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地铁站点分布优化方案的数学分析
方案通过模型的模拟和分析,分别从地铁线最优长度、站点分布指标、地铁站筛选等角度进行探究,用数学模型结合实际,得出对地铁规划方案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地铁;长度;站点分布;数学模型
中图分类号:U231 文献标识码:A
1 问题重述
青岛市地铁3号线及2号线地铁已开工建设,其它线路也已规划,但人们关注地铁站与自己工作或生活的地方是否较近,站点设置建设的合理化、人性化对地铁使命的长远有效完成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地铁建设考察因素多、投资大、周期长,决定了从规划设计、建设、实施运营的难以随意更改性,在规划线路和设置站点时,要以资源整合为前提,以实现各种效益的最大化为目标,以居民出行成本的最大化节约为依据,以方便最大多数人们出行为第一标准。在充分了解市内各区的情况下,做出如下的地铁站点分布优化方案的数学分析。
2 前题条件要素
(1)一定时间内当地的客流量保持不变。
(2)当地每天的公交交通资源保持不变。
(3)人们出行优先选择堵车几率低,可靠性高的地铁。
(4)假设每个站台上下车人数相等。
(5)假设建设成本只与路线长度有关,其他次要因素忽略不计。
3 符号说明
Qi:第i条线路的站点密度。T: 地铁单日工作时间。T1:地铁运输高峰时段。T2:地铁运输平峰时段。Ti:第i条线路单程总用时。Ni:第i条路线的站点数 。t1: 在小站停靠时间 。t2:在大站及换乘站的停靠时间。V:列车的平均运行速度。Si:第i条线路的长度。Γ:随机数组。N:列车最大载人量。
4 数学模型
4.1 地铁规划数学模型涉及因素
4.1.1 投资成本和获得的效益关系
因地铁的投资成本高,这里只选取最基本的线路长度来研究。由于距离较短时,起不到改善城市运力的作用;当距离较长时,地铁的运营要长期需要政府财政补贴,造成过重的财政压力,社会效益不佳,这样只有恰到好处、适宜的长度才能降低成本。
4.1.2 客流量
按基本假设(1),人口基数是客流量的多寡的本因,客流量越大,运营收入越大,经济效益越大。反之,社會效益小,亏损值越大。
4.2 模型建立
(1)模型一 :地铁长度的合理性探究。
青岛市区轨道交通线网由8条线路组成,青岛城区有M1-5线,黄岛区有M6、M7线,红岛区设有M8线。
对目前地铁规划分析:地铁1号线:由青岛北站到达流亭机场,起点至终点时间为:T1=S1/v+(n-1)×t1+t2,地铁4.5.6.7.8号线运行时间为Ti(i=4,5,6,7,8)=Si/v+n×t1,第i条地铁上列车完整从起点到终点的次数:n=T/Ti。
按基本假设(3)、(4);在线路各站下车的人数不定,创立相应数组,确定该站下车旅客数N×Γ,根据按基本假设(5),则第i条地铁线每日的总的最大客流量为: N+N×Γ×w(N(i)-2)。
经计算每条地铁的长度分别为:M1线为36.6km,M2线为55.3km,M3线为25.1km,M4线为22.3km,M5线为13.3km,M6线为30.6km,M7线为14.6km,M8线为33.7km。
(2)模型二:青岛地铁站点评价指标的建立。
模型求解:地铁1号线中山站,位于市中心,是连接黄岛区和城阳区的南北骨干线路。对此建模求解,分析其是否地铁站点的最优选择方案。将有关因素两两进行比较:
(3)模型三:站点筛选模型。
模型建立:
①模型的前期分析。地铁线路规划是地铁站点选择的指导依据,地铁站点选址是线路规划站点的修正。
②从地铁规划所选出的备选站点中确定最优站点,使连接站点的线路为最短,既降低建设成本,又保证乘车时间最短。
5 模型评价与改进
本模型分别从长度、评价标准、站点筛选分析了地铁规划问题,采取了多种科学运算方法,采集了较为客观的数据进行了运算与验证,与实际虽有所偏差,但考虑到现实复杂性与不可控因素,结果完全可以接受,属于较为成功的模型。
参考文献
[1]王树盛.都市圈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理论及方法研究[D].东南大学,2004.
[2]付诗禄,王春林,文超群,黄莉,孙正旭.最佳路径求解算法[J].后勤工程学院学报,2008(07).
[3]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D%92%E5%B2%9B%E5%9C%B0%E9%93%81.维基百科,青岛地铁[Z].
下一篇:浅谈高中数学分析和解题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