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单病种质量评价方法的实施
[摘要] 为体现中西医结合治疗率的统计内涵,考核中西医结合单病种诊疗规范与实际临床诊疗实施行为的符合率,通过《中西医结合单病种质量评价表》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肾功能衰竭、肝癌介入术、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等6个中西医结合单病种、共135份病案进行分析、考核,进而评价中西医结合单病种的医疗质量。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单病种;评价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09)06(c)-149-03
在中西医结合医院医疗质量控制体系中,中西医结合治疗率如同中医治疗率一样,其统计的真正意义在于真实反映临床诊疗过程中中医、西医两种手段的干预时效;或者说是中医、西医各自优势在诊疗中的体现[1]。通过考核中西医结合单病种诊疗规范与实际临床诊疗实施行为的符合率来体现中西医结合治疗率的统计内涵,进一步评价科室医疗质量。作为单病种质量控制的切入点,中西医结合评价指标制定的科学性、完整性、可控性则成为检验控制体系能否合理运用的关键问题。我院从上世纪90年代末着手进行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当时根据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建设标准,制订了覆盖全院各科的94个单病种诊疗常规。通过十年的建设,在管理过程中,不断总结、筛选,力求在中西医结合方向上探索一条单病种规范管理的新路[2]。2005年以来,我院结合全国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要求,在全院医疗质量控制体系的总体框架内,制订了《中西医结合单病种质量评价表》,并利用该表对重点专科中较成熟的6个中西医结合单病种质量进行了初步评价。
1 对象与方法
通过《中西医结合单病种质量评价表》(表1、2),按照诊断符合、病例纳入、病史书写、治疗流程、患者评估、预后评估等6大项、17小项内容对单病种诊疗质量进行综合评价。近9个月来,纳入体现住院治疗特色的中西医结合单病种6项(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肾功能衰竭、肝癌介入术、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回收有效病例的《中西医结合单病种质量评价表》135份,并按照病种进行汇总分析。
2 结果
6个单病种的病案质量分析(表3)平均得分为94.92分,均符合甲级病案要求。其中治疗方案与辨证不符是失分的最主要原因,反映了中西医结合单病种诊疗规范与实际临床诊疗实施行为之间的不统一性。
3 讨论
目前中西医结合单病种管理的主要问题是管理内容不全面、监管力度不够、缺乏有效的评价指标[3-4]。通过本次统计分析,笔者认识到中西医结合单病种的疗效评价,应当建立在病史诊断正确率、疗效判定标准制订的先进性、疗效判定标准执行的规范性等基础上,而与之相对应的实验室安全、临床用药安全、(治疗)设备安全、血液制品安全、手术安全、麻醉安全、院内感染控制、患者评估、预后评估(随访)等监测要素,则是控制流程中的重要环节。这必须以忠实、完整、规范的病历记录为流程控制监测的基准,以各项标准、制度的执行力度为流程控制监测的要素,使医疗流程真正在可控的范围内。
监测过程中,质控人员将病历书写规范标准、中医质量控制标准、临床用药规范、医技质控标准、临床用血规范、手术安全控制、护理质控标准、院内感染质控标准、麻醉质控标准、出入院诊断符合率等项目列入评价表中,这些评价标准均来源于卫生行政部门的法规文件以及公认的行业标准,可以较为全面地反映单病种诊疗规范的执行情况、较为客观地反映单病种诊疗规范的疗效价值。通过评价表的初步应用,从单病种诊疗规范的制定以及病史记录两方面进行考核,从中发现问题并予以针对性的改进。
比如在诊疗规范的制订上,有的方案分型分期不够细,而实际临床病种证型较多,超出了单病种的控制范围;有的重要实验室检查在诊疗规范中未能纳入,无法在病史中体现临床意义;有的方案诊疗流程过于简单,未能突出本学科中医特色或中西医结合技术在整个医疗过程中的应用点或时间窗等。这说明规范的制订应当注重诊断标准的权威性、辨证分型的客观性、诊疗方案的科学性,使规范的实施有据可依,并能积极体现本学科本专业的优势与更新,避免造成同临床实践之间的脱节。
同时,对于一个较为成熟的中西医结合单病种诊疗规范,如果没有临床的不断验证、总结与提高,也就不可能具有生命力。在检查中,病史记录出现的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病史的记录与诊疗规范的对应性较差。如在诊疗规范中有分期,但在病史中体现不出分期;个别现病史中记录症状与专科检查对应诊疗规范中的诊断标准有差距;部分病史中的辨证分型、治疗原则与诊疗规范不相符。这些现象的产生除患者个体差异及并发症以外,更多的问题是实施于患者的诊疗方案未能严格按照规范执行,或是病史记录的不完整,使许多宝贵的单病种临床资料得不到保存,直接影响到对诊疗规范与疗效的验证与提高。
由于我院的医疗优势在于非手术病种,因此在中西医结合单病种评价表中,血液制品安全、手术安全、麻醉安全的体现度不够;在用药的安全与规范方面,临床药师的参与面不广,无法真正为临床一线提供用药指导;单病种费用控制的可变因素仍较多,而这个指标在现实医保严控的环境下意义十分重大;而在医疗缺陷管理中,也应当逐步将单病种规范作为评价内容之一。
事实上,中西医结合单病种诊疗规范的制订与实施,可以反映医院质量管理的诸多方面,也是质量持续改进的重要项目。我院的医疗质量控制体系正是建立在单病种管理的基石上,通过单病种评价表的初步应用,找出差距与改进方向,真正发挥中西医结合单病种管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贾杨.建立中西医结合医院科室医疗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6,13(5):13-15.
[2]阮龙德.中西医结合单病种质量管理探索[J].中国医院管理,2000,20(8):61.
[3]邹伟.完善中西医结合单病种的质量管理[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8,16(9):702-703.
[4]夏云,吕军.某医院临床科室医疗质量管理现况调查[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08,29(6):79-81.
(收稿日期:2009-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