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工程专业物流设备方向人才培养研究
摘要:物流工程人才培养涉及机电、交通、信息、通讯、管理、经济、规划等多学科知识和技术,很难在各个领域都十分深入,如何恰当地把相关“软”科学与“硬”科学有效结合,形成合理的专业方向,是物流工程人才培养的难点与重点。该文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科研能力和实践教学等方面对物流工程专业物流设备方向人才培养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各高校要依据原有学科的优势和学校所在省份的需要,形成自已鲜明的物流设备人才培养特色。
关键词:物流工程;物流设备;人才需求;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3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Logistics talent fostering relates to many fields, such as mechanical and electronic, traffic,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manage, economy, plan, etc. It is difficult to go deep into every field. It is a difficult and key point in logistics engineering talent fostering how to combine effectively related soft and hard science, form reasonable speciality direction. The paper discusses logistics equipment speciality direction of logistics engineering discipline talent fostering in the following side: training target, curriculum system, research ability, practice teaching, etc. Each university should form bright characteristic for logistics equipment talent fostering according to original subject advantage and local province demand.
Key words: logistics engineering; logistics equipment; talent demand; talent fostering
0引言
随着信息流、商流速度的不断提高,物流设备也必须进一步提高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集成化的程度。国外物流企业目前已经拥有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以运输技术、配送技术、装卸搬运技术、自动化仓储技术、库存控制技术、包装技术等为支撑的高柔性物流设备。我国物流业也十分需要通过高柔性物流设备来提高物流速度与效率,高柔性物流设备的开发、设计、采购、安装、使用、维护和管理人才也十分紧缺。目前,我国高职专业目录中设有“港口物流设备与自动控制”专业,但偏重于港口物流设备的采购、安装、使用、维护和管理。我国本科专业目录设有“物流工程”专业。但大部分院校的"物流工程"专业方向培养偏向于物流经济、物流系统规划、物流信息化等管理类科学,而以物流设备设计与开发等为专业方向的院校相对较少。从社会物流业的发展前景与现实的物流设备人才社会需求来看,“物流设备”、“物流技术与设备”、“物流设备与自动化”等都可以作为“物流工程”本科专业重要的专业方向,因此,“物流工程”专业物流设备方向人才培养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1物流设备人才社会需求
从2002年开始,我国高等院校开始开设物流工程专业,到2008年为止共有38所大学开设了物流工程专业。这些院校有大连理工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物资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上海海事大学等。这些院校开设的物流工程专业大多是以传统的交通运输、机械设计、企业管理、工业工程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因此专业定位以原有的学院特色为基础,大部分院校专业定位以机电、信息、运输、规划和管理等为基础。
在物流迅速发展的今天,为了使物流设备具有更好的柔性,具有更加良好的市场适应能力,传统的物流机械行业、交通运输业以及现代的智能化控制技术、信息技术势必交叉融合起来,成为物流工程学科的发展方向。
虽然,近些年我国也新建了一些较先进的仓储等物流设施,但从总体来看,中低端物流设备应用较多,如大量传统的仓库仍在使用,自动化立体仓库等高端的仓储货架系统还不多见,使用了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的现代化仓库较少。在我国,将物流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液压技术、控制技术、通讯技术、检测技术、模式识别技术、软件技术、网络技术等结合起来,实现物流设备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还有很大的空间。例如,将大型起重机的电气控制装置发展为具有无线通讯的网络化控制系统,甚至配上全自动取物装置,可使起重机具有更高的柔性。将自动导引车系统、公路运输智能交通系统应用到仓储配送设备,将卫星通信技术及计算机、网络等技术结合起来应用到物流车辆管理中,都可以提高物流设备的柔性,从而提高物流速度与效率。
2物流设备人才培养
我国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较为完善,发展时间也比较长。“物流工程”学科的特点是涉及的学科多,其人才培养难度相对较大。物流工程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涉及多学科知识和技术,大型化、高速化、连续化、电子化物流设备投资和使用昂贵,是一门学科交叉面积大、所需知识范围广的学科,物流工程专业学生很难在各个知识领域十分深入。物流工程人才培养在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体系、科研能力培养和实践教学环节应该形成鲜明的专业特色或方向,在专业知识方面应有所侧重。
就具体高校而言,要依据原有学科的优势和学校所在省份的就业特点,形成特色鲜明的物流工程专业方向,如:大连海事大学物流工程专业具有航运、港口管理和集装箱运输的特色;北京物资学院物流工程专业具有交通运输规划、交通工程、城市物流、布局规划的特色;北京邮电大学物流工程专业具有模拟电路、数字电路、检测技术与信号处理、现场总线技术、现代邮政物流技术、运输机械与自动化仓储设计的特色;南京农业大学物流工程专业具有土木工程、工程力学、工程估价造价管理的特色;中南林大、上海交大、武汉理工、长安大学、北京科大、大连理工、山东大学、太原机械学院等高等院校在起重运输机械、港口机械、工程机械、包装机械等物流核心设备领域有鲜明的特色。
如何恰当的把物流规划与管理、物流技术与装备“软”“硬”结合是物流工程专业物流设备方向人才培养研究的难点与重点。就物流设备人才培养而言,知识结构可以紧密结合机械设计、自动化、物流管理、软件工程、通讯工程等专业。使学生掌握物流学基本理论和理念,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具备物流工程技术装备的设计和开发能力,能在物流设备制造企业与教学科研单位从事物流装备开发、设计、制造、销售、教学、科研工作。主要课程包括政治、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计算机文化基础、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现代物流学、供应链管理、机械制图、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液压及气压传动、港口机械、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机械设计、计算机网络、C语言、物流设备等。
高柔性物流设备是物流设备的发展方向,基础理论与工程应用方面都有许多难题急需人们去解决,物流工程人才要具备较强的研究和开发能力。根据生产实际需要和物流设备存在的问题,在各年级有针对性地开设一些研究类课程,提升科研能力。对一、二年级学生,开设科学研究方法类课程,主要介绍科学研究的类型、特点、方法和一般过程,旨在让学生学会发现科学与工程问题、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与过程、掌握资料与文献的搜集方法和使用,学会撰写专题报告与能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研究基础、研究条件形成科学的研究计划。对有一定专业基础知识的三年级同学开设专题讨论研讨课程,进行研讨会形式的教学。根据物流设备某一领域的研究动态进行专题式报告,引导学生进入学科前沿,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正确了解自己的知识结构与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对于毕业班学生,为其设置一些研究实践环节。该环节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发现当前物流设备应用时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围绕这一问题有独立搜集资料、寻找和探索解决方法与途径,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与对策,并上交一篇有一定新意的论文或提出一个有创意的解决方案。该环节旨在促使学生在系统的知识学习和系统的思维训练基础上进行科学研究实践,亲自感受研究过程,进一步提高其研究与探索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的科学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物流设备是实践性很强的物流工程专业方向,国外有一些物流工程专业建设了面向自动化生产现场的实验室,学生可以了解物流机械及其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与结构,能参与组装与调试控制系统,能开发一些专业的物流设备管理控制软件,在学校就可以了解物流企业生产、控制和管理对物流设备的需求,熟悉物流企业生产工艺,了解设备设计的技术参数与技术要求,了解设备的改进与发展方向,为学生有效结合物流“软技术”、“硬技术”提供现场经验。该类实验室建设要面向以自动化、信息化、网络化为特征的现代物流企业生产,要能够为物流企业生产的研究提供实验平台,要能开展典型物流企业生产的工艺、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仿真、物料自动运输等实验,并为相关专业教师提供科研平台。实验室使用的物流设备要以先进的电子、机械产品为主,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理论,在实践中应用理论。
3结论
综上所述,“物流工程”专业物流设备方向人才培养的总方向是培养学生掌握现代物流理念与技术,具有根据物流系统需求进行物流设备设计、优化、开发能力的物流工程人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我们应注意各学科知识的合理搭配组合,注重学生的研究开发能力培养,实践能力培养,适应我国物流业不断发展的人才培养需要。
参考文献:
[1] 朱洪前,桂卫华,邓旻涯. 物流工程课程体系探讨[J]. 物流科技,2006,29(1):38-39.
[2] 张永辉. 我国物流工程高等教育的现状分析[J]. 当代教育论坛,2008(9):71-72.
[3] 何祖银,马宏伟. 物流工程实验室建设的探究[J]. 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8,37(13):63-65.
[4] 唐四元,张明会. 试论物流工程人才的教育[J]. 中国市场,2008(15):156-157.
[5] 李於洪,曹玉华,张玲. 物流工程本科教育国际合作联合培养实践与探索[J]. 物流科技,2008(5):133-136.
[6] 张明会,唐四元. 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 中国市场,2007(11):123-124.
[7] 程明,张兆同. 研究型大学物流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原则[J]. 物流科技,2006,29(11):121-123.
[8] 尤艳丽,闫换新. 面向现代工业生产技术的物流工程实验室规划[J]. 商场现代化,2006(11):123.
[9] 蒋德松,许顺隆. 物流工程专业自动化课程教学实践初探[J]. 航海教育研究,2006(1):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