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艺课程推行思政教育的教学探索
摘 要:本文对如何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陶艺课程教学及教育实践进行探索,以陶艺教学中的实践为案例,深入挖掘陶艺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探究如何将知识教育、技能实践与思政理论教育合理地结合起来。希望通过陶艺课程教学渗入思政理论的教学案例的整理,形成新的教学思想,从而对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思政;陶艺;教育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872(2019)11-00-02
思政融入陶艺教学的意义
陶瓷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代表,是几千年中国文化的延续。陶艺是门理实一体的课程。是以陶瓷成型和装饰的基本制作技法为主,结合了陶瓷的施釉和烧成等有关的陶艺知识的学科。通过陶瓷制作,要求学生掌握陶瓷制作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对体空间造型的艺术有更深刻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和创新能力。
“课程思政”,对保证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陶艺课程中的“课程思政”理念与本课程教学及教育实践的“无痕”融入进行探索,把知识教育、能力教育与价值教育结合起来,深入挖掘该课程及教学环境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对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起到积极作用。
陶艺教学中蕴含的思政元素
其一,陶瓷的历史源远流长,有着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从食器到礼器到装饰器再到模型瓷俑等都能反映出历代的政治、经济。谈思政,必然要先谈及政治经济,政治经济是思想发展的基石,了解政治经济才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其二,陶瓷的题材广泛,造型繁多、装饰优美,在不同时期不同的窑口出产的陶瓷器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时代特色。从外在看内涵,从一件件陶瓷作品中我们能看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可以挖掘出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其三,古人制瓷,“物我同一”是传统的造型法则。挖掘高品质的陶瓷器物背后隐藏着的人格特征,引导学生塑造自己高尚的人格。其四,历代官窑出品的陶瓷器物尤为精美,最能体现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透过作品能感受到工匠们的耐心、专注、严谨、坚持的工匠品质。工匠精神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所必须要具备的专业素质。其五,现代陶艺的创作也时常会借鉴古代陶瓷器物的造型和装饰。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传统和创新并不矛盾,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价值再创造,融入时代特色,使传统文化更具时代特征和时代引导能力是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有的担当。其六,学生学成之后必将走入社会,很多企业都想把毕业生直接投入“使用”,但是却发现很困难。学生有技能却缺乏较好的职业道德。在多次的企业调研中发現,很多高职学生在职业道德方面存在不足。在陶艺教学实践中,通过教师有意识地教学设计还能对今后从事工艺美术行业的学生的职业道德进行培养。
陶艺教学融入思政教育实践案例探索
课程《陶艺成型技法——以南宋经典器型为例》。之所以以南宋经典器型为例,原因有二,一是,南宋官窑瓷器的器型、釉色、胎质和艺术水准均达到中国古瓷器巅峰,制作工艺与审美蕴含堪称登峰造极。被誉为宋代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之首。二是,南宋是北宋灭亡后宋室皇族在江南建立的政权。南宋建都临安,即如今的杭州,笔者本校就在杭州,杭州有老虎洞南宋修内司官窑窑址,乌龟山南宋郊坛下官窑窑址。讲诉当地发生的故事会让学生更有亲近之感,更容易产生学习的兴趣。
(1)政治经济的知识渗入。思想文化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的反映,又影响着一个时代政治、经济的发展。要在政治思想层面教育学生,自然要先让学生了解当时的政治经济。大多数学生对南宋时期的历史知识知之甚少,所以在课程导入部分首先安排映入学生眼帘的是一幅南宋时期的版块图和官窑遗址照片。杭州为何会有官窑呢?官窑的产生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有着必然的联系,自然而然地便可以先把南宋时期的政治经济做个简要的说明,给后面的教学内容做一个铺垫。学生了解南宋的政治经济之后在后面的学习中也就更会有代入感。
(2)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的思想渗入。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也决定着人们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现当代高职生、大学生正是人生观形成并稳定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教学中可以从认识器型这一环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每一件瓷器上都印记着那个逝去年代的种种信息,各个时期的器皿造型特征不尽相同,显示出的风格特征与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相关。南宋时期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并称为“生活四艺”。烧香的陶瓷鱼耳炉,点茶用的陶瓷瓜棱执壶、葫芦式壶,文人雅士绘画用的荷花笔洗、莲蓬注水瓶,插花用的陶瓷花器更是造型多样,像贯耳瓶、瓜棱瓶、海棠花口瓶、橄榄瓶。把大量的图片通过PPT展现在学生面前,启发学生观察陶瓷器皿的器型和装饰的特点,学生可以发现这些器皿的造型装饰都是来自身边所能见的动物、植物形态。
(3)塑造高尚品德的思想渗入。我国进入21世纪后,明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是思想道德体系和先进文化建设。孔子指出“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强调道德居于首位,先要达到一定的道德水平,才能学习文化知识。
南宋瓷器的釉色追求自然天成之美和素色美,釉色青翠,宛如翡翠和青玉,追求玉质感,之所以仿玉,一方面是因为古人认为玉是一种高尚的人格体现,另一方面体现了儒文化所提倡的简洁素雅之美。南宋时期,儒家美学观念,美的东西不在物,而在人,在于人的品格、道德与修养。宋代理学家朱熹的“格物致知论”说明,治国,必须提高人的道德修养,以达到“至善”的道德境界。所以,从南宋陶瓷器的釉色的分析便可引导学生承接和弘扬中国自古所崇尚的和为贵,善为先,做人首先要有高尚的品德。
(4)传承传统文化与再创造责任担当的思想渗入。当前,经济社会改革不断深化,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社会思潮多样并存,大学生处于知识体系、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形成时期,易受各种现象、观点、言论、思潮的影响,有的学生对古代的文化传统有偏见,认为古的东西就是老土过时的东西;有的学生崇洋媚外,一味地喜欢外国的文化艺术。
讲解完南宋的器型之后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就是通过南宋陶瓷器皿和现代陶瓷器皿的图片作对比,让学生分析现代器皿和南宋器皿的异同。便能让学生发现不少现代的器型和装饰有南宋陶瓷的器型和装饰的“影子”,传统造型的陶瓷器皿美观实用简洁,参考传统器皿的造型,加上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的图案、肌理等形式语言,转化成现代陶瓷器皿,美不胜收。这就让学生意识到传统器皿造型对现代器皿的产生有深远影响,我们身边的事物之所以有现在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因为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之上。通过这个教学环节让学生明白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古为今用,紧跟时代节奏,创造出积极向上的现代陶艺作品是我们青年一代应承担起来的责任。
(5)煅炼工匠精神的思想渗入。“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工匠精神落在学习陶艺课程的学生身上,就是一种专注精神、严谨的精神、追求完美的精神。要让学生把每次陶艺课程的操作练习看成是正式的作品制作,树立起对专业的执着、对自己的作品负责的态度,注重作品细节,精雕细琢,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入每一个制作环节,不断雕琢作品的每个部件,享受作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做出打动人心的陶艺作品。
南宋官窑的瓷器在生产上不惜工本、精益求精,产量少。只要有点瑕疵,就会打碎深埋,绝不流入民间。由此使得出产的瓷器弥足珍贵,价比黄金。教师引导学生在实践操作环节,制作陶艺作品时就要有南宋官窑这种对待自己的作品容不得瑕疵的态度。督促学生做器物时如果发现作品的型不准、重心不稳、表面不平整等问题时都要及时修改,甚至回泥重做,切不可将就。如今社会节奏快,新鲜事物多,不少学生心浮气躁,静不下心来做一件事情,对作业往往抱着完成即可“差不多”的心态,而不追求100%。“工匠精神”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具备的,在校期间教师就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要求学生对自己要高要求,严要求,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具备耐心,专注,严谨,坚持的工匠品质。工匠精神必将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流精神。“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古寒来。”唯有坚守、敬业与执着,才能完成新时代赋予我们年轻一代的使命。
(6)加强职业道德的思想渗入。社会主义的职业道德是适应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职业道德,就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是人们在职业生活中应遵循的基本道德。从业人员高水平的职业道德是产品质量的有效保证。本人会在该课程的实践过程中把课堂与企业连接起来,培养學生的职业道德意识,以适应今后企业的需要。
①敬业奉献是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的内在要求,对工作认真负责就能在实际工作中积极进取。体现在陶艺课堂中就是要求学生上课时不玩手机,不做与上课无关的事情。把全部心思用在课堂练习上。②集体主义是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在企业里要团结协作,友爱互助,集体利益高于一切。在课堂中亦是如此,在正式制作器形前有一个感受泥性的环节,就是为了让学生熟悉泥的湿度、韧性等。在这个环节我就会给学生分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同等量的泥料,可以把泥搓成条也可以把泥切成片,方法不限,看哪组同学把泥堆得最高。学生们在这个环节意识到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重要性。③遵守纪律。就课堂来说,不迟到早退,不扰乱课堂秩序是最基本的。“不迟到”3个字,在学生的理解中,就是在铃响之前的一秒钟踏进教室的门。但在企业里,每天在上班之前准备好完成工作必须的工作条件,调整好需要的工作状态,保证准时开始一天的工作,才叫不迟到。所以我要求学生每次上课要提前5分钟到教室,在上课铃响前要把要用的工具材料整齐地摆放在桌子上。
陶艺教学融入思政教育成效
高职生,随着生活经验的增加,认知能力的不断提高,尤其是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他们在心理发展水平上已基本达到要求,教师在陶艺课程教学设计中找到思政的切入点,合理利用教学中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成效是事半功倍的。
(1)在陶艺教学中渗入思政教育理念能达到价值的引领与知识的传授并行的教学目标。在陶艺教学中,丰富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扩充思政教育的内涵和广度,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良好的思想政治方向、生活学习态度和道德品质。使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相辅相成。
(2)思政教育理念与陶艺教学的自然融合, 能让学生在对陶艺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中解决传统思政教育理论枯燥乏味的问题。
(3)思政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教育过程,也是一个反复引导的教育过程,利用陶艺教学中点滴的时间渗入思政教育,提高了思政教育的效率与频率。
(4)通过陶艺课程思政实践, 解决了思政教育与专业发展、行业要求相脱节的问题, 使学生在掌握陶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 培养了自身的职业素养,提升了毕业之后的岗位适应能力。
结束语
课程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做好思想引导和价值引领。陶艺课程教育与思政理论教育相得益彰,必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把“思政”渗透到课程的各个环节,融于课程的全过程,增强学生“思政”的意识,才能落实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姜一凡.高校艺术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若干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9(5):218-219.
[2]李梦云.陶瓷文化与艺术设计课程思政实践途径研究[J].工业设计,2018(12):114-115.
[3]陈艳.论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交互融合[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12):110-112.
基金项目:2018年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校级课题《基于聋人高职陶艺课程建设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XKY2018-7)
作者简介:张舟,女,硕士,研究方向:艺术设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