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肠闭锁手术治疗的护理体会
【关键词】新生儿;肠闭锁;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270—02
新生儿先天性肠闭锁是一种临床上较多见急性消化道疾病,是先天性的消化道发育畸形引起的[1],发生率约1/5000[2],男女发病率接近。闭锁可发生于肠道的任何部位,且早产儿的发病率较高,该疾病发病较急且病情重,需要立即手术治疗,根据肠闭锁的病理类型选择恰当的手术方法[3] 。我院2012年1月—12月共收治肠闭琐的新生儿18例,均行手术治疗。经过手术前做好充分准备及手术后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儿18例,男10例,女8例,年龄1h-3d, 足月新生儿8例,早产儿10例,体重﹤2500g10例,体重>2500 g 8例。有5例患儿通过产前B超确诊,有2例患儿通过钡餐灌肠确诊,有9例患儿通过上消化道造影确诊,有2例患儿通过腹部立位平片确诊,住院时间14-21天。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保暖:肠闭锁患儿多为早产儿,发育较差,出生后体重较低,加之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且皮下脂肪酸含软脂酸较多,软脂酸在寒冷时容易凝固变硬而导致硬肿症[4]。患儿均置于开放式暖床上,维持恒定体温,记录观察患儿体温变化。
2.1.2胃肠减压:患儿入院后立即为其行胃肠减压,保持有效引流,减轻胃肠道过度膨胀,有效减轻腹胀。改善呼吸,认真观察引流物的量,颜色并做好记录。了解胃液丢失量,便于补充。
2.1.3保持呼吸道通畅:多数患儿由于反复呕吐可致吸入性肺炎,影响气体交换。安置患儿时为侧卧位,头部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
2.1.4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患儿由于频繁呕吐,不能正常进奶,使体内大量离子丢失,出现水,电解质紊乱。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及时补充营养,调节水、电解质平衡,增强患儿对手术的耐受力。
2.1.5术前准备:做好胸部X线,及血常规、血生化、出凝血时间检查,做好术前备皮、更衣等准备工作。
2.2 术后护理
2.2.1呼吸道管理 手术多采用气管插管全麻,术后应注意将患儿平卧,头部偏向一侧,肩部抬高10cm,保持呼吸道通畅,行低流量鼻导管吸氧,麻醉清醒后避免局部长时间受压,每2-4h给患儿翻身1次,患儿喉中有痰时给予雾化吸入,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2.2.2心电监护 行心电监护,监测心律,血氧饱和度,使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5%左右,同时观察患儿面色,四肢温度,末梢循环、对刺激的反应。
2.2.3持续胃肠减压护理 保持胃肠减压通畅,以减轻腹胀,改善肠壁血液供应,减轻吻合口张力。观察胃液的颜色,形状及24小时量。向医生为患儿准确补液提供依据。每1h挤压胃管或用5ml注射器抽吸。准确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胃液的颜色由咖啡色或草绿色逐渐变为白色预示着胃肠功能恢复。观察患儿腹部体征,腹胀有无减轻及有无排便等。术后保留胃管10—14天,防止吻合口近端积液致张力增高,影响吻合愈合。密切观察患儿腹情况,腹部伤口敷料有无渗液,及时报告医生,给予更换敷料,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
2.2.4加强营养支持疗法 患儿肠切除吻合术后禁食时间较长,需要有效的营养支持以改善营养状况,促进吻合口的生长与愈合,采用静脉高营养支持疗法,主要成分为小儿复方氨基酸、脂肪乳、微量元素及其它营养物质。一般术后第一天按总量1/3开始,次日加倍。第3天增加全量,使患儿逐渐适应,用微量竖泵均匀输入,保证患儿24h营养需求。为了减少吻合口梗阻和漏的发生,通常给予7d-14 d中心静脉营养,治愈率明显提高[5],患儿肠道功能恢复后逐渐减量,每天监测体重。
2.2.5喂养 观察患儿排气、排便情况,术后10d-14d视胃液颜色由深绿色变为浅绿色或白色,量由多变少,经腹部X光提示肠道内无液平面或全消化道造影检查,肠道通畅可试进糖水,每次5ml,q3h,第二天若无呕吐无腹胀,开始进食母乳,10ml/次,q3h逐渐增至正常量。
2.2.6加强保暖 新生儿体温调节能力较差,容易受周围环境温度变化的影响,并且在手术全麻的情况下患儿体温调节中枢受到抑制,造成体温降低。因此手在患儿术后应立即进行保暖护理,避免患儿丧失过多的热量,控制湿度在55%-65%,腹部皮肤温度维持在36.5摄氏度左右。
2.2.7加强皮肤护理 新生儿皮肤薄,角质层发育差,血管丰富,易擦伤而引起感染,。在护理操作中,动作宜轻柔,经常保持颈部、腋下、臀部皮肤的清洁,每次大便后应用温水清洗,保持干燥。
3出院指导
交代家属回家后要正确喂养,应少量多餐,定时添加辅食,观察患儿进食后有无呕吐、腹胀、排大便是否通畅,有无营养吸收不良或短肠综合症等肠道功能障碍,定期复诊。
参考文献:
[1] 张云霞,高慧,张玉环,新生儿肠闭锁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06,1(1):104.
[2] 施诚仁,金先庆,李仲智主编.小儿外科学.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5.277
[3] 陈嘉波,杨体泉,谭志忠等新生儿先天性肠闭锁41例诊治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23(5):791-792.
[4] 施诚仁,金先庆,李仲智主编.小儿外科学.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
[5] 顾志成,孙庆林.先天性性肠闭锁和狭窄102例报告.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4,25(1):92-93.
上一篇:小儿重度胸腹联合伤12例诊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