孔子及门人的言行集,内容十分广泛,多半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直到近代新文化运动之前,约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一直是中国人的初学必读之书。因此此次我们对广大群众特别是学生对《论语》的了解及阅读情况进行了调查。
调查题目:关于论语的阅读情况的调查。
调查地点:1. XX 大学第 2 教学楼。
2. XX 广场。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与访谈法两种。
调查对象:大学生 ,成年人,小学生。
小组分工:XXX:设置问卷的题目,打印问卷,打印调查报告,调查后数据的统计处理。
XXX:分发并收集调查济南大学第 2 教学楼的调查。
XXX:访谈调查七贤广场的调查。
XXX:记录七贤广场的调查结果,调查报告格式排版。
XXX:对调查报告分析总结。
总共调查 200 人:
XX 广场 50 人
XXXX 第 2 教学楼 150 人 调查问题:
关于论语的阅读情况调查 1、 你对论语了解吗?
A:了解一点
B:不了解
C:知道
D:了解很多
2、 你对孔子知道道的多吗?
A:了解一点
B:不了解
C:知道
D:了解很多
3、 你读过多少论语的内容?
A:只读过中学课本上节选的部分
B:有时读,读过部分 C:较为系统完整地读过其中一部或几部
D:经常反复地阅读过其中一部或几部 E:其他
调查结果:
“你对论语了解多少?”的调查结果4%51%31%14%了解一点 不了解 知道 了解很多“你对孔子知道的多少?”的调查结果2.50%70.00%3.50%24.00%了解一点 不了解 知道 了解很多
“ 你读过多少论语的内容?”的调查结果54.50%34.50%8.00%1.50%1.50%只读中学课本有时读读过部分较为系统读过其中一部或几部经常反复阅读过其中一部或几部其他 《论语》是名列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首的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的门人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成书于战国初期。因秦始皇焚书坑儒,到西汉时期仅有口头传授及从孔子住宅夹壁中所得的本子。西汉末年,帝师张禹精治《论语》,并根据《鲁论语》,参照《齐论语》,另成一论,称为《张侯论》。东汉末年,郑玄以《张侯论》为依据,参考《齐论语》、《古论语》,作《论语注》,是为今本《论语》。《齐论语》、《古论语》不久亡佚。现存《论语》共 20 篇,492 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 444 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 48 章。
“五四”运动以后,《论语》作为封建文化的象征被列为批判否定的对象,尔后虽有新儒学的研究与萌生,但在中国民主革命的大背景下,儒家文化在中国并未形成新的气候。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前进,不能不使人们重新选择新生的思想文化,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及社会主义新文化的诞生与发展。
然而,严峻的事实是,一个新型的社会,特别是当它步入正常发展轨道的时候,不能不对自己的民族精神及传统文化进行重新反思,这是任何一个社会在
其自身发展过程中所不能忽视的重要环节。特别是民族文化的精粹,更值得人们重新认识,重新探索。这使我想到人类的共性与个性,文化的共性与个性,民族文化的辩证否定本性。同时,也使我感到毛泽东“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思想的价值之所在。
事实上,当我们摆脱了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真正确立唯物辩证的思维方法,并用它剖析中国传统文化的时候,就会发现其中的精华,《论语》便是其中之一。不可否认,《论语》有自己的糟粕或消极之处,但它所反映出来的两千多年前的社会人生精论,富有哲理的名句箴言,是中华民族文明程度的历史展示。即使今天处在改革开放、经济腾飞、文化发展的时代大潮中,《论语》中的许多思想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时代价值。
为了了解当今大学生对于《论语》的态度,本组同学做了这个关于“论语阅读情况的调查”。在调查之前我们就对这个问题做了讨论,以及对于调查结果做了大胆的推测。当调查结果出来时,我们还是感到很震惊的。根据我们的推测,恐怕《论语》是不会被当代的大学生所接受的,他们更多的会喜欢电子书、各种杂志等轻松的读物。然而在我们调查的 200 人中,显示有 98.5%的人曾经阅读过《论语》,其中除了在学习课本中接触的以外,有 44%的同学在课余时间阅读《论语》,当然啦,真正的能够系统的反复阅读的同学只占到 1.5%。但是,这已经大大出乎我们的预料啦,可见,以《论语》为代表的国学还是在大学生心中很深入的。当然,区区的 1.5%并不能说明我们对于古典文化的重视已经到位啦,相反,我们做的还是不够。
从调查中,我们还获悉,除了在小学、初中、高中的课本中能接触到《论语》一类的国学经典文章外,到了大学,根本没有课程去学习经典。因此,更多的同学选择了自学,自读的方式去学习。调查显示,大部分人对《论语》、对国学、对古典文化是很有兴趣的,但是政府的不重视,学校的不重视,使得学习的兴趣与爱好被生生扼杀在摇篮里。因此也造成了古典的阅读的不力,因此,学校的教育功能必须加强,有了名师的指点肯定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国学所涉及的内容。
对于《论语》阅读状况不佳的情况,本组同学分析可能有以下原因:
1、兴趣不够浓厚
我们认为,这不是学生的错,而是社会,学校,家庭的错。因为兴趣这个东西可以再一定的环境下慢慢养成,如果周围的人都对一个东西感兴趣,那么人处在这种环境中,一定会慢慢被感染,产生兴趣,只能说我们周围没有养成适合《论语》阅读的环境,我们对古典的重视远远不够。
2、学业过重,时间少 我们不得不再说说当今社会的环境 ,这是一个发展的时代,是一个快节奏的时代,效益成为我们发展的主题,缺少什么我们就补充什么,以求最快的速度接受一种东西,用于生产,用于提高效益,在这种观念下,我们的学生们补充者自己的专业知识,但是却忽略了其他的只是补充,慢慢的学业压抑的我们没有课余时间去阅读古典,同时,这也许和中华文化的内涵有关,中华文化讲究厚积薄发,深厚的沉淀是需要时间的,但是发展却给不了我们这么多时间,所以我们只能放弃民族文化,一味的追求西方的文化,这是文化的悲哀,时代的悲哀。
3、书籍来源少,藏书量少 因为一种不重视,在学校的图书馆中也没有大量的藏书,而对于经典,想要购买全本的阅读,价格太高,价格低的往往是删节版,没有什么意义。因此造成了很多同学想要阅读却没有书籍可独。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同学喜欢把书下载在手机里看,网络的发展的确方便了阅读,也许更适合文化的传播。但是,当我们看到有人用现代的手机阅读古典的文化时,心中总是有一种莫名的悲哀 4、缺乏老师引导,教育部门不重视 到了大学从来没有听到学校组织关于《论语》等一批古典名著,国学经典的宣传活动。曾经一位同学向笔者借《道德经》,因为她的班主任要求背诵,这是发生在大学的唯一一件笔者听到的关于重视古典文化的事情。
对于教育部门,虽然听到啦关于阅读经典的呼吁,但是那只是呼吁,我们更希望看到的是强制实施的规定。如果没有政府的配合,单单只是根据个人的爱好去学习,我们永远不可能实现文化的复兴,永远不可能让中华文化散发出光辉。
《论语》作为古典文化、国学经典的代表,由论语的阅读情况,就可以看出我们对古典文化的重视程度。各国的竞争已经演变成了综合国力的竞争,而作为综合国力之一的文化愈加显得重要,而中华古典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其地位不言而喻。经过我们的调查以及讨论,对于以后如何更好的阅读名著,阅读经典,提出以下建议:
1、由教育部门统一制定古典阅读必读书目,对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可根据情况不同分别制定,这是强制的规定,不能只是呼吁,要有一定的检查措施,不能形式主义,不要搞面子工程。
2、当代中国的学习主要以应试教育为准,为了弘扬民族文化,我们也不得不将名著的阅读与考试挂钩,当然它不会作为重点,但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应该加入一些古典文化的东西,尤其是理科生,在自己的专业课程之外,应该有一门专门教授文化的课程。笔者认为,中国的分科在短起来看是一个可以把人才快速应用的好路子,但是对于长期发展不力。那么在现在,我们就要想办法弥补这个错误。
3、除了学校,家庭氛围,周围的同学之间的氛围也是很重要的。可以在周末开展一些以古典文化为主的教育活动,参观名人遗址,文化尝试知识竞赛等等都是一些很好的,可以提升大家兴趣的活动。对于家庭,学校也应该向家长宣传国学,古典的好处,让家长督促孩子们的学习。
4、书籍问题必须解决,要保证学校的图书馆里都有书可以让学生读,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图书馆里的书籍应该一视同仁,无论是文科书库还是理科书库都应该有同等数量的古典名著,如果理科书库的古典名著少,将会给学生在心理上造成“我是理科生,我不需要读古文”的坏影响,同时,如果书籍的数量不一,会显出学校对于这个问题的不重视,这对学生的心理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暗示。绝对不可取。
对于文化,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当韩国叫喧着我们祖祖辈辈的发明是他们的时,难道你就没感到悲愤吗,这不是他们的错,而是我们太轻视自己的文化啦,有谁知道,以后会不会还有这种事发生,为了杜绝文化被侵略,为了弘扬民族文化,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尊重本国文化,了解本国文化,重视本国文化,只有这样,我们才对得起祖祖辈辈的努力,我们才配称炎黄子孙,龙的传人。
下一篇:年轻干部交流座谈会上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