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始于好奇,终于严谨
在“清华”学医其实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儿。众所周知,医学并非“清华”优势所在。清华大学医学院仅有20余年的历史,清华大学具有历史意义的教学医院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建院尚不足5年,与所谓的“医学部”——北京协和医院之间的“爱恨情仇”也为人津津乐道,甚至生命学院与医学院的几个专业也让大家傻傻分不清楚。所以我很庆幸有这样的机会来诉说我与“清华”的情缘,将医学院的故事讲给你们听。
“清华学堂”
“清华”的学术氛围与其历史底蕴自然无须我多言,事实上校园里的每一方土地、每一片砖瓦都有时间赋予你我与它们互动留下的印记。
我对学校的图书馆情有独钟。老馆古朴而厚重,大部分座位都没有电源插座,是同学们专注于学习微积分、线性代数或是品读一本书最浪漫的去处;逸夫图书馆有着它独特的时代气息,建筑设施新旧参半,室内冬暖夏凉;人文社科图书馆与我相伴最久,研读间里留下了我上蹿下跳备考医学专业课的身影;后来建成的北馆,座椅延续了老馆的历史韵味,也人性化地添加了电源插座,每一个角落都窗明几净,一跃成为众多好友的自习首选地。
医学院内的生命医学图书馆,阅览室24小时向我们开放。考试周总会在这里遇到熟悉的面孔,建立起“原来你也在这里”的革命情谊,而对面咖啡店的燕麦酸奶和扁豆焖面也成了“刷夜”的标配。
与“隔壁”的爱恨情仇
有一种互黑,叫作“清华”“北大”;有一种友情,叫作隔壁只能我们黑,别人谁骂都不行。
坐落于“宇宙中心”五道口的两所称兄道弟的高校,一所叫“清华”,另一所叫作“隔壁”。“北大”医学部历史悠久,其附属的众多医院实力雄厚,可以说在医学领域,“清华”明显不占优势。
面对后起之秀,“北大”医学部给予我们的友好态度令人起敬。我们部分专业课(药理、病理等)的某些章节会外聘“北大”的老师,甚至有些课程,如寄生虫学会采取同步合作教学的模式,因此我们得以领略到老师们不同的教学风采。
此外,我与“北大”还有很多故事。曾经在一个吃完热气腾腾的涮肉的冬夜,借着羊肉带来的暖意与胆量,我与闺密来了一次“夜袭”。一路高歌,放声吼着歌词不明的旋律,在漆黑的夜路上竟没被当作异类看待。我们在冰冻数尺的未名湖上打起了清牮拳,没心没肺地哈哈大笑。记忆里带着些年少不知愁滋味的轻狂,也有酒逢知己千杯少的豪情。
始于好奇,终于严谨
在“清华”,科研是医学教育投入较大的一个方面。从大二起,我们便会申请加入医学院自己感兴趣的实验室。我们用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享受在不同实验室做实验的乐趣。我在大二时受“人体胚胎及发育生物学”这门课的影响,对胚胎充满好奇,便加入了人体生殖实验室,了解最新的胚胎重编程技术,对减数分裂有了新的认知。后来学习了变幻莫测的免疫学,也对这个有太多未知的领域产生过探究的欲望。再后来,接触到基因序列分析,又发现从大数据的角度去看待和分析一些临床和科学问题,常常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我尝到过解开奥秘的欣喜,也体验过半途而废的失落。对于一个科研工作者而言,有很多必备的素质,严谨一定位列其中,且不可小觑,因为只有从开题起的每一步都有坚实的支撑,科研探究的结果才有足够的说服力。“清华”医学院不遗余力地提供资源,使我们在实验室中得到训练和指导,成功或失败的经历,都积淀为成长过程中的一笔财富。
医学之于“清华”,医学之于你我
当我第一次听说医学实验班时,最吸引我的便是其“独一无二”。例如“3+2+3”学制采用小班化教学,学生能享受丰富的教学资源。“独一无二”这四个字究竟意味着什么?实际上它在意味着创新和无限可能的同时,也意味着风险,意味着一切未知。
当我三年前加入医学实验班的大家庭时,无疑是彷徨的。那一年我们的第一届学长学姐刚刚完成在美国匹兹堡大学两年的科研训练,带着学术成果凯旋。第一届归国报告会上实验班的创始人施一公教授慷慨激昂,描绘着医师科学家的光辉蓝图。那一年我们边埋头学习数理化边抱怨它们与医学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不知作为“清华”新百年建設核心的医学会有怎样的未来。
直到离开,我才真正意识到,“清华”赋予我们的,是博大的胸怀,是宽阔的舞台。一方面,我们接受生命学院和医学院的联合培养,生物基础知识过硬、医学基础知识丰富的教授给予我们谆谆教诲;另一方面,学校鼓励跨学科合作,例如在生物信息学领域,我们与自动化系、计算机系有着密切的合作。我们接受权威的基础理论教学,任课老师中有科研成果无数的大牛,也有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师;我们参加专业的科研训练,用两年的时间锻炼思维和操作;我们接受出色的临床指导,与协和医院的合作是提升临床能力的一大保障。
如今的我站在了三年的一个节点上,完成了基础医学知识的学习,即将奔赴国外用两年的时间钻研科研,为归国后的临床训练做坚实的准备。至此我也将暂别“清华”,暂别这个让我从一个对未来抱有犹疑的高考生,蜕变成行走在医学道路上自得其乐的医学生。我想我会怀念与果蝇和小鼠相伴的日日夜夜,怀念掩映在绿荫中的解剖小楼。但不可否认的是,医学生和“清华”人的双重身份为我的求学之路增添了别样的色彩。
Tocuresometimes,torelieveoften,tocomfortalways. 这是长眠在撒拉纳克湖畔的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有时是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最初我选择学医,既是出于对生命的好奇,也是希望在健康上给予我最爱的人们一些支持与帮助,更希望尽绵薄之力为医学做出一点儿贡献。走过三年,我初心未改。
@“清华”的N次方,清华大学医学院
“清华”大学特别重视体育教育,推崇“至少健康地为祖国工作五十年”。新生入校要进行体能分班测试,军训有20公里武装拉练,还有赤足运动会,学校鼓励学生参加马拉松。每学期都有3000米体育考试,一两年下来发觉身边有各种“魔鬼筋肉人”。9号楼旁边的东操场一直到深夜都能听见绵延不绝的锻炼声。
@龙宇,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