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总结内高班地理成绩特点,本文选取笔者所任教学校的三届内高班,分别与各自平行班秋学期初的地理考试成绩进行比较。
12级新疆1班与本地平行班以2013年9月新学期入学考试地理成绩进行比较,成绩统计如表1:
13级新疆1班与本地平行班以2013年10月期中考试地理成绩进行比较,成绩统计如下表2:
14级新疆1班与本地平行班以2014年9月第一次月度测试地理成绩进行比较,成绩统计如下表3:
根据表1、表2、表3分析发现,内高班学生地理成绩平均分均低于本地平行班,地理基础不如本地班学生。更重要的是,内高班学生成绩数据的极差、标准差较本地平行班大,说明离散程度更大,内高班学生内部地理成绩存在较大差异。内高班优秀率较本地班高,但是低分率明显高于本地班,反映内高班地理成绩呈两极分化趋势。
如果教学目标整齐划一,地理基础较弱的学生会跟不上,削弱他们的成就动机,而地理基础较好的学生会“吃不饱”,不能得到更高层次地发展。这就需要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让每一位内高班学生都能在地理学习中体会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信心。
2.2内高班地理各模块成绩比较
选取12级新疆班三次地理考试成绩作研究依据,分析:
①2013年2月期末考试,考试内容为必修一,满分为100分。因为此时12级新疆班学生未分文、理班,所以在数据统计时,本文选取分班以后史地文科班的35位同学地理成绩进行分析,如表4:
②2013年7月期末考试,考试内容主要为必修二(包括必修二全部内容、必修三第一、二单元少量内容),满分为100分。因为此时12级新疆班学生未分文、理班,所以在数据统计时,本文选取分班以后史地文科班的35位同学地理成绩进行分析,如表5:
③2013年10月期中考试,考试内容为必修三,满分为120分。此时12级新疆班已经分文、理班,采用12新疆1班(史地文科班)35位同学地理成绩进行分析,如表6:
同样都是新授课结束后的考试,同样的35位12级新疆班学生,不同的是三次考试的内容,分别涉及高中地理三个不同模块,即必修一、必修二和必修三。对比表4、表5、表6发现,反映数据离散程度的极差、标准差在必修一表现最为明显,学生之间地理成绩差异更大,因为涉及到空间想象能力、数学计算方法,难度比必修二、必修三大。另外,必修三涉及综合分析能力,内高班学生的两极分化程度也较明显。因此,笔者认为在必修一阶段和必修三阶段实施地理分层教学尤为重要。
3.内高班实施地理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3.1有助于控制地理成绩两极分化
通过与本地平行班地理成绩比较发现,内高班学生内部地理成绩存在较大差异,优秀率较本地班高,低分率明显高于本地班,反映出内高班地理成绩呈两极分化趋势。分层教学是根据差异性原则提出的,是解决班级授课制的集体性与因材施教的个体性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
全国各省的内高班学生高考总分统一以750分满分进行横向比较(总分满分达不到750分的统一折算成750分),并以此作为全国内高班本科、专科分数线划定(汉考汉、民考汉、民考民三个类别分别划定)和志愿投档录取时的分数参照。以江苏为例,地理作为高中选修科目,分值占17.65%。可见,地理学科分数对于内高班学生能否进入高校学习的贡献不容忽视。因此,在高中阶段,努力提高地理成绩是选修地理的内高班的重要任务之一。
3.2遵循高中地理新课程理念
《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指出,一方面,高中地理课程应该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倡导参与和体验的教学模式。地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探索出适应学生差异的多种教学方式。比如,在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前提下,教学中可以为学生提供不同广度和深度的学习材料;尊重和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想法;教师给学生创造更多机会去体验和探索主动学习的经历和过程,让学生拥有更多时间能够自主学习;课后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等等。
另一方面,新课程标准理念要求地理教学目标面向全体学生,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尊重个性差异,追求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高中地理教学一是要立足基础,让大多数学生通过努力能实现基础目标;二是教师改变以往的单一目标,采用多元目标,实现部分学生的突破。由此可见,根据差异性原则提出的分层教学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可以解决“优等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的两难状况,使他们的个性得到最优的发展。
3.3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举办内高班是党和政府为了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人才培养力度,是推动西部大开发和繁荣新疆经济的重大举措,更是促进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维护边疆稳定与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布置。内高班自2000年举办以来,经历了较大规模的扩招,一届届内高班学生从大学毕业,满足了西部大开发对人才的要求,在新疆被群众称为“惠民工程”、“民心工程”,得到广大群众,特别是少数民族群众的称赞。
新疆自然资源丰富,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但是由于历史、自然、社会等原因,新疆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因此,实现东、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从根本上改变新疆地区相对落后的现状,促进新疆经济增长,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应该认识到人才是关键,人才的培养对于新疆建设具有深远意义。从劳动者素质看,新疆从业人员学历偏低,人才流失率高,人才稀缺问题是制约新疆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知识跨度很大的学科,以综合性和区域性为其特色,又十分注重实际应用。在新时代背景下,地理学发展面向国家实践应用和战略需求,围绕人地关系系统,树立人地和谐的科学发展观,深化人地关系理论。尤其是近年来,全球性资源、经济、环境和人口问题的日益严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而这些问题与地理基础教育息息相关,地理学地位进一步提升。人地关系理论研究对于指导当今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生态发展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地理学科研究的前沿领域主要包括:自然资源保障和生态环境建设;地理信息系统、地球信息科学、技术和“数字地球”;区域可持续发展及人地系统的机理与调控等。
高中地理教育具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当今社会要求公民能科学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发展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尽管公共信息渠道越来越多,但是高中地理课程仍然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观的主渠道。地理教学有利于学生形成基本地理素养,关注地理时事,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环境观、资源观、人口观,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地理人才队伍建设有利于发挥新疆水、土、光、热资源优势,建设粮、棉、糖、畜、瓜果五大基地,实现自治区经济、社会、生态的快速高效发展,促进新疆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树仁.试论分层递进教学模式[J].课程·教材·教法,2002(7).
[2] 张大均,顾明远.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 胡善通,杨淼宇.分层递进 提高学生素质[J].上海教育,2000(7).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上一篇: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地理学习兴趣
下一篇:提高地理教学效果的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