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物理学科成绩
摘 要:在中学阶段,尤其是高中,普遍学生感觉学习物理很困难,女生又尤为突出。很多同学因为物理而极不情愿的选择了文科。那么物理学习起来就真的那么难吗?其根源是什么呢?
关键词:高中物理;物理学习难度;物理问题
中图分类号: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5-221-02
在中学阶段,尤其是高中,普遍学生感觉学习物理很困难,女生又尤为突出。很多同学因为物理而极不情愿的选择了文科。那么物理学习起来就真的那么难吗?其根源是什么呢?在我20余年的物理教学中也曾一度困惑。下面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人为夸大物理学习的难度,使学生产生了学习物理极强的心理障碍
学生接触物理学科的知识、应用物理学科的知识最早应该在日常生活过程中。从书面获得物理学科的知识应该在小学的《自然》、《科学》,只不过那时没有指明,这之前应该对物理并不畏惧。当进入初二,正式接触物理这门学科后,我们的教师为了让学生重视物理学科的学习,往往强调说:物理这门学科很难,你稍不注意就会学不好,它比其它任何一门学科都难。物理就此贴上了“难”的标签。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夸大了学习物理的难度。学生上课就特别专注,导致紧张过度,当然就不容易学好。刚开始一学不好,就更紧张甚至恐惧,形成恶性循环。有同学曾问老师:我还是很想把物理学好,不知怎的想上物理课,又怕物理课,越是专心越是听不懂。
那么物理教师该如何作呢?我认为:首先物理教师不能说物理难。告诉同学:只要认真和努力物理很容易。其次,列举一些同学学习物理很成功的例子,也可列举一些同学物理学科补弱成功的例子。这样对初中物理没有学好的高一新生是一次鼓励。否则,会破罐子破摔,放弃物理学科。另外,适时通过小实验和剖析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还尽量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成功。
二、学科间知识不能融会贯通造成分析、处理物理问题的难度增加
数学是学习物理的工具。中学阶段物理学习中涉及的数学知识应该是非常基础的。比如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时间( 图像)、位移——时间( 图像)、恒力产生的冲量——时间( 图像)等就是正比例函数的知识。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时间( 图像)、电学中路端电压——电流( 图像)等就是一次函数的知识。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移——时间( 图像)、平抛运动竖直位移——水平位移( 图像)等就是二次函数的知识。学生在遇到这类问题时很难与相关的数学中的函数解析式以及斜率、截距联系起来。甚至有些疑惑:怎么物理中也有这样的关系?至少不能大胆的、游刃有余的运用。
我在教学中遇到这类问题时,先复习相关的数学知识,这样学生接受起来就很容易。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各学科之间不是截然分割而是有联系甚至是相通的,物理学习过程中还有很多地方要用到数学的方程组求解、极值问题、临界问题以及化学生物反面的知识。
三、生活中的实际物理现象的干扰影响了对物理模型的理解
初、高中物理在研究某一问题时,为使其简化,提出了很多理想模型。比如光滑、质点、点电荷、真空、理想气体、理想变压器、理想电流表、理想电压表、匀速、匀变速等。然而在实际中都不能达到,因此由理想情况下得出的结论和实际现象总会有差异,有时差异很大。而学生在学习物理、处理物理习题时往往不自觉的与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或者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很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
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把每一个概念讲懂、讲透,让学生真正透彻理解概念显得尤为重要。把理想模型与实际物理模型作比较,找出实际与理想情况产生差异的原因。比如在力和运动的关系,实际生活中匀速直线运动是没有的,但我们可以通过给物体一个初速度,逐渐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物体运动的距离会越来越远,速度改变越来越慢,若没有摩擦,便作匀速直线运动。实际情景是不可能的,只能无限接近匀速直线运动。
四、不能恰当地类比,造成对物理知识理解的难度增加
在气体一节教学时,我们知道:温度升高,分子热运动加剧是从宏观总体效果来说的,有的分子运动反而变慢了。如果我们把这一现象与某一次考试某班物理平均成绩上升了,但肯定有少数同学物理成绩反而下降作类比,对学生理解气体分子的运动情况与温度的关系是很有帮助的。又比如在电流一节教学需让学生理解: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我们可以把这一现象与体育课上学生在体育教师的口令下学生沿跑道进行的跑步练习做类比。又比如学生对看不见、摸不着的电场、磁场理解很困难,很容易犯的错误:电荷受电场力、磁场力变小了,电场强度、磁场强度也就变小了。对电场强度、磁场强度是由电场、磁场本身决定这一点很容易忽略,容易错误的认为没有表现出来就认为不存在。这一点可以和我们的体重作类比:当我们站在体重计上有体重的显示,那我们从体重计上下来后就没有体重了吗,回答是否定的,而且我们的体重不仅存在而且是由我们人本身决定的。
五、对概念、公式、定理、定律的适用范围、条件的理解不准确造成解题错误
比如当一小球沿竖直平面内光滑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由静止开始运动到最底端这一情景时,学生易出现的错误,用x=1/2gt2和v=gt计算到达底端的速度;在计算平抛运动的合位移时学生易错误的运用x=vt+gt2进行求解;在含有电动机正常工作的电路中运用欧姆定律;计算交流电的有效值不加考虑的运用“ ”;在电磁感应现象中,计算电能不考虑感应电流是否恒定而错误的运用Q= Rt。左右手定则的使用错误等。
要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在讲授新课时如果通过学生充分思考、讨论得出定理、定律的适用范围,概念、公式的适用条件。如x=1/2at2和v=gt、x=vt+1/2at2适用的条件是“匀变速”、“直线”理解清楚了就不会犯上面的错误。实际上高中阶段除了“匀速园周运动”可以进行计算以外,其它的曲线运动都不能运用运动学公式直接计算,考纲要求计算的曲线运动一定是可以分解为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或者匀变速直线运动,这样的分运动才满足公式适用的条件从而进行计算。对含有电动机的电路,由于电动机是非纯电阻元件,只要你对包含电动机的某一部分电路运用了欧姆定律,也相当于对电动机运用了欧姆定律,结果也是错误的。又比如在教学中强调交流电最大值与有效值满足“ ”倍关系的必需是“正弦”交流电而非普遍适用,学生出错的几率就会小很多。
上一篇:桥梁健康检测的方法探析
下一篇:物理学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