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统计学学科建设的若干建议
【摘要】本文分析了统计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建议统计学学科建设围绕学分制展开,以学生为本,实施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统计思想和应用能力,以提高该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
【关键词】统计学学分制 实践教学实验教学案例教学
统计学是一门搜集、整理、分析统计数据的方法科学,其目的是探索数据的内在数量规律性。统计作为认识和探索社会经济现象数量方面关系的重要方法和工具,在社会经济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统计思想在人类文明之初就有了。但统计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形成是20世纪30年代的事。近几十年间,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提高了统计工作的效能,日益扩大了传统的和先进的统计技术的应用领域。特别在当今信息社会,用统计方法去处理海量数据从而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已被广泛应用。英国著名生物学家、统计学家高尔顿曾经说过:“统计学具有处理复杂问题的非凡能力,当科学的探索者在前进的过程中荆棘载途时,唯有统计学可以帮助他们打开一条通道。”由此可见,统计在经济社会和科学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高校统计学教学和科研重在培养统计人才,推广统计方法在经济社会的应用,为政治和经济决策提供重要参考;在我国,由于忽视统计学专业课程特点,高校大多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我国统计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的现象;教学目标过窄,仍定位在课程学习考核的层面上,没有相应的应用能力的考核目标,致使多数教学对象仅仅把统计学里的各门课程作为考试课来学习,而不是作为个人今后工作、学习的必备工具来学习;对适合统计学学科特点的先进教学方法的应用还不够,如案例教学、互动教学、实验教学和网络教学等。总之,统计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导致该专业学生缺乏统计思想,动手能力差,面对问题无从下手,对数据的分析缺乏独立见解。
培养理论扎实、动手能力强和独立分析问题能的实用型统计人才是统计专业教学的最终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笔者拟在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学科建设,开展教学改革。
一、正确处理专业课程与基础课程的关系
正确处理专业课程与基础课程的关系、学习与统计课程相关的基础数学课程是学习统计专业课程的前提。基础是进阶的门坎,基础课程应该为传授统计知识服务。但基础数学课程涉及内容多且有一定的难度,怎么处理这些教材的难度和教学内容的取舍?以与统计专业课程关联紧密的概率论教学为例。将概率论的有关知识引入统计基础教程中有没有必要?答案是肯定的。概率知识怎么引入?引入多少为恰当?冯士雍先生对于“概率的引入以及概率论在统计学中的作用”有过精僻的论述,并明确表态,对概率的其他内容,不要用太多的数学公式,应重在介绍其中的统计含义和思想。而作为数学工具的概率论引入统计学基础内容后,两者磨合得怎么样呢?实际情况正如袁卫先生指出的:“数学味还太浓”。也就是侧重于数学公式和定理的证明,而对统计思想的阐述不够深刻,这样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也影响了数学基础不好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讲授中心极限定理,由于定理的证明用到较深的数学知识,可以只作简单的介绍,但对其中的统计思想应讲深讲透,即某种量若由具有相同分布、相互独立的很多影响因素所决定,这种量的分布近似于正态分布。我们可以用Matlab编程随机模拟的方法,演示上述逼近过程。
二、处理好统计专业与实质性学科的关系
统计学与实质性学科相结合是统计学未来发展趋势,实质性学科为统计学的应用提供用武之地,为统计学的发展提供契机。从统计方法的形成历史看,现代统计方法基本上来自于。一些实质性学科的研究活动,例如:最小平方法与正态分布理论源于天文观察误差分析,相关与回归源于生物学研究,等等。另外,从学科体系看,统计学与实质性学科之间的关系绝对不是并列的,而是相交的,如果将实质性学科看作是纵向的学科,那么统计学就是一门横向的学科,统计方法与相应的实质性学科相结合,才产生了相应的统计学分支,如社会统计、经济统计和金融统计,等等。要想学好一门统计学,没有其他实质学科的支撑,那是纸上谈兵,如计量经济学是应用数学统计方法解决经济领域的问题,只有掌握了一定的统计方法,又有经济学基础的同学才能学好这门课程。
三、正确处理统计专业课程与统计软件关系
统计专业课程教学必须强调统计分析方法的应用、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在统计学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大力推广实验教学,提高统计软件应用和动手能力,培养以定量分析为主的“统计思想”,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综合能力。从目前统计学教学的不足可以看出,过去理论性和描述性的传统型统计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时代培养人才的需要,学生普遍缺乏独立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统计分析、预测和决策的方法并没有真正掌握。因此,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倡统计实验教学,成为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但当前有部分学生过分依赖统计软件,认为统计软件是万能的,在不对数据进行具体的逐步分析的情况下,把数据输入计算机,调用其中一软件包运行就了事。例如:在用一般线性回归模型拟合数据时,不对残差作协整检验,如果残差不满足独立同分布假设,说明模型选择有误,这时应采用广义线性回归模型。因此,在强调统计软件功效同时,也应强调统计软件所体现的统计思想和模型的前提条件的检验,从而使学生逐步养成科学严谨的作风。学生编程实现一个统计模型,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能在这个过程中体会统计思想的精髓。
四、在统计学专业课程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是进行实践性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案例教学可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是教师通过对一个包含有疑难问题在内的具体情境的描述,来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由于统计学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应用,只有结合真实案例进行教学与分析,让教师在应用中教,学生在应用中学,统计教学才能活起来。案例教学法属于实践活动的真实模拟,由于案例所描述的大都是来源于复杂的实际生活的真实问题,因而有很强的综合性。通过对各类典型案例的分析与讲解,一方面它可以将理论与实际密切联系起来,既可加深学生对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的理解和认识,又可使学生在课堂上就接触到大量的实际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各种错综复杂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案例的解决方案往往不是唯一的,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也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
合分析能力、决策能力和创新能力。
组织案例教学是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关键环节。有了很好的案例,如果教学活动组织不当,也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案例教学的基本形式是讨论,组织学生分析、讨论案例是教师最重要的任务。针对不同的统计教学案例,教学的组织过程是不一样的。常用组织方法有:一是描述型案例的组织教学,如讨论国民经济统计公报。二是调查型案例的组织教学,调查型案例是关于统计调查方面的案例,涉及调查方案的设计、调查内容的确定、调查工作的组织、各种专门调查在统计中的应用等。三是整理型和解题型案例的教学。四是分析型和综合型案例的教学,分析型案例是指由教师提供背景资料,并针对性地提出若干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研究问题存在的状况、条件以及问题的发展变化趋势,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五是综合型案例的教学,综合型案例是对统计全局性关键性的问题进行全面研究或分析,涉及面广,研究系统,如市场调查与预测、证券分析等方面的。
五、改革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
课程学习一般要求学生掌握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二是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基于目前的考试内容和形式已越来越不适应综合评价学生学习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的现状,需要对统计学课程的考试进行改革。统计学课程考试改革应按照“综合考试”的思路进行,具体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考试内容的改革。即采用基础知识测试与创新能力测试相结合的形式。考试内容不仅要能够反映出学生对统计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的掌握情况,还要注重对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运用能力考查,而不是课堂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使考试真正能够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进行全面测试评价。二是考试形式的改革。即采用卷面形式与其他形式相结合的方式。除了普遍采用的卷面(闭卷或开卷)考试形式外,还应在教学中用讨论、上机操作、课程论文的方式进行考核,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组织形式。考试内容和形式的改革,可以引导学生在学好统计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注重技能训练与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之,统计学专业的教学应以培养社会各行业所需要的管理型统计专业人才为目标,即培养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又能胜任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等实践能力较高的工作的人才。改革现有的教学方式,探索实践性教学,正确处理专业课与基础课和其他交叉课程的关系,完善考核标准,才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从而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上一篇:概率统计教学思考
下一篇:参数假设检验问题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