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民法典心得体会2020 教师学习民法典心得体会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学习民法典心得体会2020 教师学习民法典心得体会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
学习民法典心得体会3篇
《民法典》就如一块千锤百炼,无比坚固的“磐石”,铺就在“复兴号”列车带领人
民驶向更加幸福的道路上,即使在未来可能还要面对更多更大的风浪,但只要人民群众齐
心协力、万众一心的这块“基石”在,就能让列车稳稳地全速前进。
民有所呼,法有所应。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许多问题,民法典作出了明确回应,如:《民法典》中对各种“人肉搜索”、非法盗取他人信息的行为作出了明确规定,突出的特
色规定有“离婚冷静期制度”、“继承人宽恕制度”、“自助行为制度”,确立了“自甘
风险”规则,同时对遗体器官捐献、职场和校园性骚扰、非法从事与人类基因、人体胚胎
有关的医学和科研活动严格规范。因此,《民法典》将在保障人民权益,增进民生福祉方
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越来越美好,涉及到的方方面面也越来越复杂,
这部包罗万象的《民法典》就像一个无形的天网,全方位保护人民民事权利,每一条法律
规定都凝聚社会生活规则的最大共识,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法制建设更加深入人心。这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精神、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即将精彩亮相。《民法典》的颁布实施,开启了我国公民权利保护的崭新时代,它充分体现了人民的需求,保障了人
民的权益,用权利本位构建起整部法典的逻辑主线,必定能够更好的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
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民法典》的颁布实施,必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这座“大厦”的重要支柱,必将为法治中国建设筑牢根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
目标,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2021年5月21日,全国两会大幕正式拉开。受疫情影响,这场“春天的盛会”来得
有些迟,但代表委员围绕民生的呼吁声和国是的建言声,一直都在线上。今年是决胜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以及“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除疫情防控、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等关键词外,全面依法治国同样是两会高频词汇,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
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人大及其常委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处在民主法治建
设的第一线,在全面依法治国中负有重大职责,承担着重要任务。备受关注的“民法典草案”,其编纂过程如同一面镜子,有效的开门立法反映出新时代人大工作坚持党的领导、
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更折射出法治思维深入人心、法治实践深入推进。尤
其是在疫情防控的特殊背景下,向着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奋进路上,我们更要充分发挥
强大制度优势,实现国家意志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统一,凝聚历史进步的强大推动力量。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书写人民当家作主新篇章。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党的主张、人
民的意愿、国家的意志在这里交融。全国各级人大设立代表联络站、代表之家等联系人民
群众工作平台22.8万个,邀请322人次全国人大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邀请31名全国人
大代表参加立法座谈会;两次组织全国政协机关公众开放日活动,400多名各界群众参
加;26场全国政协重大专项工作委员宣讲,900余万网民在线观看……无论是人民代表大
会制度这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还是人民政协制度这一中国式民主的具体形式,全国两会本身就是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生动实例和长期实践,人民依法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切实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同时寻求人民群众法治意愿的最大公约数,保障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不断书写着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新篇章。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在立法中践行群众路线。大疫如大考。全国人大常委会紧握依法防控“指挥棒”,在坚持群众路线中广泛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和凝聚群众。针对疫情暴露出的立法方面的问题,面对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的社会关切,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到首次制定专项立法修法工作计划,全国人大常委会为疫情大考交上一张厚重的法治答卷。从2021年12月28日至2021年1月26日的公开征求意见期间,民法典草案共收到13718位网民提出的114574条意见。作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大到合同签订、公司设立,小到高空抛物、点个外卖,民法典的编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要求,倾听民生、吸纳民意、广聚民智,具有强大生命力。坚持全面依法治国,让民意和民智在立法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尊重和发挥,在群众路线中行稳致远,展现人民更加满意的立法作为。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良法善治护航全面小康。全面依法治国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起着基础性、保障性作用,提供长期稳定的法治保障。围绕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制定外商投资法,修改土地管理法;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定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启动未成年人保护法修改;围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启动长江保护法立法……一年多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共审议法律草案和有关法律问题、重大问题的决定决议草案47件,通过34件,其中新制定法律5部,这是十三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2021年驰而不息推动良法善治的成绩单。收官之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全国人大代表更要深深扎根于人民之中,积极主动依法履职,当好“百姓代言人”“小康发言人”和“法治推广人”,为全面小康筑牢法治根基。
法治,是改革稳定的基石,经济发展的动能和人民幸福的后盾。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2021全国两会满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将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道路上迈出更加铿锵有力的步伐。
建立健全完备的民事法律规范体系,以良好民法保障民事善治,是新时期继续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全面总结我国的民事立法和司法的实践经验,将相关民事法律规范编纂成一部综合性法典,对于以法治方式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好地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讨论、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是今年全国两会的重头戏。经过一代代民法学者接力奔跑,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即将诞生,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我国将告别“散装”民法时代,迎来新的民法典时代。
先哲有言:在民法慈母般的眼里,每一个人就是整个国家。民法是市民法、权利法,
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是调整平等民事主体之间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民法典就是要将这个“总和”,尽可能囊括到一部成体系的法典之中。民法典是社会生活
的百科全书,最基本的职能是对权利的确认和保护,一个人从摇篮到坟墓,一生各阶段的
权利,都可以在民法典中找到答案;
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所有民事主体的法律行为,都可以在民法典中找到遵循。
回顾人类文明史,编纂民法典是具有重要标志意义的法治建设工程,是一个国家、一
个民族走向繁荣强盛的标志。我国民事法律制度伴随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而形成并不断发展完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编纂一部具有
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不仅能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
律制度成果和制度自信,促进和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也能为人类法治文
明发展进步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我国民法典是一部“新法”,对现有民事法律进行梳理、整合、完善,使之更加全面
完整,更具系统性、协调性。我国有物权法、合同法、婚姻法、继承法、侵权责任法,有2021年通过的民法总则,以及仍在继续适用的民法通则等,单行法律数量多,内容庞杂,有的存在抵牾之处。如今,这些法律的主要内容以及司法实践中形成的相关司法解释,共
同汇聚成了这部共1260条、10万余字的民法典。经过整理、编订之后,在划定好的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等7个“楼层”里,
民事法律各归其位,类型清晰、秩序井然。
民法典对众多民事法律关系进行的“确认”,将在保障公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
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比如,在民法典新增内容里,用益物权中增加的居住权可能是影响
最大者之一。老人把房子过户给子女或“以房养老”卖给他人,夫妻离婚一方没有产权又
无房居住等等,都可以要求设立居住权。合同编中,基于此次疫情增加了国家订货合同制度,还增加了4种典型合同;
此前并没有单行法律作为基础的人格权,更是独立成编了,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做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决定以来,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持续取得积极进展。建立健全完备的民事法律规范体系,以良好民法保障民事善治,是新时期继续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全面总结我
国的民事立法和司法的实践经验,对现行民事单行法律进行系统编订纂修,将相关民事法
律规范编纂成一部综合性法典,对于以法治方式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
好地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民法典编纂充分体现了民主立法、科学立法和依法立法,充分回应了“中国之问”和“时代之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
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民法典反映了我国全面推进依
推荐访问:教师学习民法典心得体会 民法典 心得体会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