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课中体验性教学初探
摘 要: 《科学技术的喜与忧》一课,让学生在感知科技的飞速发展之余,加深对科技与人们生活密不可分的关系的理解。教学中执教者要重视贴近生活,以情境创设为切入点,把学生引入科技世界,以丰富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拥有课堂上的话语权,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寓教于乐。
关键词: 品德与社会 主动体验 自主学习 活动化
一、案例再现
情境导入:播放录像,请同学观看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的场面。
活动一(衣):
1.介绍吴家嘴村小学六(2)班的讨论会,请同学分角色扮演王依蒙和朱爱先两位同学,说说衣服与科技的关系。
2.请学生根据已收集的资料对王依蒙同学的发言进行反驳。
3.展示事先准备的一些服装上的商标牌,说说服装的面料成分是什么,其中包含哪些科技成分。
活动二(食):
1.说说昨天晚上吃了什么饭菜,再说说这些饭菜和科技有无关系,有怎样的关系?
2.介绍“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事迹和安藤百福发明方便面的故事。
请学生根据所收集的资料,说说食品生产中还有哪些科技发明。
活动三(住、行):
1.展示摩天大楼和磁悬浮列车的图片,让学生说说我们的居住与出行和科技有什么样的关系。
2.说说我们生活中那些技术先进的建筑和交通工具。
3.视频介绍磁悬浮列车。
朗读“跨越时空的来信”,想象未来的交通工具是怎样的。
(板书:节省时间)
活动四(小组讨论、交流):
1.分组讨论:“衣食住行”与科学技术。
2.畅想50年以后,我们的衣食住行将会是怎样的?
(板书:方便快捷)
活动五“开心词典”:
大家已经了解了很多,现在我们就来个班级“开心词典”,看看对我们生活中的科技发明知道多少。
1.了解游戏规则。游戏开始。
2.小结,对取得较好成绩的组给予表扬。
活动六(故事会:交流心得):
1.交流科学家、发明家的成长故事。
2.请学生说一说这些科学家、发明家都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活动七(电脑,科技发展的标志):
1.图片展示电脑的发明及其发展的历史,认识科学技术的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同桌讨论电脑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作用。
(板书:改善生活)
活动八(课外延伸……):
看来,科技确实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与世界,随着科技的发展,相信未来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课外拓展:科学技术和小学生的生活、学习还有哪些关系呢?让学生带着问题生活中去寻找。
二、案例点评
《科学技术的喜与忧》这课的教学设计,在面对不同的受众(学生)群体,面对不同的生成资源时,执教者智慧的处理让《品社》课堂更生动,富有生活气息。
1.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快入“境”。
新课程标准下的思想品德课堂要让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完整生命投入的过程,成为其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学生学习的过程既要经受认知的挑战,获得理智上的满足,又要在情感、心灵的充盈上获得情感的体验。
《科学技术的喜与忧》一课的教学中,设计的“情境导入:神舟五号飞天成功”、“开心词典”、“故事会”等活动,让学生掌握课堂上的话语权,走进生活,自己寻找发现,充分让学生去说、去想、去体验,营造自由、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给学生充分参与的机会,使学生感受到科技无处不在,是科技给人们带来全新的生活。在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可以感觉到孩子们热爱科学的情感被激发,教学的需求此刻转化为学生的需求,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
2.贴近生活,让课堂“动”起来。
让学生感受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可以通过多种手段,激活孩子们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孩子们尝试从生活中寻找科技的影子。
本课中,通过设计课前谈话“调查生活中的科技产品”,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与积累的材料。同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调查、去交流,这样就引领学生走出“枯燥无味、无话可说”的窘境。在介绍“住、行”中的科技时,教师通过提供资料,引出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畅所欲言。在“跨越时空的来信”这一部分,让学生通过朗读,扩散想象,结合课外知识,描绘未来的交通工具会是什么样子,这部分有的放矢,让孩子的思维得到极大的调动,同时为科技的发展对人们生活的帮助,产生更深切的感受。让学生记忆里的“科技”一下子活起来,唤醒学生的内心体验,丰富感官,加深认识。
3.走近孩子,让每个生命“活”起来。
思考和发言都是一种极富创造性的劳动。对于学生来说,更是他们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结晶。在本课教学中,教师设计了多种互动模式,让更多的学生在课堂上得以展现。如“开心词典”活动环节,教师通过喜闻乐见的互动节目“开心词典”,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体验,收获。又如“故事会”环节,教师让学生畅所欲言,说说科学家、发明家的故事,感受科技进步的同时,更多地了解为科技进步作出贡献的杰出人物,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发现学生优秀的品质,为学生的发展起到导向作用。教师在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时,努力寻找并珍视其中闪烁着个性光彩、富有表现力的“亮点”给予表扬,让每位孩子在上好《品德与社会》课的同时增强信心,体验学习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刘志川.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性探究[J].新课程(小学),2014(07).
[2]庄小翠.让课程资源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源头活水”[J].新课程(小学),2013(04).
[3]何代俊.让品德与社会课程“活”起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9(08).
[4]杨跃升.浅谈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的生活化[J].小学教学参考,2012(36).
上一篇:且问且思且思且行且行且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