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疾病基因诊断为主线的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实验教学探讨
摘要: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是一门理论强、知识更新快、发展快,实践性强的学科。目前临床上大多数疾病已从分子水平上进行诊断,为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适应临床的需要,培养真正适应临床工作的科研和创新型人才,经过几年来不断的教学改革和摸索,我们开展了以疾病基因诊断为实验主线的实验教学改革。该改革紧密联系临床,以临床上的常见疾病(β-地中海贫血)的基因诊断为主线实施实验教学,重视实验内容的系统性、连贯性和整体性,注重学生整体思维和临床思维的建立,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明显提高。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9-0259-02
随着医学的进步和对疾病认识的逐渐深入,从分子水平上对疾病进行诊断、鉴别诊断和疗效观察已成为医学检验的发展趋势[1]。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为医学检验专业的重要分支。为了提高其实验教学质量,培养真正适应临床工作的科研和创新型人才,近年来我们不断地进行了实验教学改革和实践,先后三次改革尝试,实现了从无到有,从相对分散、独立的多个实验教学内容到一个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转变,开展了以疾病基因诊断为实验主线的实验教学改革,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现报道如下:
一、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的课程特点
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一直以理论深奥、内容抽象、实践性强、难教难学为特点[2]。其中涉及了多项关键实验技术,正是多而复杂、细腻的实验技术,常常让学生生涩难懂,学习的积极性较差,思考问题的能动性和创新性薄弱。因此,需充分根据本门课程的特点,优化教学内容、合理设置实验项目、改革教学方式方法,以便学生能更好更扎实地掌握本门课程。
二、实验教学改革摸索的三階段
自2009年我们对检验本科专业开设了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这门实验课,为更多地传授学生各项实验技术,我们选定了人类基因组DNA的提取与鉴定、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等九大实验项目。实验内容涵盖了分子生物学领域中的多项主要实验技术,每次学习一个实验技术。在此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实验教学学时数少,有限的时间里学生很难消化吸收这么多项技术,学生的学习兴趣低、效果差。
于是,2011年,我们着重改革实践教学的内容和体系,与学科发展共进,淘汰内容陈旧的项目,对传统的实验项目进行优化组合[3]。删减了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DNA的酶切与纯化等多个内容,删减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后记中加以扩展和补充。经过这样的调整,学生的学习兴趣强了,教学效果明显提高了不少。
但是,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又发现,学生在进入临床检验科实习时,临床思维能力欠佳,实际工作中综合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薄弱,创新意识差。针对此问题,教研室对教学又进行深刻反思。总结原因在于,完整的临床工作和科研实验,不但注重单项实验的原理和实验操作,更注重整个实验流程的脉络,强调各实验之间的联系和编排,强调对前后知识的融会贯通[4]。我们虽然经过充分思考,删、减、并、串,对课程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但是相对分散、独立的多个实验教学内容设计不利于学生对完整实验流程的掌握,不利于学生系统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根据本门课程的课程特点,再优化教学内容,整合单个散在的实验内容为一个综合性、设计性大实验,并与临床紧密联系,成为了我们第三阶段的改革方向。
三、以疾病基因诊断为实验主线的实验教学改革设计
既要整合单个散在的实验内容为一个综合性、设计性大实验,又要紧密联系临床,怎么进行实验教学改革?我们提出了以疾病基因诊断为实验主线的实验教学改革设计,精选实验项目,保证所开设的实验内容既包含基本技能操作,又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5]。通过综合分析临床上某疾病的发病率情况,我们发现广西β-地中海贫血发病率非常高。经过讨论,我们决定了以β-地中海贫血的基因诊断为实验主线开展实验教学。
整个教学环节则强调三大步骤:课前,积极引导学生查阅相关文献了解β-地中海贫血相关知识和实验诊断技术,帮助学生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构想。课中,模拟临床检验工作模式,标本发放一改传统全班同一标本或同一结果的标本为未知标本,增加实验的趣味性和探索性。老师教学则切实将“学生主导,教师辅导”贯彻其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适时帮助学生梳理实验步骤的前后逻辑关系,并以问题为导向教授学生如何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给学生充分的创新空间,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6]。课后,注重学生科研素质的培养,改革实验报告书写方式为科研论文式,适时开放实验室,带领学生深入临床检验科参观和学习,培养既具有扎实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术,又具有更多的临床知识的“临床型检验人才”。
四、教学改革效果与体会
以疾病基因诊断为实验主线的实验教学改革,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贯穿了一种总体的设计理念、系统的思维方式,并将理论知识充分运用到实际的临床和科研问题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了明显改观。学生通过积极设计实验、参与实验及与老师的深入交流,其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科研思维能力等明显提高。
五、小结
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内容深奥、实践性强。传统的教学,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能很好地思考,限制了思维发展,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等都相对薄弱。以疾病基因诊断为实验主线的实验教学改革,充分考虑了学科特点,充分重视医学检验人才的培养,紧密联系了临床,提升了学生临床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各方面能力,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庞志宇,谢在春,张战锋,等.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实习带教体会[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17):2495-2496.
[2]姜源,张蕊.LBL+PBL整合教学法在高职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6,11(34):53-54.
[3]金晶,吕建新.《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检验医学教育,2011,18(1):5-7.
[4]伦镜盛,胡忠,钟名其,等.基于整合思维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8):173-178.
[5]戚之琳,吕俊,凌烈锋.以培养创新人才为导向的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教学改革[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7,39(2):153-154.
[6]王春芳,韦传东,王太重,等.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实验的连贯性综合教学初探[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4,36(3):506-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