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2.0时代何时到来?
在美国神经生物学博士摩恩·塞夫眼里,靠缓慢自然进化的人类只能算1.0初级版本,而未来,用高科技和神经生物学技术“组装”起来的新人类,才算得上更高级的2.0版本。
人类进化需要辅助工具?未来人类2.0时代是什么样子?9月15日晚上,在浙江省科技馆,加州理工学院的塞夫博士带来了一场关于人类未来的演讲,让人惊奇的同时也让人深思。
人脑与机械相连
在刚刚结束的伦敦奥运会百米大战上,牙买加飞人博尔特以9秒63的破奥运会纪录的成绩卫冕冠军,成为世界上跑得最快的人。而他在2009年创造的9秒58的成绩至今无人打破,人类到底还能跑多快?
“很难想象,人类能继续这样快下去,人的身体机能是有限的,100米的距离几乎不可能跑到9秒以内。但如果人类有了辅助工具后,2秒钟能跑完100米吗?”外表英俊的摩恩·塞夫博士一上台就吸引了现场观众和大批网友的关注,而当过飞行员,做过网络黑客,现在是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神经科学博士的经历更让他充满神秘色彩。
“只要把人脑跟机械连接,就能给人装上翅膀飞起来;人类在飞翔过程中,双手还能解放出来喝水。”塞夫博士的“天方夜谭”引起了台下一片骚动。
“难道我们人类进化的确需要机器人帮助吗?万一机器人具有人类智慧征服人类怎么办呢?”这些奇怪的问题被提了出来。
面对这些问题,塞夫博士告诉观众出现下一场景你不要感到奇怪,“把大脑和电脑相连,用意念控制机械四肢!学习就像安装软件一样简单,如果还觉得知识不够用,干脆和同事的大脑链接到一起,脑筋一动,思维共享。”
塞夫现场还将《盗梦空间》里的神奇情节展示给大家,比如在人脑里放置一个芯片,通过这个芯片可以将人的脑电波传给电脑,电脑可以将这些电波翻译成我们看得懂的语言。
此前,塞夫在实验过程中,将电极植入受试者的大脑中,以此来“读取”他们的思想,记录他们的梦境,其研究结果发表在《自然》杂志上。这项技术目前有着广泛的应用空间。它是癫痫病人的福音,也可以解读那些陷入昏迷病人的思维。
机械与人体组织的结合
机器人一词的出现和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的问世都是近几十年的事。然而人们对机器人的幻想与追求却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人类希望制造一种像人一样的机器,以便代替人类完成各种工作。
其实,在大量的科幻电影中,我们提前看到了艺术家先于科学家展示了眼里的人类2.0时代。《终结者》里施瓦辛格扮演的T800,让全世界第一次直观感受到了机械与人体组织结合的成果。但如果有一天这种机器和人的“合成品”变成你的朋友、家人或者你自己,你能接受吗?
现在需要告诉你的是,科学家也实现了人类2.0时代的重大突破。不久前,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者们初步实现人体细胞与机械的融合,制造出了世界上首块半人半机械组织。
据报道,哈佛大学的生物工程学家们近日打破了生物和机械之间的隔阂,制造出了全球首块半机械版人体组织。这些组织可以是神经元、心脏细胞、肌肉组织或血管组织,而制造它们的原材料竟然是纳米线和晶体管。
研究人员现在主要的“产品”是小鼠组织,但是他们制造的人体血管也已经有1.5厘米长。半机械器官的另一大特色是人类可以通过内置的机械传感系统读取细胞内的信息。
塞夫说,如果这项技术成熟的话,人类便可以把自己的身体当硬盘,在上面读写信息,实现对身体的完全控制。你还可以给自己的身体打补丁,比如向心脏内植入一些半机械组织,如果心脏出现了任何的病变,就可以直接从半机械细胞传来的信息得知。如果把半机械细胞输入血液循环系统,我们便可以轻易获取整个血液循环系统的相关信息,快速为炎症定位,还可以检查是否有血管堵塞或是肿瘤的存在。
人工智能不能进行创造性思维
人类2.0时代是什么样子?英国《焦点》杂志曾预测了数种未来的人类,它们与神魔之间的距离并不遥远,就像电影《机器战警》里一样的钢铁战士。经过基因改造,人人头大如斗,智力超群的超级天才。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钟义信告诉记者,人类的进化历史就是依靠工具完成的,从开始的人力工具、到动力工具、智能工具等,这些辅助工具把人类从很多繁重体力劳动和智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让机器具有智能是科学家一直在追求的梦想,也就是所谓人工智能。在某种意义上,我们把它理解成为机器系统的智能。它就是机器调度各种知识来解决问题的一种能力,如果机器有了这种能力,这个机器就可以帮助人去做很多很多的事情,甚至是相当复杂的事情。
“但是,需要强调的是,这些都是完全在我们人类设计者控制下的进化,不可能超出人类智慧,因为人工智能不能像人类一样具有创造性思维。”钟义信说。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西北工业大学教授何华灿告诉记者,人工智能技术能够促进人类进化。
对于有人担心可能征服人类,何华灿认为,如果将来机器人自我变异、自我繁殖以后,那么也将受到一个自然的优胜劣汰的选择和人抑制的制约。除非它怎么繁殖,人都不管它,那你可能被它统治了,否则人会采取相应的措施。
其实,人类在技术升级方面已经做了不少事情,比如,用电极读取大脑信号,把肌肉电输入电脑,心念一动,遥控千里之外的机械臂;为盲人安装一只电子眼,看世界……这些看似神奇的事情,其实早已发生。
为了防止机器人伤害人类,科幻作家阿西莫夫于1940年提出了“机器人三原则”:不应伤害人类;机器人应遵守人类的命令,与第一条违背的命令除外;机器人应能保护自己,与第一条相抵触者除外。
“这是给机器人赋予的伦理性纲领。机器人学术界一直将这三原则作为机器人开发的准则。”钟义信说。
上一篇:新肉食者说
下一篇:人造器官:进展与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