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财税政策绩效评价
[提要] 促进经济方式转变的财税政策绩效评价是财税政策体系完整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评价方法的确定、评价体系的建构以及配套工作。
关键词:经济发展方式;财税政策;绩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F8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1年9月30日
一、财税政策绩效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的科学性是客观评价的基础,因此选取评价方法极为重要。最初的政策评价主要是采用定性评价方法进行的,但由于定性评价受主观因素影响比较大,设计财税政策评价体系时将运筹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引用到政策评价中来,以提高政策评价结果的科学性。
(一)成本-收益分析法。通过测定政策的成本和收益并进行对比,政策成本包括制定成本、执行成本、新旧政策交替过程中造成的效益损失和社会浪费,政策之间由于缺乏配合产生的摩擦费用等。成本-收益分析法操作起来比较简便,但在于实际操作中对政策成本和收益的测定往往比较困难。
(二)运筹学方法。主要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用于评价具有相同类型的多投入、多产出的决策单元相对业绩的非参数方法。其基本思路是把每一个被评价单位作为一个决策单元,再由众多决策单元构成被评价群体,通过保持决策单元输入或输出不变,借助数学规划将决策单元投影到DEA前沿面上,比较决策单元偏离DEA前沿面的程度,以此来评价它们的相对有效性。数据包络分析法的优点是能够评价多输入、多输出的大系统,缺点则是只能显示决策单元的相对发展指标,无法显示其实际发展水平。层次分析法的优点是可靠性高、误差小,不足之处在于无法处理因素众多、规模较大的问题,此外,构建判断矩阵的基础是专家的主观评判,这就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主观评价的准确性问题。
(三)系统工程方法。主要运用层次分析法,此法的核心思想是把复杂的决策问题系统化、层次化,针对多层次结构系统,用两两对比的方法确定出判断矩阵,取其特征根所对应的特征向量作为权重,然后综合求出总权重并据此进行排序。
(四)统计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是利用降维的思想,把多指标转化为几个主要指标,再以这几个主要指标的贡献率为权数构造一个综合指标,并据此做出评判。因子分析法是主成分分析法的一种自然的延伸,它在主成分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将多个变量综合为少数几个因子,从而再现原始变量与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法可以将统计样本划分为不同的类别,从而给出综合评价结果。统计分析法的优点在于能够用较少的指标来代替较多的指标,并使这些较少的指标尽可能地反映原来指标的信息,从根本上解决了指标间的信息重叠问题,大大简化了原指标体系的结构;缺点则是计算过程繁琐,并且对样本量的要求很大,计算结果和样本量的规模有关系。
各种评价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和适用领域,具体评价中应当根据特定的评价目的和条件综合选择不同的评价方法。
二、财税政策绩效评价体系内容
财税政策绩效评价体系建立应包括指标体系构建原则、评价标准的选择等统一的制度规范。
(一)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1、科学性原则。在设计指标时,应使每个考核指标的概念都科学、准确,有精确的内涵和外延,明确的计算范围,指标体系能比较准确地反映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不同特点。
2、全面系统原则。在设计指标时,应根据不同的财税政策选择不同的评价指标,使评价指标与财税政策性质相符合。具体可按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分别设计指标。
3、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原则。由于财税政策实施起来涉及众多项目,有些政策所产生的效益无法用指标量化,可采用定性指标反映政策因果关系与其他因素的相关性,定性分析是定量分析的前提与基础,定量分析是定性分析的深化,二者紧密结合才能准确反映财政支出绩效状况。
4、简洁适用原则。指标设计力求简洁,考核指标的数量应易于采集,又要通俗易懂,具有可操作性。
(二)财税政策绩效评价标准。任何政策评价,都要参照一定的标准,不同的政策类型,评价的标准也不一样。评价标准反映了评价者评价某项政策的角度,并以此来反映政策的实施情况,只有先确定了评价标准,才能根据这些标准来选取评价指标,从而根据指标的变化来评价政策实施效果。根据评价指标的设定情况,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财税政策评价包含两个标准,效应标准和效率标准。效应标准反映了财税政策对目标变量的效应大小,根据黑龙江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财税政策的主要目标,将效应标准分为经济增长、社会公平、环境改善三类子标准。
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财税政策评价的效率标准包括经济效率和行政效率两个子标准。经济效率可以通过政策的投入产出比来评价。同时,由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财税政策有时需要行政手段干预,除了经济效率,还应当考虑政策的执行效率,即考察政策执行过程中是否顺利实施,执行的力度如何,有没有和其他政策产生矛盾等。
三、建立财税政策绩效评价体系配套工作
(一)建立财税政策绩效评价信息收集体系和数据库。目前,财税政策绩效评价数据库的建设几乎空白,结合财税政策的实际运用,适应现代信息管理技术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财税政策数据的采集方法和方式,来不断加强和完善财税政策绩效评价数据库的建设。
1、根据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财税政策,做好数据库信息的分类管理。
2、结合评价工作开展,逐步拟定各类财税政策绩效评价的分类标准。
3、重点收集促进经济转型从决策到实施等全过程实际发生各类技术经济指标和数据资料,确保评价数据信息采集的有效运转。
财税政策绩效评价信息的收集入库,可以及时修订完善指标体系,既是反馈评价结果,可以为培养持续、有效的财税政策绩效评价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通过研究和制定财税政策绩效评价工作结果的应用管理办法,对评价工作结果的运用目的、范围、程序、权限等做出具体规定,以此来硬化财税政策绩效评价工作结果的约束力,同时对具体执行行为和各有关责任人实施有效制约和监督,对财税政策绩效评价结果反映出的有关财政支出、财政收入等方面的问题,要依法进行处理,以增强财税政策绩效评价工作的权威性。
(三)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公示制度。有关部门要对绩效计划的执行情况,完成结果编制年度绩效报告,经部门审核后,报经人大,并向社会公布,有利于改善社会公众对财政工作的监督和理解,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提高政府威信。
四、结语
财税政策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涉及的内容多、范围广,评价体系的建立不仅需要理论上的探索和研究,更依赖于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和健全,评价体系的推开还需要各部门的配合。目前,应选择具体的一项政策进行试点,通过试点逐步建立有关的工作制度和方法,逐步建立完善的财税政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通过实践检验加以完善,从而全面推开。
主要参考文献:
[1]楼海鹏.区域经济政策研究[N].浙江大学,2007.
[2]魏鹏.促进经济长期增长的财税政策分析[J].经济问题,2011.3.
[3]黄凤羽,关飞.财税政策转型与实施中的风险甄别及防范[J].税务研究,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