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传热学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
【摘要】讨论了如何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学习传热学的积极性,采取的主要方法有前期引导、课堂提问、做好专业实验以及考核方式的变革等。
【关键词】传热学 学习积极性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1-0192-01
1.引言
随着近些年各高校招生规模的持续扩大,在校生人数不断增长,很多公共基础课,甚至是专业课,老师授课都改为大班授课,例如我校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目前授课班级的人数达到了120人左右。对于一些较抽象、理论性强的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老师在讲授过程中常常感到课堂组织费力、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不高等问题。
本文将结合平时在传热学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探讨新形势下,如何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学习传热学的积极性。
2.传热学地位及其特点
2.1传热学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传热学是研究在温差作用下所发生的热能传递过程,是研究热能传递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无论是日常生活、工业还是国防科技等都有非常重要的应用。[1]
传热学是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三大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是学科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桥梁。学生通过对传热学的学习,掌握热能传递的基本规律,具备分析工程传热问题的基本能力,能够了解一般热工设备热能利用和转换的基本规律,为以后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实践环节的顺利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2.2传热学课程特点
传热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它所涉及的基础知识较多,要求学生对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流体力学等先修课程有较好的理解。传热学中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由于其不同的传热机理而自成体系,连贯性较差。而且由于传热学的很多问题在数学上的复杂性,使其很多结论都用经验公式和图表来表示,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总有学生反映传热学抽象难懂,不好学。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在“重基础、宽口径”的指导方针下,各高校公共基础课课时增加,而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的课时却减少[1]。例如我校传热学教学中,整本教材[2]除第11章安排学生课后自习外,其余10章共500多页的内容均需在48学时的课堂时间内完成讲授,这就要求教师探讨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3.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的方法
3.1做好前期引导
传热学的授课一般应安排在流体力学和热力学之后,通常是在大三的第一学期即总第七学期进行。此时,学生对整个专业体系、应该学习的专业课程、以及这些课程知识对以后工作的重要性还不是很了解,以至于在第一次上课的时候经常遇到学生拿错教材的情况。
为此,我校在学生大二的下学期安排了《专业概论与学科技术前沿》课程,使学生对整个课程体系、各科之间的关系以及地位有所了解,只有在充分了解了学习传热学的重要性之后,才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此外,我们还充分利用大二下学期进行的认识实习,给学生详细讲解工厂中用到的传热学知识,如动力管道的绝热包扎、换热器中的热量交换过程、炉膛内的热量交换等,这样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带着问题进行学习,既能提高学习兴趣,又增强了学习的目的性。
3.2经常进行课堂提问
教师在课堂讲解的过程中,经常提出问题并且由学生来解答,能够使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并且能够督促学生上课时认真听讲。但是对于问题的设计上,不能太难而得不到学生的正确回答,使学生感到尴尬、紧张;也不能太抽象死板导致吸引不到学生的热烈讨论。提问应力求简单、新颖、有趣,学生们更愿意参与讨论结合现实生活中实际情况的问题。[3]例如,在讲解热能传递的基本方式——热传导时,可提问“为什么冬天穿羽绒服感到暖和”,问题较简单又接近生活,一般都能够得到学生的正确回答:其蓬松的羽绒中充满了许多空气,空气的导热系数小,依据傅里叶导热定律,人体向外散失的热量少,自然就感到暖和。待学生回答完毕,第二个问题就出来了:“既然是由于空气的导热系数小,那我们干脆直接穿空气,行不行?”这样提问不仅能提高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很自然地引出下一知识点——热量传递的另一种基本方式:热对流。
3.3做好专业实验
在与学生交流时发现,相对于较为枯燥的课堂教学,学生们更愿意在实践过程中,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而得出结论,这样对知识记得牢,并且理解深刻。但是,随着实验设备智能化的发展,我们采购到的实验设备往往是“智能过度”,实验数据的采集和整理都由计算机完成,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不到锻炼,对所做的实验也理解不透。因此,我们在实验设备的采购时,就需要注意,尽量不要智能化程度太高的设备。例如,我校的“准稳态法测定材料导热系数”实验设备,只需打开电源开关,与设备相连的计算机就将实验数据的读取以及实验结果的整理一并完成。学生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实验就结束了。为此,我们断开实验设备与计算机的连接,每次做实验都将实验设备打开,由学生自行根据实验原理将实验设备组合完整,进而手动调功率、测实验数据、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得出结论。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实验的理解,又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4.考核方式的变革
由于传热学存在经验公式多、图表多的特点,在考试方式的选择上很多院校进行了大胆尝试,其中“半开卷”的考试方法得到应用,即允许学生在考试时携带一张由学校统一加盖公章的预备专用纸,在这张纸上可以书写与课程相关的学习与复习内容[4]。但是这种“半开卷”的考试方式在实行过程中,会遇到部分学生过分依赖预备专用纸的情况,对一些本来应该熟练掌握的基本知识也不加以记忆,为此,我们采取平时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1)期末考试仍然实行闭卷考试,占总成绩的70%,对于需要用到的经验公式,在试卷上加以标注。
(2)学生的平时表现占30%,主要考查学生的出勤情况、课堂回答问题情况、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以及平时随堂小测验的情况等。
这样不仅使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记忆更加牢固,更对学生平时的学习起到一个督促作用,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传热学作为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尤其是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传热学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在有限的学时内,熟练掌握热量传递的规律和计算方法,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段双平.《传热学》教学方法的探讨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2,(1):172-173
[2]杨世铭,陶文铨.传热学(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8
[3]黄豪中,雒婧.“传热学”课程教学调查与改革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0,(15):68-69
[4]钟晓辉,赵斌.《传热学》精品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3):108-111
作者简介:
潘凤红(1982-),女,江苏盐城人,硕士研究生,2007年3月毕业于东北电力大学热能工程专业,讲师,主要从事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