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理论力学》适应性教学改革
【摘要】为适应高校转型发展形势,依据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教学需求,针对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对该专业的《理论力学》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改革针对教学方针、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跟踪三个学年的教学实践过程,探索出一套符合专业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需求的教学体系。
【关键词】高校转型 教学改革 理论力学
【基金项目】2014年河南省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教高[2015].33号文,序号116);2017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乘用车副车架轻量化设计关键技术研究》(17B460009);信阳学院2016年校级科研项目《景逸SUV车型副车架轻量化改进研究》(2016yb07)。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9-0230-01
一、引言
理论力学是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本科生教学计划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建立准确的力学概念,培养清晰的解题思路,提高逻辑分析能力, 为后续课程奠定理论基础。长期的纯理论教学习积累使课程内容与生产实践脱离,课程内容枯燥,给教学带来很大难度。
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使汽车行业人才需求结构发生转变,应用技术人才需求量增多;国内本科院校更长于培养理论研究型人才,导致汽车行业人才供需结构不匹配。理论力学的教学内容与生产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要求,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1];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2];《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机制,鼓励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3]。
为响应国家高校转型发展,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为服务专业转型发展需求,对《理论力学》课程教学作出了探索性的改革实践。
二、《理论力学》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选取2013级、2014级和2015级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共计3个自然班,对其《理论力学》教学情况进行跟踪,总结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大纲设置不合理,未充分考虑三类本科院校的生源状态。
(2)课程安排不到位,周学时4,总学时72,均为理论教学。课堂讲授内容过多,未设置足量习题课。
(3)教学效果不理想,讲授方式单一,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4)学生数学基础相对薄弱,不能迅速准确地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或公式含义。如运动学部分,学生对牵连速度的理解很不到位。
(5)学习兴趣不浓厚,理论知识的学习热情和动力偏低,随着理论教学的深入,学习难度明显增加,学生逐渐不能独立完成作业,出现作业抄袭等缺乏独立思考的现象。
(6)考试成绩分布不理想,2013级学生卷面及格42.5%,优秀率3.2%;卷面不及格率较高,优秀率较低。
三、《理论力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针对上述出现的问题,依据我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懂技术”、“善经营”、“会服务”,从课程教学安排和教学方法两方面提出改革方案。于2015年9月至2016年1月在对2014级和2015级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理论力学》教学过程进行改革实践。内容如下:
(一)教学内容的调整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学生就业定位为汽车后市场,对毕业生的理论水平要求不高,对课程内容做出调整,修订教学大纲,重新安排教材内容, 突出基本概念, 重点讲解静力学部分;将复杂的理论推导过程(如科氏加速度)简化或省略。注重综合能力培养,讲授内容侧重结合实际,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激发学习兴趣。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改变了教师讲得过多、过全和过细的状况, 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将教学的重点由让学生掌握较深理论知识转变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自学能力及分析问题能力。
静力学部分改革后的教学大纲如下:矢量运算初步;静力学基本概念与公理;力、力矩和力偶;汇交力系;力学的简化和平衡;摩擦。
(二)教学方法改革
课件与板书相结合。充分发挥板书教学的优势,降低对课件的依赖。
设置足量的习题课。在各个学习单元之间穿插习题课,巩固上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加深印象并锻炼学生的理论知识运用水平,促进实践能力的提升,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采用问题驱动式教学方法[4-6],针对章节内容组织学习讨论活动,让学生通过图书馆和互联网等途径自主学习,提高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记入期末考试成绩。
例如在空间力系讲解完后,让学生解决汽车不同独立悬架系统当中各个杆件的受力情况及设置的目的,尤其小汽车前桥普遍采用采用独立悬架的转向驱动桥时的转向节、上下摆臂和横拉杆的受力状况;动力学部分讲解完成后,让学生通过查资料的方式了解地球的进动运动,并试图分析理论原因;理论课程讲解完后针对汽车转向这一问题,让学生查找汽车在转向时所参与的部件和每个部件的功用及必要性,如差速器、横向稳定杆、ABS、ASR、ESP等。
五、改革成效初步探讨
经过两学期的教学改革实践,学生分析问题的条理性和逻辑性有很大提高,间接促进了实践技能的发展;教学方法和考核标准的创新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2014级学生卷面及格率达到56.5%,优秀率8.2%;2015级学生卷面及格率达到62.4%,优秀率11.6%。成绩分布符合正态规律,分布合理。
后续教学活动中,学生的理论力学基础知识把握较好。由3名2015级学生组建的实验团队完成了新型两座倒三轮电动汽车概念设计,其中车架结构设计运用了理论力学相关知识。
目前尚需构建完备的评价体系,改革成效需进一步验证。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Z]. 2014-05-02.
[2]国务院总理.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N].人民网,2015-03-05.
[3]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發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N].新华社,2015-10-29.
[4]侯建军,佟景才,鞠颂东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促进学改教改互动[J].中国高教研究2004(1) : 90-91.
[5]彭勇.着力课改教改 培养数学兴趣——分析学生心理推进数学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2013(9): 149-151.
[6]程馨莹,卢黎歌.谈思政课以理论内化为主的教改取向[J].德育与党建,2011(6):32-33.
作者简介:
姜美姣(1986-),女,汉族,黑龙江绥化人,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车辆零部件轻量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