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体会
体会
冠心病属于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最近几年其发病率与病死率不断提高。研究分析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是引发冠心病的主要原因。而心绞痛则是慢性心功能不全引起心肌收缩力下降,供血难以满足机体代谢要求表现出的临床症状。从中医的角度上来理解,风寒、湿热等均会引发心痛。本文研究分析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7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经诊断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均符合冠心病心绞痛判断标准。对照组39例,男23例,女16例;患者年龄为55~84岁,平均年龄为(72.1±4.6)岁;病程30天~10年,平均病程为(5.9±3.4)年。观察组39例,男24例,女15例;患者年龄为54~83岁,平均年龄为(72.4±4.7)岁;病程32天~11年,平均病程为(5.3±3.2)年。对照组患者一般性资料与观察组并无实质性差异,具有可对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使用阿司匹林、辛伐他汀、盐酸曲美他嗪片、低分子肝素、单硝酸异山梨酯片等。连续治疗28d后观察临床效果。
观察组:患者使用中医治疗,药材组成为川楝子14g,黄芪32g,丹参28g,党参12g,桃仁14g,川芎8g,红花10g,金银花10g,延胡索22g,菊花10g,赤芍14g,黄芩12g,炙甘草12g。水煎服,分早晚两次服用,每天1剂,7d为一疗程,连续服用4个疗程观察临床效果。
1.3疗效判断
显效:经有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有效:治疗后,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发作程度和持续时间均显著缓解;无效:治疗疗程结束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与治疗前并无明显的差异。
1.4统计学处理
此次研究活动产生的数据均使用专用SPSS 17.0软件进行处理。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临床检验利用t检验,以率表示计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在P<0.05的时候,说明数据符合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7.2%,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6.7%,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差异显著(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
冠心病是内科常见性、多发性疾病,此种疾病主要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脉管狭窄,冠状动脉痉挛而导致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胸闷、胸疼,且常常为压榨性疼痛。也有部分患者仅仅表现出胸闷。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可分为典型性心绞痛与不典型性心绞痛。从中医的观点来看,引发冠心病心绞痛的前提条件是体质,危险因素为五志过极、饮食不节。相对而言,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疼痛程度要明显强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导致这种临床症状的原因,与患者血小板聚集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具有一定联系。从临床实践中便可发现,如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不能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将可能引发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可以说,冠心病心绞痛是引发心肌梗死的常见原因,部分患者还会伴随胃脘痛,左胃部疼痛,难以诊断,需借助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確诊。
临床研究中发现,冠状动脉出现病变的时候,就会引起官腔变得狭窄,导致血流量受到限制。在此基础上,远端动脉就会形成代偿性扩张。如患者进行体力劳动或情绪比较激动的时候,就可能增加心脏负荷,加大耗氧量,很难达到扩张效果,由此就会出现心肌供血不足的现象,引发心绞痛。在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下引发心肌急性缺血缺氧,由此产生系列的临床症状,常见的有胸痛、心慌、气短、气促等,病情严重时还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对其日常生活产生极大影响。
中医理论中,将冠心病归属于“心痛”“胸痹”等范畴。胸痹的常见证候类型主要有痰浊闭阻型、心阳亏虚型、寒凝心脉型、瘀血痹阻型、心气不足型、心阴不足型等。患者采用中医治疗方法,需遵循中医理论的指导。中医常通过活血化瘀、益气解毒与通脉止痛的方法进行治疗。此次研究活动选择的中药材主要有川楝子,黄芪,丹参,党参,桃仁,川芎,红花,金银花,延胡索,菊花,赤芍,黄芩,炙甘草。此类中药材的桃仁、赤芍、川芎、红花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而延胡索可行气止痛,丹参可产生活血祛瘀、凉血消痛的作用。黄芩、菊花、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的效果。金银花性寒,菊花味苦,与黄芩联合使用就能达到扩张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的作用。炙甘草的功效多体现在和中缓解解毒,可对各类药材进行调和,实现益气活血、散瘀止痛的功效。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辨证的时候,主要是气血虚型,多采用益气活血通络的治疗方法。但治疗期间应注意痰湿内停型心绞痛与其他证型,以此提高临床治疗效率,减轻患者疼痛。
综上所述,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中医治疗方法,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率,改善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下一篇:中医治疗压疮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