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我国学前教育评价政策综述
【摘 要】 学前教育评价是对学前教育的社会价值作出判断的过程。本文从办园条件、园务管理、安全卫生保健、教育工作、儿童发展和家园共育质量的评价五个方面,阐述我国新时期学前教育评价政策的发展过程与基本要求。
【关键词】 新时期;学前教育评价;政策;发展过程;基本要求
学前教育评价是对学前教育的社会价值作出判断的过程。它以学前教育为对象,对其效用给予价值上的判断。本研究选取了从20世纪80年代至2014年之间所有与学前教育相关的法规和政策为研究对象,从办园条件、园务管理、安全卫生保健、教育工作、儿童发展和家园共育质量的评价五个部分着手,来建立分析评价幼儿园的标准维度。
一、办园条件
评价幼儿园的好坏优劣从大的方面说,包括对硬件的评价和对软件的评价。而办园条件是硬件是首要方面,也是幼儿园得以存在的重要物质基础。为此,国家相继出台了《城市幼儿园工作条例》(1979)、《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1987)、《全日制、寄宿制幼儿园编制标准(试行)》(1987)、《城市幼儿园建筑面积定额》(试行)(1988)、《幼儿园工作规程》(1996)等一系列法规和政策来保证实施。办园条件可以从外部环境、园舍建筑、设施设备和办园规模四方面来评价。首先幼儿园在设置上,应该因地制宜地创设安全、无污染、净化、美化、绿化、儿童化、教育化的幼儿园。其次,园舍建筑应该达标。第三,幼儿园需要丰富的设施设备。
二、园务管理
园务管理涉及方面众多,本研究拟从管理体制、收费办法和相关管理制度三方面来分析。首先,管理体制日渐民主和开放。1987《城市幼儿园工作条例》、1989《幼儿园管理条例》、1995《幼儿园教师管理条例》都指出,幼儿园园长在上级党委和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负责领导全园工作,教师并不参与管理。直到1996年教育部出台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才首次提出了园长和老师应共同管理园内重大事物的主张。其次,完善收费办法。幼儿园的收费制度一直以来都是由地方政府分级负责,全国并未出台一个统一的规范。国家于2010前后连续出台了三项法规和政策,确保幼儿园合理收取费用,这在幼儿教育史上也是非常罕见的。2010年政府出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加强学前教育管理,规范办园行为。第三,保教队伍建设。幼儿园的基本任务是保育和教育相结合,而保教得以实施的的基础条件就是合理的保教队伍的建设。因此,国家也不断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来保障实施。
三、安全卫生保健
安全和卫生与儿童的身心健康息息相关,这既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基础,又是评价幼儿园等级的核心指标。2003教育部与卫生部门合作,共同开展0-6岁儿童家长的科学育儿指导。卫生部门负责拟订有关幼儿园卫生保健方面的法规和规章制度,监督和指导幼儿园卫生保健业务工作,负责对0-6岁儿童家长进行儿童卫生保健、营养、生长发育等方面的指导。2010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也写到:“强化幼儿园安全监管。各地要高度重视幼儿园安全保障工作,加强安全设施建设,配备保安人员,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责任制,落实各项措施,严防事故发生。”基于此,2010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和教育部联合颁布了《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对幼儿园安全卫生做出了规范性纲领性的规定。
四、教育工作和儿童发展
教育工作和儿童发展是衡量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最核心指标。通过大量查阅近三十年来国家关于幼儿教育的相关法规和政策,笔者发现我国学前教育界对这一体两面的认识有着明显的变化,这一变化的趋势就是幼儿园质量评价标准从关注教师的教学到面向儿童的发展。总的来说,早期的学前教育政策法规虽然也关注儿童的发展,但是更为重要的是评价幼儿园质量的标准在于教师的教学。真正使幼儿园的教育面向儿童发展的2001年颁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这部法案用了所有的篇幅在阐明学前儿童的学习特点和内容。从国家政策层面认识到此问题的重要性是反映在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该部法案全面关注儿童的学习和成长所包含的核心经验,把促进儿童的学习和发展作为幼儿园教育的生命线,从而确立了这样一条价值刻度,那就是评价幼儿园质量最关键是标准应该立足于儿童的发展。
五、家园共育质量
家园共育即家长与幼儿园共同完成孩子的教育,家园共育的质量也就成为评价幼儿园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但是长期以来根深蒂固的一个观念是把教育的任务完全归结与幼儿园,而不是家庭。这一点可以在早期的学前教育法规政策中清楚的看到。比如在1979年的《城市幼儿园工作条例》和1987年国务院颁布的《幼儿园管理条例》中均未涉及家园共育的理念。最早将家庭和幼儿园共同承担教育儿童的理念上升到法规政策的是1996《幼儿园工作规程》,在此法案中有一章专门涉及到幼儿园、家庭和社区的教育。在随后的一系列关于学前教育的法规和政策中都提及到了这一点,直到今天这已是学前教育界的普遍共识,这一共识不但延伸了我们对于学前教育和儿童发展的认知,也在一定程度上显示时代的进步以及幼儿教育日趋科学。
【参考文献】
[1] 霍力岩.学前教育评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 刑利娅.建国后我国学前教育政策价值取向的演变[J].学前教育研究,2008(3).
[3] 赵敏.近二十年我国学前教育评价研究的文献综述[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12).
[4] 蒲汝玲.近十年我国学前教育评价研究文献综述[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9(8).
[5] 李丽娟.学前教育政策解析[J].学前教育研究,2012(4).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十五号).
[7]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6.6).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十号).
[9]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基[2001]20号).
[10] 幼儿园工作规程(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25号).
[11] 幼儿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2011.12.12).
[12] 幼儿园管理条例(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4号).
[13] 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3号).
[14] 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03〕13号).
[15]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国家教育部2012年10月15日发布).
[16] 幼儿园教师管理条例(1995年12月12日国务院令第188号发布)》.
[17] 幼儿园收费管理暂行办法(发改价格〔2011〕3207号).
[18] 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
[19] 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妇字〔2010〕6号).
[20]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12号).
[21] 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10号,2000年9月23日发布实施).
[22] 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1994年12月1日卫生部、国家教委发布).
【作者简介】
李鹏举(1986-)男,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助教,教育学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