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式教学在医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摘 要] 医用生物学是比较抽象的学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经常感到厌恶,而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合理地利用病例进行教学活动,那么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多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因此,就如何在医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采用病例教学法进行相应的研究。
[关 键 词] 病例式教学;医用生物学教学;初探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31-0163-01
医用生物学是一门非常关键的医学基础性学科,这一门课程的内容比较复杂,同时内容又比较抽象,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多学生表现得非常吃力。而对教师来说这一学科教学要求比较高,任务比较重,而采用病例式教学则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学习,从而强化其实际运用能力。
一、病例教学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
在进行医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往往是从微观角度来探索生命的活动轨迹,而临床病例往往都是在医用生物学基础之上出现的。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对病例进行深入探讨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对其产生的机制做出合理的判断,同时从基因学角度对其进行诊断并治疗,由此可见病例与医用生物学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二、病例教学融合医用生物学教学的重要性
医用生物学中的理论知识比较的复杂,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多,因此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记忆,而这样的记忆过程是非常枯燥的。从大量的教学实践来看,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表现出来强烈的厌学情绪,而导致这一情况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方面,很多学生认为这一课程的理论性太强,很难被运用到临床实践,另外一方面,传统知识讲授注重的是理论学习,而没有关注知识的实际运用,结果导致学生仅掌握理论而不知所用。将病例教学融入生物学中,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解决临床问题的机会,这就让学生能合理地利用相关理论知识,从而使学生的兴趣得到极大的提升。
三、病例式教学的具体实施
(一)合理寻找病例
在医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合理采用病例式教学必须要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同时根据教学目标等进行合理的病例选择,并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问题设计。当然所选择的病例必须要遵循真实性基本原则,在难度和数量方面也必须要适中,依托病例,吸引学生进行研究并讨论。
(二)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
在开展医用生物学教学课程之前,教师首先应当对课程内容框架以及病例式教学方法进行明确。在课前教师应当就教学基本目标、内容以及相应的要求进行详细的介绍,同时将相应的病例告知学生,让学生能够用充足的时间来寻找相应的文献资料,就病例进行讨论研究。
(三)病例式教学的具体课堂实施
简单来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现病例式教学应当由三个基本的步骤构成。首先是病例的引入,通常来说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当在本次授课结束之后就布置下一次的病例教学内容,并将学生进行分组,从而让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研究。
四、病例式教學在医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应用的注意点
(一)教师的综合素养必须达到要求
在进行病例式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涉及医用生物学方面的一些内容,同时还涉及临床病例相关的内容知识,包括病例的临床特点、病例诊断以及相应的治疗等。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精通医用生物学方面的知识,同时还必须要具备一定的临床诊断经验,并且还需要具备扎实的教学功底,能灵活地把握课堂氛围,并通过合理的引导让学生能进入讨论的状态中。教师还必须及时了解当前专业发展情况,将最新的技术知识和相应的理念引入课堂教学中来,因此在医用生物教学中引入病例式教学必须要选择能力和素质过硬的教师。
(二)病例选择需要满足教学需求
将病例式教学引入医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课程需求合理地选择病例,同时还要对相应的问题进行合理的设计。在进行问题讨论环节设计的过程中,应当选择具有典型性的病例,这也是开展病例式教学的关键所在。
(三)病例式教学与传统教学的结合
在进行医用生物学教学的时候,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资料查询并探讨,这会占用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这会导致一些学生认为自身的学业负担加重,尤其是一些懒散的学生更是表现得非常差,从而影响最终的结果。因此,虽然说病例式教学的初衷和效果是好的,但是并不是万能的,需要教师与传统教学结合在一起,通过多种方法融合,才能使课堂更加合理。
总而言之,医用生物学教学中采用病例式教学是不错的选择,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研究能力。而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在,不能仅仅局限于某一种方法,要实现多方法融合,这样才能使课堂变得更加灵活。
参考文献:
[1]娜迪拉,张丽,古丽阿依木·阿不力孜.病例式教学在内分泌科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14):39-41.
[2]吴遵秋,龙月蓉,马小平,等.病例式开放式教学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效果[J].贵州医科大学学报,2017,42(3):365-367.
[3]丁淑琴,徐广贤.病例式教学在临床寄生虫学检验理论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6(45):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