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图书馆的优势与服务方式研究
【摘 要】我馆为专业图书馆,馆藏以人体寄生虫病防治和研究为基础学科,图书资料具有专业性强,相关学科图书比较集中的特点和优势,但信息资源比较单一、薄弱。为提高专业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探索了一些不同服务方式,为专业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积累了经验。
【关键词】图书馆;专业;服务;方式
中图分类号: G2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17-0227-004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17.114
【Abstract】Our library is a professional library.The collection is based on the discipline of the prevention and research of parasitic diseases.The books are highly professional and books of related disciplines are concentrated,but the information resources are relatively simple.Therefore,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evice quality and level of professional library,we explored a number of different service methods and accumulated experi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rofessional libraries.
【Key words】Llibrary;Professional;Service;Method
專业图书馆是相对于公共图书馆而言,并有别于公共图书馆,一般指某个专业机构或行业所专有的图书馆,馆藏图书资料也仅限于该专业及其相关学科。本文以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图书馆为例,旨在研究和探讨专业图书馆具有的优势、服务方式和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本所图书馆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的建所初期,积累收藏了大量专业纸质版图书、过往中外文装订期刊、内部编撰的专业资料、声像资料、文献目录、创办的国家级期刊等。为寄生虫病的消除保存了一套完整、系列资料,至今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资源库。在网络信息日益繁盛、纸媒传播逐渐凋敝的今天,我馆仍具备了一定的管理优势,其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特有的服务方式及存在的问题,值得研究和探讨。
1 专业图书馆的优势
与公共图书馆比较,专业图书馆藏书数量、阅读量、学科类别等都相对较少或比较单一,但专业特点更加突出,也是这类图书馆继续发展的根本所在。
1.1 专业优势无可替代
专业图书馆一般都隶属于各种科研院所,藏书与单位的专业一致[1],我所图书馆的藏书与期刊资料时间跨度长,内容丰富,有自己的专业特点,收藏主要包括了人体寄生虫生物学及其相关的流行病学、免疫学、生理生化、药理学、药物学、病理学、临床研究、实验研究、防治研究、卫生经济、卫生管理、内外科学等构成,其中收藏的专家、学者的寄生虫病与寄生虫学专著、高等院校的教材、研究成果汇编,形成了与单位业务关系非常密切的收藏种类与学科体系。由冯兰洲、毛守白主编的《寄生虫病学》(上、下册),1964年,中华书局出版,这部书是人体寄生虫病学科领域的开山之作,为学科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人体寄生虫学》这部专业名著,堪称本学科的教科书,1983年和1994年的第一版和第二版,由赵慰先主编,2005年第三版和2013年的第四版,则由吴观陵主编,副主编由我国著名资深寄生虫学家温廷桓、胡孝素、 陈佩惠、刘多和张兆松任担任。本版组织了全国45个单位,112位作者参加编写。全书共220万字,图700幅,印刷装帧精美。这两部经典巨著,引导和影响了几代学人的知识构建;同时,还收藏了不同专家、学者主编或编写的《人体寄生虫学》、《人体寄生虫实验研究技术》、《人体寄生虫学彩色图谱》、《人体寄生虫学化学药物防治》、《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程》、《人体寄生虫学应试导向》、《重点人体寄生虫传播与控制》、《土源性寄生虫病》、《人体寄生虫病误诊分析》、《机会性寄生虫病》、《临床寄生虫病学》、《人兽共患寄生虫病》、《虫媒寄生虫病》等近百种版本,全面概括了人体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的防治状况、诊断技术、临床医疗,流行态势和研究成果等。常年坚持订阅的期刊有《中国寄生虫病与寄生虫学》(1983年创刊起)、《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1973年创刊起)、《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1985年创刊起)等中文期刊307种;和外文期刊《Annal of trop med & Parasitol》、《Malaria Weekly》、《Annals of Tropical Medicine and Parasitology》等150种;订购中外文电子文献数据库16种。有中文图书21000余册、外文图书1000余册,其中工具书400余册。迄今,装订过往期刊已连续长达50余年,有力地支持了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学科建设,顺利通过了“医学昆虫学”和“寄生虫分子免疫学”两个重点学科的申报、评审。这些专业图书、期刊的资源利用和价值,是公共图书馆无法企及的。
1.2 馆藏图书资料年代久远,内容丰富
山东省寄生虫病的防治工作肇始于上世纪50年代初,图书馆的藏书、期刊和资料的收集、汇编也同步进行。近70年来,仅本专业的图书和装订期刊已有近1万多卷、册,这些图书资料具有原始性、连续性、可读性、实用性,且不断增加新内容,信息资源已达到了日臻完善的水平,为山东省寄生虫病的防治、研究、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由国内外著名黑热病专家、我所原所长王兆俊教授编写及主编的《黑热病学》和《山东省黑热病防治研究资料汇编》,成书于20世纪50-60年代,已经成为馆藏孤本,异常珍贵,对黑热病的防治、科研、临床治疗仍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1.3 大力发展专业图书馆的必要性
当前,寄生虫病的传播途径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趋势,原来以土源性、水源性和蚊虫为传播介质的病种逐渐被消灭或减少,如丝虫病、疟疾和钩虫、蛔虫、蛲虫等,代之其流行和传播的是以食源性为主的寄生虫病病,如孟氏裂头蚴、包虫病、绦囊虫病、华支睾吸虫等;原来在山东省乃至南方各省广泛流行的疟疾,现在我国和山东省均已达到控制和消除的水平,2011年山东省发现了最后一例本地感染的疟疾病患后,已经连续5年没有监测到本地病例。但随着境外务工人员的增多,尤其是去非洲各国务工人员的增多,由于在当地受气温、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他们感染疟疾后个别人会在当地发病,但有一部分务工人员,回到国内、甚至在回国飞行途中就开始发作。这种现象的详细机理目前尚不甚明了,还有待于专业技术人员从各个方面进行研究和论证。而这种研究,必须从现有资料着手。这种由境外输入进来的疟疾,其有效治疗的药物,就是中国科学家屠呦呦研制青蒿素类衍生物。对于青蒿素提取物的研究,在我所图书馆保存的资料中也有详细记载,不过,所提取青蒿素,是制作驱避剂,这是一种防治人体被蚊虫叮咬的外用药物的研究。类似种种此类研究和防治方案的原始资料,均分类收藏。这些资料记载了数代寄生虫病防治研究的科技人员孜孜以求的艰辛过程,为疾病防治和研究的第一手资料,这些一次文献资料,为开启新的研究奠定了实践基础,建立了完整的理论体系。这些资料的获得,都是与本专业的科技人员实践和探索的结果,也是专业图书馆独有的馆藏优势。
专业图书馆规模小,馆藏图书资料学科较少,但符合本单位的业务需要,其特点,一是图书资料的专业性突出,能以本专业和学科的需要为目的,兼收交叉学科所必须的图书资料,相辅相成,供专业技术人员借阅和汲取知识。二是图书资料的连续性和全面性,建所几十年从未间断,纵横我国寄生虫病防治研究的各个领域的资料,各病种的防治成果,取得的成就,其载体包括著作、期刊、论文集、图谱、全国各地的交流资料,信息资源较为全面、系统。科技人员通过检索,很容易获得自己需要资料。因此,大力发展专业图书馆,不断扩大现有规模,继续充实馆藏资料具有深远的意义。
2 图书馆的服务方式
专业图书馆尽管藏书丰富,但借阅数量很难提升。一是面对的读者数量有限,图书馆只能对本单位开放,一般不面向社会大众;二是即便是本单位读者,由于学科细分的缘故,涉猎的图书资料范围也不尽一致,形成了阅读需求的差异,只能根据科研工作和读者的需要,订购读者各不相同的图书资料。本着构建学科知识服务平台,对读者提供多样信息咨询服务的宗旨[2],几十年来,作为国家科研创新的主体,各类科研院所都是情报知识的产生、创新的研发地,也是传播和交流情报的主要链接,开发文献资料研究,为本单位的日常科研工作服务[3]。我们在工作中一直尝试扩大服务领域,创新服务形式,拓宽服务渠道,探索出了一些符合本专业和本单位实际的图书馆服务模式。
2.1 编辑年报,确保防治、科研过中一次文献的完整
年报初创于1956年,图书馆组织专门业务人员,每至年终收集各课题组、项目责任人的科研课题和防治项目的书面总结、实验报告、流行病学调查等未公开发表资料,按照病种类别,编目排序,根据内容多寡,每一年或不定期汇编成一册,截止到2004年,共编辑文献1300余份,近5000万字,凡22册。此《年报》供本单位科技人员参考学习外,还用于各级防疫机构有关专业技术人员的交流。
《年报》虽然为一份内部资料,但其实用性强、科研价值高。据《年报》记载,山东省境内流行寄生虫病多达30多种,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先后在1958年、1983年和1988年率先消灭了黑热病、丝虫和疟疾,在全国寄生虫病防治工作中,取得了“三连冠”的成就。这些业绩的所有原始性防治和科研的材料,都完整第收录在了《年报》的章节里。同时,还收录了腸道寄生虫病的临床治疗、现场防治、流行病学调查等一系列详尽的资料,为指导后期了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留下了宝贵资料。
2.2 创办内部刊物
改革开放初期,为适科技文献资料传播的需要,图书馆成立了编辑委员会,创办了《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在全国各专业机构征集稿件,付梓印刷后,在国内防疫机构、研究所、大中专院校交流,有效地推动了我国寄生虫病教学、医疗、防治和研究的快速发展。此刊物每期56页,论著、简报、防治经验等栏目齐全,4年间,出版4卷14期,刊登各类文献资料近400篇,涉及33种寄生虫病资料,停刊30年来,图书馆珍藏的装订本仍受到借阅者的青睐,充分体现了其学术价值。
2.3 创办《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和《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上世纪80年代,全国寄生虫病的防治呈现了鼎盛阶段,各种寄生虫病的防治、科研和临床医疗都进入了新阶段,寄生虫病的流行、监测和科学研究成果累累,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资料急于发表或公布,但国内相应专业的期刊如凤毛麟角,成为制约科技文献资料发表的瓶颈。我馆及时将这一信息反馈主管部门,在国家卫生部、科委和山东省卫生厅的关心、支持下,于1988年创刊国家级公开发行的刊物《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为图书馆的业务发展和进一步服务读者建立了一个崭新的平台。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为国家级学术类期刊,办刊宗旨就是寄生虫病的防治和研究,1988年-2001年为季刊,2001年-2005年为大16开本、双月刊。刊载的文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各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重大项目、国家863科技公关项目、院校、厅局级科研项目论文占40%左右。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在《中国科技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全文上网。为“中国基础医学核心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所在文献亦继续被上述国内外检索性期刊和数据库收录。后期的影响因子一直在0.422以上,后期超过0.500。先后编辑文献资料共18年(卷)83期,刊登的我国各地发表的寄生虫病文献4395篇。
在这个期刊上发表的文献,《质粒型pBF4DNA探针用于疟疾的诊断研究》1994年获山省期刊优秀文章编辑一等奖;《恶性疟原虫疫苗的研究》1995年获省期刊优秀文章编辑一等奖;期刊在2000年山东省自然科学技术期刊优秀奖;2001年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一等奖、《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优秀奖;2002年,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2003年,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奖、2004年山东省科技期刊优秀奖;2006年“《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在我国寄生虫病防治中的作用研究”,获山东省科技情报科学技术一等奖。
随着疾病谱的改变,基础医学部分学科的也进行了整合,人体寄生虫学划入了病原微生物学,为适应学科的改变,2006年,《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更名为《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办刊至今,不断拓宽了业务渠道,文献层次和订阅量都保持在较高水平,影响因子不断攀升,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2016年我国科技期刊有关指标的统计结果显示,《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核心影响因子为1.044。另据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2016版)》,《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复合影响因子为1.129,综合影响因子为1.046,基础研究类影响因子为1.006。相继被确定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基础医学类核心期刊”、“中国生物医学类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六版和第七版基础医学类)[4]。
2.4 编纂《寄生虫病文献目录》
在20世纪80年代,寄生虫病文献资料分布在林林总总的几百本期刊上,读者查阅很不方便。为了加强我省寄生虫病学术信息交流,更好地服务于防治、科研和教学工作,特此编纂了《寄生虫病文献目录》,供各地卫生医疗单位查阅资料参考。在那个信息检索及不发达的年代,文献目录为广大借阅者提供了快捷的途径。
《寄生虫病文献目录》是根据当时图书馆订阅和交换收藏的期刊中搜集词条,包括国内期刊250种,国外期刊150种,以及较重要的内部资料所刊载的寄生虫病及有关文献。按照原虫、蠕虫、医学昆虫、其他类分目,血吸虫病及我省目前或尚未发现的寄生虫病未包括在内。同时还规定,为方便各单位和个人对文献资料的需要,凡我馆收藏资料,均承担对外复制,并代译原文。
《寄生虫病文献目录》为逢双月出版一期,共出版50期,文献目录词条5万余。目前,过往的期刊仍然发挥着知识宝库的作用,在电子数据库查阅不到的文献资料,通过文献目录,依然可以在书库中查到,为数据库和信息化提供了补充作用。
2.5 编纂文献资料专辑
1962年,山东省黑热病防治取得了决定性成就,疾病得以消灭,情报资料室征集50年代全省黑热病的防治经验和实验报告34篇,集成《山东省黑热病防治研究资料汇编》;在丝虫病防治过程中,文字资料和照片更为丰富,随着该病被消灭,1983年《山东省丝虫病防治与研究(初稿)》出版;1988年,疟疾的防治达到了基本消灭的效果,由此而形成的文献资料专辑《山东省疟疾防治与研究》编辑出版。这些专题文献专辑里,收录的均是我所乃至山东省消除黑热病、丝虫病、疟疾的现场流行病学报告、实验室报告、年终课题总结,反映的是每一个病种被控制、消灭和消除的实践历程和技术方案,是一套套详细的实践经验,专业图书馆的文献具有不可再生性,必须进行全面、完善和长久收藏[5],这也是寄生虫病的防治事业不可多得的一次文献。标志着山东省实现了在全国率先消灭了黑热病、丝虫病和疟疾的优异成绩。
2.6 声像资料和电子数据库制作
为了配合山东省寄生虫病的防治,图书馆在做好图书、期刊的訂阅管理的同时,除进行了文字方面的记载和结集出版,还开展了声像资料了录制和整理。几十年来,共录制影像资料20多部,挂图、幻灯、照片资料3万多帧,不但是我馆的宝贵财富,也成为我馆独特的服务形式。2006年,还把纸质版《年版》扫描制作成电子版数据库,方便了科技人员的网上查阅。
我馆特有的服务方式,充实了专业图书馆的内涵。不过,即便是专业图书馆,也有不具备的文献资料[6],这就需要密切与各省份、各馆际间的业务交流,增强信息共享,促进了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在不同程度上,加快了山东省寄生虫病的消灭速度。为专业图书馆的服务渠道和业务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新道路,也为专业图书馆开展文献资料的管理和利用提供了参考。
2.7 服务于人才培养
我所是省级科研单位,承担着研究生培养和教学示范任务。图书馆充分利用馆藏图书资料和现代数据库的信息资源,在课题申报、立项、实验过程中,以及结题、鉴定、成果申报等各个环节全程服务。近几年,获得了多项国家级课题、省部级课题和世界卫生组织的合作项目;在研究生培养方面,更是做好资料查询、复制、查重等,凸显了专业图书馆在科研单位的重要作用。
3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 互联网时代对专业图书馆的改变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媒介传播方式发生了变化,电子读物和期刊数据库成为主流。图书馆紧跟读者和市场的需求,不再以收藏纸质版图书和期刊为单一目的,而是兼容并蓄,全方位开拓发展,斥资购买多家中外文电子数据库,对于年代久远的内部资料,纸质版已经严重腐朽或退化,但这部分文献资料又有查阅需要,图书馆不惜人力也扫描成电子版,方便了读者的阅读,为疾病的研究提供了支撑。
3.2 纸质版图书期刊订购逐年缩减
经费的逐年减少,纸质版图书期刊订购越来越收到限制,也是制约专业图书馆发展的瓶颈。为了节约开支,把有限的经费用到最需要的中文电子数据库购买上,缩减非专业报刊、期刊的订阅量,对专业图书期刊,也是选择必须的种类订购。如在本专业领域内SCI影响因子较高的外文期刊和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再就是根据防治研究或课题跟进需要,有的放矢地选购图书和订阅期刊。
3.3 擴大馆际之间的交流及期刊交换范围
寄生虫病的分布省份多在南方各省,各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是承担该项工作的业务单位。我馆从20世纪80年代就跟这些省份的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寄生虫病防治机构建立了良好业务关系,除交换各馆内部资料外,还互通有无,复制一些前沿的科研资料和图书资料。
我馆编辑出版先后编辑出版发行的《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和《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均属于中华预防医学系列杂志,该系列杂志有69种期刊,我们跟多数有相关学术背景的杂志建立了交换关系;在130多种中华医学系列杂志中,也有部分建立了交换机制,对于《中华医学杂志》,则从1956年起至今订阅,已经成为馆内时间最久、连续性最为齐全的期刊之一。馆际间的内部资料和与杂志社间期刊的交流、交换,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弥补了订阅种类的不足,丰富了馆藏数量,为专业技术人员汲取信息和知识做好了后勤保障工作。
3.4 人员不足
同其他图书馆一样,我们这个专业图书馆也有人员不足的困局,所不同的是,在公共图书馆,一般图书馆学或情报资料专业毕业的技术人员就能胜任日常性工作,但在专业图书馆内,除了要求具有图书馆的管理专业外,专业图书馆员应具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有创新精神,才能承担专业馆藏的建设[7],同时,还需要一些具有医学、生物工程、计算机编辑技术等其他学科的技术人员。由于图书馆的专业特点和工作特点,出成果难、坐冷板凳,许多年轻有为的知识青年不愿来这种科室工作,也是专业图书馆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专业图书馆要采用各种激励措施,调动现有人才的积极性,使自己的专业技能不断提高[8],以吸引更多的各类专业人才充实到专业图书馆的队伍中来。
【参考文献】
[1]杨竹颖.专业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5:3-4.
[2]梁晓贺,周爱莲.专业图书馆科学化服务团队建设模式探索[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5,(27)11:189-192.
[3]周月阳.专业图书馆对科技情报的管理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6):182-183.
[4]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编辑部.《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影响因子突破1.0[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6,11(10):封三.
[5]徐庄.专业图书馆为行业发展服务问题的探讨[J].吉林建筑大学学报,2017,34(4):117-120.
[6]徐建晖.网络环境下专业图书馆用户信息服务探究[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7,1:51-54.
[7]何党婵.试论专业图书馆的馆藏文献资源建设[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21:117-119.
[8]刘水.专业图书馆人力资源开发中的文化运作方式[J].人力资源管理,2017,02:41-42.
下一篇: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方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