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例教学为中心的品德与社会课堂构建刍探
摘 要:品德与社会是一门必修课程,它既是意识行为方面的体现,也是政治道德方面的衡量。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本质是让学生从小就在心中形成道德观念,将学生培养成社会的栋梁之材。文章立足于案例教学法对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推动作用,提出构建以案例教学为中心的品德与社会课堂的措施。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案例教学;课堂构建;道德观念;合格公民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26-0010-01
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对社会的整体认知是道德教育的最终目标,而学校对学生开展品德与社会课程教育是必不可缺的途径。如今,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过于形式化,缺少新颖性和趣味性,造成很多学生漠然视之,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会产生不利影响。为提高学生学习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兴趣,教师可采取案例生成式教学方法,利用具有针对性、说服力的事例指引学生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帮助学生养成乐于助人、积极向上的崇高品质。本文立足于案例教学法对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推动作用,提出构建以案例教学为中心的品德与社会课堂的有效措施。
一、案例教学对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推动作用
所谓“案例教学”,就是指教师将实际生活中发生的事例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是一种建立于具体事件之上辅助说明课本内容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的一大特点是以典型事例作为学习的导引,使学生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以例导引,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法制教育、安全教育、道德教育等,这些内容中包括很多重要却又“乏味”的概念名词。对于这些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概念名词来说,教师绝不能机械地按课本内容进行讲解,这样只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應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流程与进度,并采用案例教学法使课堂处在动态循环和不断升华的过程中,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及陶冶情操的需求。案例都是有教育价值的,只要教师会结合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案例,并将其科学运用到品德与社会课堂中来,就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二、构建以案例教学为中心的品德与社会课堂的措施
(1)精心设计教学,融入生活案例。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品德与社会课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这门课程的支柱就是案例分析,所以,教师的教学设计绝不能粗线条勾勒,教师唯有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才有助于学生构建维权和自我保护意识。教师要学会运用案例生成进行精彩的演讲,使自己的课堂充满生机,增强教学的实效。品德与社会课程最主要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道德品质与社会意识,虽然小学生与社会接触不多,但是在心底植入维权观念总是一种正确的选择。例如,教学辽师大版课本中“珍惜人类共有的家园”的“黄色警灯已经亮起”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若只是以图片、文字的形式将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学生并不会产生太多的感受。教师若利用多媒体设备出示土地沙化、河流污染、森林被砍伐等生活事例的视频,就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震撼。观看完之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然后,教师就可以顺利导入教学内容。另外,教师挑选教学案例时,要根据学生的认知与心理发展水平,挑选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从案例的生成到展示过程,教师都要仔细核对。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并积累生活经验。
(2)进行模拟实验,有效建构案例课堂。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必须掌握已有的品德知识,并逐步拓建自己的社会观念。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体现在对课程的追求之上,因此,为了让学生心中始终持有对正义的衡量标准,教师应加大力度宣传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宗旨及目标。要想让品德与社会教学更加灵动高效,教师的授课形式不能局限于教室,还应该重视开展课堂外的教学实践,应该不断寻求新的教学方法。对于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来说,教师的责任是比较重大的,教师必须在基础性与有效性得到有机统一的基础上,才能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有时,由于缺少自我保护意识和经验,有些学生会受到一些意外伤害,这让学生、家长、教师都痛苦不堪。因此,品德与社会教师应该主动承担起帮助学生构建自我保护和逃生的意识与能力。教师可建议学校定期举办一些逃生模拟练习,如地震逃生、火灾演习等,开展这些活动时一定要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 例如,学习火灾急救相关知识时,教师要告知学生一定要往通风处移动,可采取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等措施。在正式演习的过程中,学生千万不要慌乱,一定要保持镇定且能够快速找到安全之地。学生在真实的演习场景中,能够认真对待所学内容,体悟到逃生的重要性,这就是案例教学的好处。
三、结束语
叶澜教授曾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因此,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方法。如果学生不重视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不能从小学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形成基本的善恶、是非观,那么学生的成长道路将崎岖不平。因此,品德与社会教师应充分利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在心中形成道德观念,为学生成长为社会栋梁之材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吴济慧,蔡琴.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课程教学的“生活化”策略——基于教学案例的剖析[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06).
[2]檀传宝.德育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