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有用文档网!

当前位置: 有用文档网 > 作文大全 >

寓教于学 寓教于研

| 浏览次数:

摘 要:教育不是简单的理性知识的堆积,更需要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结合作者自身长期从事高校专业课程教学的经历,从价值观的内涵,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价值观的教育现状,以及怎样通过深化高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将价值观教育实质性地融入专业课程教学过程,实现价值引领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探讨了当前我国高校专业课程教学体系中价值观教育存在问题及其改革方向。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价值观;引领

长期以来,在我国高等教育教学体系中,尤其是专业课程教学体系中,仍然是以系统的专业知识传授为主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高度关注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教师依旧将学科知识的传递灌输,以及专业实践能力提升作为其主要职责,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价值观教育。部分专业课程教师甚至存在“专业课程教学与价值观教育关系不大”的模糊认识。

事实上,教学有三个主要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1]。在我国现行高等教育教学体系中,急需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精神关怀,将价值观教育实质性纳入课堂教学,尤其是专业课程课堂教学情感目标体系,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从而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2017年7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全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阐述,为我国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德才兼备,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指明了方向。2017年9月23日,在“中国共产党创办新型高等教育八十年”论坛上,教育部负责人针对如何办好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提出了六个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都是为了解决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指出了具体路径。

课堂教学中如何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这不仅仅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课题,同时也是专业课程教学中面临的重要挑战。要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就必须具有正确的价值观。近年来,世界各国高等教育中出现的一个引人注目的重要新动向就是,教育取向从能力导向逐渐地朝着价值观导向转变。而所谓的价值观导向,归根结底就是教育学生如何对待自己、对待他人,以及对待国家、社会和世界。

一般来说,遵照教育规律,依据“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三大教学目标要求,教师们大多都会通过课程设置、大纲厘定、教材编写、教学内容凝练、典型案例引入等多种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一定的价值观内容。然而,不尽如人意的是,由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仍然是以知识传授为核心导向,这种“教知识”的教学方式不仅淡化了知识学习过程中的能力提升,而且严重制约了教学过程中情感目标的实现,使得教学过程中价值观教育的渗透,以及对学生正确价值观形成的引领效果甚微。因此,不断全面深化教学改革,探索价值观的内涵,高度重视价值性课堂文化对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引领与促进作用,积极创建良好的课堂文化与环境[3],将价值观教育实质性地融入专业课程课堂教学中去,实现价值引领,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乃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一、价值观及其形成过程

现有的理论体系认为,价值观是基于人思维感官之上而做出的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也就是人认定事物、辨别是非的一种思维或取向[4]。通常情况下,一个人的价值观是从出生开始,在家庭、环境和社会的多种复杂因素共同影响下,逐步形成的[5]。个人所处时代的政治生态、文化生态、社会生产方式,以及个人在社会中所处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均对一个人价值观的最终形成和稳定起到决定性作用。所以,在不同时代以及不同社会生活环境中形成的价值观是有所不同的[6]。因此,可以说价值观一旦形成,它就常常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持久性[3,7-9]。

一个人的价值观通常包含两个重要方面[3,7-9]:一是如何看待社会?如何看待世界?如何与人和谐相处?如何处理人生历程中个人与社会、现实与理想、付出与收获之间的关系?也就是选择什么样的人生,走什么样的道路,如何从价值角度考虑人生问题,即所谓的“人生价值观”。它决定了人的自我认识,人的理想、信念、生活目标以及追求方向,这对自身行为的定向与调节起到重要的作用。二是一个人对职业的认识与态度,对职业目标的追求与向往[10],即所谓的“职业价值观”。决定了一个人是干一行爱一行,还是爱一行干一行的职业取向。

显然,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及行为结果的评价和看法,是人际关系的基石和核心。价值观信息上的沟通是健康人际关系形成的关键,价值观实践上的一致是人际关系的保证[11]。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是比知识积累和能力提升更为重要的、决定人生态度和事业成败的核心关键要素。因此,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必须将价值观教育置于首要位置。

价值观的形成、发展和变化始终与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息息相关,它是个体在自身不断社会化的进程中逐渐形成的[12]。社会的教化与个体的内化之间的双向互动共同成就了每一个社会成员鲜活的价值观念体系。已有的研究资料表明,家庭、学校、群体、榜样、传媒、和社会环境等是个体价值观形成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它们共同作用于个体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3,7-9]。

从理论上讲,大学期间是价值观基本形成的核心阶段,高校教育中的价值引领是大学生能否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决定性因素。

按照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一般在18岁左右完成基础教育(高中毕业)。在此期間,学生通常生活在父母身边,父母、学校、社会共同影响其价值取向,由于年龄因素,其价值观常常处于朦胧和不确定阶段。大学生年龄通常在18~22岁左右,这是个体价值观基本形成的最为核心的阶段。在此期间,父母通常不在身边,学校教育和社会影响,尤其是学校教育成为影响个体价值观形成的决定性因素,这个阶段也是个体价值观取向由朦胧、不确定逐步走向清晰、明确的关键时期。不言而喻,高校教育中正确的价值观引领,在极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高等教育能否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

因此,高校教育必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论是高校管理者、思政工作者,还是专业教师都务必明确教育观念,将引领正确价值观有机融入高校教育的每一堂课、每一个教学环节。

二、价值观的教育现状

1.思想政治课程教育

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办学的鲜明特色,党和国家历来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很重视,同时,全国高校也在积极努力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式方法,从而加强对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形成的有效引导。然而,就近年来高校实际情况看,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观引领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佳。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困难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1)大学生的生理年龄(一般在18~22岁之间)决定了他们正处在独立意识和叛逆心理并存的特殊成长期,常常会对正面的价值观教育持疑惑、怀疑,有时甚至是排斥的态度。(2)由于社会和就业竞争压力增大,使得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功利主义思想,更加关注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能力提升,并将学习简单视作未来求生的手段。而对价值观教育重视不够,热情不高。部分学生学习思政课只是为了获取学分或考研的需要。(3)现行价值观教育的内容与部分社会不良现象之间的反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代大学生对高校价值观教育的认同度。(4)在互联网时代,由于商业文化、消费文化和网络文化的兴起,以及异域文化和媒体文化的渗透[13-14],使得当代大学生对价值取向是与非的判别难度明显增加。

2.专业课程教育

我国传统的专业课程教育教学观念与教学内容的凝练、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均存在一定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价值观教育的融入。(1)专业课程教学主要将关注点聚焦在知识传授方面,专业课程教师对价值观教育重视程度不足,思想认识模糊。

(2)“照本宣科”式的教學内容很难让学生接触学科前沿、了解学科发展趋势,难以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3)“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不利于改善学生盲目崇拜的价值观念。(4)“一言堂”式的课堂氛围未能充分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学生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5)教

师对师生关系、课堂环境、课堂秩序、课堂文化以及校园文化等因素与正确价值观形成的密切关系认识不足。

显然,高校教育中占据主体学时的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价值观教育的融入,传统的专业课程教学方式已经明显不适应社会发展对价值观引领所带来的新挑战。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深化教学改革,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引领作用,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必须从理念、理论、方法上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三、深化教学改革,实现价值引领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一词有双重含义,既指一种社会角色,又指这一角色的承担者[15-18]。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被定义为:“履行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在我国历史上,教师曾经有许多不同的称谓,比如,夫子、先生、园丁、蜡烛、春蚕、春雨、孺子牛、人梯,等等。新中国给予了教师最为神圣的称谓:人类灵魂工程师。

事实上,教师是仅除学生父母外,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人。教师的言行、举止和思维方式等,都将潜移默化,深远地影响着学生本身和学生未来[19]。对每一个教师而言,无论从事思政教育,还是专业教育,都对学生正确价值观形成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理应成为正确价值观的引领者。

然而,教师尤其是专业课程教师作为价值观的引领者需要具备一定的能力,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学方法,并且能在教学过程中挖掘出那些对学生具有思想启迪、行为导向和心灵震撼的有益价值因素,从而能够发现学生在生活中的价值冲突与危机,同时结合知识的教学来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地辩证分析、比较、判断和选择[3,7-9]。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科知识和生活经验中的有效价值因素有积极的体验和敏锐的感悟,并以自己的智慧进行精心的课程教学设计[20-25]。

1.转变教育观念

价值观教育应该贯穿高等教育教学全过程,高校思政教育体系和专业教育体系必须相互融通,互为支撑。专业课程教师在学生价值观教育过程中担负着义不容辞的重要责任,每一位专业课程教师都必须牢固树立教书育人、育人为先的教育教学观念,通过教学内容的精心凝练、教学方法的合理选择以及良好教学氛围的营造,将价值观教育实质性地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每一堂课、每一个教学环节。

2.转换教师角色

传统课程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定位为知识传递者,“知识”变成了主宰一切的绝对力量,教师因依附于大大小小的知识点,从而自然而然地成为课程教学的唯一强势权威。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学生并没有发言权,并且缺少积极主动的学习体验,导致学生所拥有的主体地位未能得到充分体现,这样教师和学生都只不过是知识的简单传递工具与机械接受容器而已。如此一般的教育教学观念严重忽视了教学参与体验过程中情感与价值观的引领[20-23]。因此,正视价值冲突,抓住教学契机,实现角色转换,教师角色由简单的知识传递者向有效的价值引领者转变,乃是当前全面深化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和目标[20-21]。

3.凝练教学内容

(1)专业课程教学内容需要精心凝练,按照“基于教材,高于教材,突出特色”的原则,依据教师自身从事专业研究的亲身经历,努力发掘那些有利于学生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不懈追求真理的精神的典型案例,融入教学内容之中。以学科发展历史中一代又一代学人孜孜不倦、求真务实、献身科学、献身事业的感人事迹,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学术探索与研究过程中的成功、失败、付出、收获、成绩、荣誉等,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2)教师需要结合学科前沿与自己的科研成果,实现教学与科研的深度融合,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前沿性,让学生获得最新的专业科学发展动态。这种教育氛围不仅能提升学生辩证思考能力,而且能逐步改善学生盲目崇拜的价值观念。教师讲授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不仅能使学生真正感受到知识的魅力与理论的魅力,而且也达到了调动学生思维的目的。(3)在专业课程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在明确每堂课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前提下,对本堂课核心教学内容的知识点进行分析,建立核心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发现核心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尽可能融入教师自身对学科知识体系的感悟,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精心设计每堂课的内容结构[24-25]。(4)在专业知识讲授时,要强化“思想方法”的渗透。在这个过程中,实际上渗透了认识自然、理解社会的正确路径。(5)让学生能够从课堂教学的教学内容中深刻地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这个过程实际上渗透了对自然、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理解。

(6)不仅仅关注知识的传授,更应该加强“学法指导”。这个过程实际上渗透了人类获取知识、追求真理的正确方法。(7)以先进的课堂教学内容为载体,实现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目的。这个过程将有利于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人类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然性。通过这一系列教学内容的精心设计和教学改革,才能有效推动专业知识教育与价值观教育的有机融合,真正实现知识、能力、情感三大教学目标。

4.改革教学方法

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进一步明确和牢固树立“学生主体”的观念,着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积极倡导相互讨论研究的教学氛围,必須最终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一言堂”和“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方法。(1)教

师要勇于突破传统观念,将传统教学方法的精华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跟踪当代教育学方法与理论研究的新进展,不断更新教学模式,根据每一堂课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最为合理的教学模式,努力构建和实践符合教育科学发展规律的多模态课堂教学模式,凸显教学方式与方法“多元化”改革特点。比如,根据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不同章节教学内容的差异,合理有效地引入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TBL(Team Based Learning),CBE(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等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方法,将更加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升专业教学质量,更好地融入价值观教育,实现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价值引领。(2)教师在专业课程课堂教学中,应该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并且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不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自主能力[22-23]。这种教学方式体现了对学生价值的肯定和尊重,体现了教与学之间积极的思维共鸣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和谐统一,是融合专业教育与价值观教育,引领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改革方向。(3)充分利用互联网先进技术和数字化资源,采取线上学习线下辅导、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多种新方式,改变传统的教与学,积极倡导和推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在获得学习能力、践行能力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探索精神和独立人格。(4)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坚持实验教学向研究性、探索性、设计性和综合性教学方向转变和发展,鼓励学生自己或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实验原理自行设计探索性、研究性实验方案并实施,充分体会自我实践的价值。(5)拓展实践教学途径,坚持鼓励和支持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通过多途径提升自身实践能力。进一步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以此激发自身社会情感、求知欲、创造欲和成功欲,这样学生就会在实践中不断运用所学知识积极回报社会, 从而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6)引导学生自学和从反思中学习。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强调学生通过课堂中的知识学习逐渐更好地反思自我和外部世界,使得学生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审思和探索过程,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学习中学到的道理、观念来回顾和审思自身的生活经历,不断地深入发现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5.营造良好氛围

建立和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与教学氛围,是实现高质量专业教育和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条件保障。(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和学”为中介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是基于相互尊重、共同探索的平等关系。只有双方相互尊重、互相认可,有高度信任和默契,才能最终顺利完成培养过程,达到较高的预期目标。一种温暖、有人情味、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以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也更容易接受来自教师的价值引导。(2)充分发挥教师人格魅力。人格是尊严、价值和品格的总和,人格是个体内在的以及行为上的倾向性,人格也是对知识、事业、日常生活的态度,人格力量是教师的基石。教师端正的行为,高尚的品德,作为一种榜样,本身就是一种人格力量的宝贵价值资源,也是价值存在和实现的典范。因此,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高度重视“身教”,即以自身的良好品格、文化和科学素养、心理素质和责任心,潜移默化,引领正确价值观。教师应竭尽全力,努力成为受学生欣赏、追慕、景仰的师长。

(3)制订合理的课堂纪律。纪律不仅是一个为了教室里表面的平静而设计的工具,纪律更是作为一个小社会(教室)里的美德,主要反映了师生共同的价值诉求。因此,制订合理的课堂纪律,教师率先垂范,并要求和引导学生共同遵守,这本身就是引发价值观教学的一个机会。课堂纪律作为课堂学习的行为准则与规范,对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活动将起到重要的价值导向作用,使他们明确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是不应该做的。(4)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及课堂文化氛围。事实上,校园及课堂(教室)的文化氛围能够通过种种价值观的传达使之成为影响价值观教学过程的有效因素,它将对学生的价值取向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力建设优良健康的大学文化,积极营造传递正确价值观的课堂(教室)文化氛围,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引领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方式之一,并已经引起了各高校的高度重视,在价值观教育中正在逐步发挥其推动作用。

高校专业课程教学所要实现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有能力的培养与人格的完善。教师是除父母之外对学生价值观形成影响最大的人!引领正确价值观是我们每一个专业课程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为国家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必须与价值观引领有机融合。我们必须改变高校教育中专业课程教育与价值观引领脱节的模糊认识,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将价值引领融入专业课程教育的每一堂课、每一个教学环节,用我们的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韩凡.《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生物教学中的实践[C]//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全国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科研成果集. 2013.

[2] 朱炳文. 加快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J]. 实践:党的教育版,2014(3):6-7.

[3] 姚林群. 课堂中的价值观教学[D]. 华中师范大学,2011.

[4] 李金宵. 高校民主党派思想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D]. 辽宁工业大学,2015.

[5] 包利萍,廉惠丽. 把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到实处[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2): 87-87.

[6] 蒿萍. 体育院校价值观教育研究[D]. 吉林大学,2015.

[7] 陈章龙. 冲突与构建——社会转型时期的价值观研究[M]. 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8] 侯华莉.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机制研究[J].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4): 61-64.

[9] 田益玲,林杨,张会彦,等. 教学方式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影响[J]. 中国校外教育,2010(9): 56.

[10] 程建军,李欢欢. 试论当代高校教师核心价值观的构建[J].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2(2): 1-4.

[11] 马鑫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我国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D]. 西安工程大学,2013.

[12] 侯华莉.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机制研究[J].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4): 61-64.

[13] 龙宝新. 价值商谈与学校道德生活的建构[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學版),2005,23(3): 17-23.

[14] 姚林群. 论课堂教学中价值观目标的达成[J]. 中国教育学刊,2014(4): 64-68.

[15] 黎旭,李早华. 审视教师幸福感[J]. 新学术,2007(6): 8.

[16] 杜耿杰. 中美教师专业发展比较分析[J]. 河南教育:高教版,2006(10): 21-22.

[17] 田原. 论教师的修养[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

[18] 黄建军. 教育·教学·教师[J]. 教育实践与研究,2015(3): 8-9.

[19] 贾莉. 素质教育中的师爱艺术[J]. 美与时代月刊,2004(4): 89-90.

[20] 赖绍聪. 创新教育教学理念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J]. 中国大学教学,2016(3): 22-26.

[21] 赖绍聪. 建立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J]. 中国大学教学,2014(10): 56-61.

[22] 赖绍聪. 地球科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M]. 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10.

[23] 赖绍聪,华洪.课程教学方式的创新性改革与探索[J]. 中国大学教学,2013(1): 30-31.

[24] 赖绍聪. 如何做好课程教学设计[J]. 中国大学教学,2016(10): 14-18.

[25] 赖绍聪. 岩浆岩岩石学课程教学设计[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责任编辑:余大品]

推荐访问:寓教

热门排行Top Ranking

支部组织生活方面存在问题清单和整改措施 党组织生活个人问题整改清单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支部组织生活方面存在问题清单和整改措施党组织生活个人问题整改清单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

2021年党员个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 党组织生活个人问题整改清单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2021年党员个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党组织生活个人问题整改清单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

浅析军队战斗力损耗的新变化

关键词:军队;战斗力损耗;新变化军队战斗力的结构,是战斗力各要素间的结合方式和相互关系。军队战斗力的

小学六年级毕业演讲稿100字左右9篇

小学六年级毕业演讲稿100字左右9篇小学六年级毕业演讲稿100字左右篇1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

问题及整改措施 (2) 药房个人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问题及整改措施(2)药房个人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精品文章《问题及

个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最新) 能力作风建设个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个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最新)能力作风建设个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在认真

疫情防控赞美警察诗朗诵 关于警察的诗朗诵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疫情防控赞美警察诗朗诵关于警察的诗朗诵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疫情防控赞美警

纳税人满意度调查存在不足及对策探讨 提升纳税人满意度的方式方法有哪些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纳税人满意度调查存在不足及对策探讨提升纳税人满意度的方式方法有哪些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纳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是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它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具有重要影

2020党支部班子查摆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 农村党支部问题清单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2020党支部班子查摆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农村党支部问题清单文章,供大家阅读参

消防安全检查简报 派出所校园消防安全检查简报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消防安全检查简报派出所校园消防安全检查简报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简报第2期申扎县中学

2021教师党员年度个人总结8篇

2021教师党员年度个人总结8篇2021教师党员年度个人总结篇1敬爱的党组织:我是一个普通年轻的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