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纳斯·卡尔·鲍林荣誉与争议并存
莱纳斯·卡尔·鲍林是个生物化学家,不过他却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他不是医生,却偏偏引发了医学领域一场旷日持久的大论战;他本是20世纪对化学科学影响最大的人之一,却因为提出的某些理论而备受嘲弄和指责。他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一位两次单独获得诺贝尔奖的化学家,他的研究涵盖物理学、结晶学、分子生物学、医学等多个领域,他是化学领域的多栖明星,也是科学界的和平圣斗士。我们追寻他的脚步,看看这位被《新科学家》评为人类有史以来20位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却又被路透社称为“20世纪最受尊敬和最受嘲弄的科学家之一”的争议性人物。
最受尊敬的科学家
鲍林对化学的热爱源自11岁时结识的心理学教授捷夫列斯。在捷夫列斯的私人实验室中,他曾兴致盎然地给小鲍林做过许多化学演示实验,而鲍林对化学最初的这份热爱在后来的日子里一直伴随他走上了化学研究的道路。
在加州理工学院读研究生期间,他的导师——著名化学家诺伊斯,指导他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个科研课题——测定辉铝矿(mosz)的晶体结构。这项研究的出色完成,让鲍林在化学研究领域初展锋芒,而对他自己而言,这也是一个让他坚定从事科学研究信心的过程。
导师诺伊斯的认可,为鲍林开启了更广阔的化学天地的大门,因为导师诺伊斯的推荐,迪肯森、托尔曼给予了鲍林精心的指导,使鲍林的知识结构更加合理,视野也更加广阔。1925年,鲍林漫长的求学路以出色的化学哲学博士成绩宣告结束,但这也是另一个开端……
获取了博士学位之后,鲍林踏上了欧洲大陆。他曾到索未菲实验室工作一年,之后还曾到过玻尔实验室、薛定谔实验室和德拜实验室游学。这一段旅程,让鲍林与世界第一流的专家有了更近距离的接触与交流,也使他对量子力学的理解更加深刻,他下定决心要尝试用量子力学的方法来解决化学键的问题。
结束了欧洲的游学历程,鲍林回到加州理工学院担任教授。在自此开启的这条漫长的化学研究道路上,他曾遭遇过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的解释问题,并利用自己提出的杂化轨道理论,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他还曾在有机化学结构理论中,提出过著名的“共振论”;他将化学研究推向了生物学领域,成为了分子生物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对氨基酸和多肽链的研究也成为了他于1954年摘得诺贝尔化学奖桂冠的项目……
对化学研究领域的拓展、推进,让鲍林成为了举世瞩目的科学家,为他赢得了荣誉与地位。但这位科学家之所以能够获得全世界的尊重,不仅仅是因为他卓越的科研成就,还因为他是一位影响遍及全球的和平斗士。
鲍林对科学促进和平的功能大加赞扬,却对将科技成果用于战争坚决反对,特别是反对核战争。为了追求和平,他不遗余力地倾注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甚至一度遭到美国保守势力的打击。20世纪50年代初,正是麦卡锡主义在美国盛行的阶段,鲍林对核武器的反对,对战争的反感,令美国保守势力对他产生了怀疑,认为他是美共分子,并对他进行了严格的审查。这期间,他的人身自由一度遭到限制,出国讲学几乎变成了不可能的事情。直到1954年,诺贝尔化学奖的桂冠落在鲍林头上时,美国政府才无奈地被迫取消了对他的出国禁令。
美国政府一系列的限制与制约,并没有吓退鲍林。1955年,他联合爱因斯坦、罗素、约里奥·居里、玻恩等世界知名的科学家,签署了一份宣言:呼吁科学家应共同反对发展毁灭性的武器,反对战争,保卫和平。两年后,鲍林又起草了《科学家反对核实验宣言》。这份宣言收到了2000多名美国科学家的签名,几个月后,49个国家的11000多名科学家也郑重地在宣言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这份承载着鲍林与众多科学家心愿的宣言,于1年后,被鲍林转交给了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哈马舍尔德。这位伟大的和平斗士对和平的无畏追求获得了认可,1962年他再度与诺贝尔奖结缘,这一次他获得的是和平奖……
最受嘲弄的科学家
1994年8月19日,93岁高龄的鲍林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家中离世。这位唯一先后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却在逝世时被路透社给予了这样的评价:他是“20世纪最受尊敬和最受嘲弄的科学家之一”。而这种“嘲弄”,源自于鲍林所提出的关于维生素C作用的颠覆性观点,他的观点甚至引发了医学领域一场旷日持久的论战……
1970年,鲍林依据自己多年的研究,出版了《维生素C与普通感冒》一书。书中提出了这样的观点:每天服用1000毫克或更多的维生素C可以预防感冒。这本书获得了读者的好评,还被评为了当年美国最佳科普图书。但医学界却对这本书及其中提出的观点并不买账,不仅医学权威纷纷激烈地反对鲍林的观点,就连一些权威的医学机构也纷纷表态,对鲍林予以驳斥。甚至有人还将他讥讽为“江湖医生”,认为他晚年“不安分”,将手伸得太远了。一时间,鲍林深陷重围,大有晚节不保的意味。
但鲍林哪肯就此低头,他于1979年又与卡梅伦博士合作了《癌症和维生素C》一书,建议癌症患者“尽可能早地开始服用大剂量维生素C,以此做为常规治疗的辅助手段。”该观点一提出,鲍林便再度遭到了医学界的炮轰。为了证明自己观点的可信性,鲍林曾8次向国家癌症研究所申请资助,希望通过动物实验做进一步的研究,但这些申请均遭到了否定。尽管如此,有些病人还是用自己的实际案例来支持鲍林,不过这对于改变当时鲍林所处的境况帮助甚微。
鲍林与医学界最大的分歧,在于维生素C每天的服用量上。直到鲍林去世之前,双方仍各执一词,美国的权威机构——食品营养委员会对维生素C的推荐剂量是每天60毫克,而有些营养学家认为只需要每天30毫克至40毫克就足矣。但鲍林推荐的剂量,却是专家推荐剂量的几十倍甚至几百倍。
鲍林在世时,几乎是孤立无援地对抗医学权威的猛烈炮火,为此还饱受嘲弄与轻蔑。或许真是世事弄人,在鲍林去世之后,对鲍林冷嘲热讽的医学权威们,却在维生素C的剂量和作用的认识上,悄然发生了变化。如今,论争仍在继续,虽说医学界仍不认为维生素C是治疗癌症的灵丹妙药,但美国和世界各国的许多专家学者已经亦步亦趋地朝着鲍林的观点接近……
鲍林的人生,因为对化学研究的执着和对和平事业的追求,两度登上诺贝尔奖的领奖台,享受如潮水般的掌声,然而,他却因晚年涉足医学领域而饱受争议,孤军奋战长达20年之久。或许他的很多观点,仍尚待时间的检验。但他对科学的不懈追求,对未知的无畏探索,却是在任何时代都不可或缺的精神。
上一篇:现代分析仪器及其进展
下一篇:RNAi的发展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