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肺利水方治疗顽固性腹腔积液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 观察宣肺利水方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1名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两组;在两组采用经典西医治疗基础上,治疗组采用基本方(桔梗、前胡、苏叶、杏仁)加减:气虚者加太子参、黄芪;脾虚者加炒山药、炒白术、薏苡仁;阴虚者加猪苓、滑石;湿热者加炒黄芩、黄柏、垂盆草。水煎汁后早晚分服。半个月为一个疗程,两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 两组显效率57.1%,有效率33.3%,无效率9.6%。结论:宣肺利水方加减治疗顽固性腹腔积液疗效可靠,值得推广。
【关键词】顽固性腹水;宣肺利水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6-0087-02
我国是慢性乙型肝炎是高发地区,随着慢性肝细胞炎性破坏后再生导致假小叶形成。大量假小叶是肝硬化形成基础,肝硬化慢性进展后可形成腹腔积液导致肝硬化失代偿。临床上有部分长期腹腔积液患者在基本的补充白蛋白以及利尿治疗效果不佳。针对如此情况,笔者根据传统医学治疗水肿三法: “开鬼
门” “洁净府” “去菀陈莝”采用选择宣肺利水治疗原则治疗顽固性腹腔积液,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现通报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共计41名患者,均为我科住院患者或者出院后门诊治疗患者,临床诊断符合顽固性腹腔积液诊断标准〖1〗:持续大量腹水 6 周以上,经限钠、给予高剂量利尿剂及补充清蛋白等治疗效果不明显,高度腹胀, 24 h 尿量<500 mL, 且除外肝细胞癌, 治疗前无肝性脑病、腹水感染、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其中治疗组21名(其中女性9人,男性12人,平均年龄51.7±11.2岁,病程8.1±2.5月),对照组20名(其中女性9人,男性11人,平均年龄50.9±12.3岁,病程7.9±3.0月),两组年龄、性别、病程采用统计学比较(P>0.1),无明显差异,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所有两组患者均采用西医经典补充白蛋白(A<28g/L)、以及利尿(呋塞米)以及补充电解质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汤剂采用宣肺利水治疗原则,使用中药基本方(桔梗12g,前胡9g,苏叶9g,杏仁12g)加减:气虚者加太子参15g,黄芪15g;脾虚者加炒山药15g,炒白术15g,薏苡仁15g;阴虚者加猪苓12g,滑石12g;湿热者加炒黄芩6g,黄柏9g,垂盆草12g。上述诸药,水煎汁400ml,早晚分服。半个月为一个疗程,两个疗程后观测病情。
3、观测指标和统计方法:监测患者治疗前后腹围,24小时出入量以及生化检查中白蛋白、转氨酶、总胆红素、电解质。收集具体数据,进行分析,数据比较。两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计量数据采用X±S,组间资料采用T检验,计量数据采用X2检验。P<0.05提示两组有显著差异。
4、数据分析:
4.1治疗前后两组肝功能以及电解质数据分析:治疗前治疗组对照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5);治疗后白蛋白(A)、谷丙转氨酶(AST)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总胆红素(TBIL)两组治疗前无差异,治疗后两组之间有差异(P<0.05),两组之间有差异。电解质血钾、血氯之间差异不明显。
4.2 两组治疗前后腹围以及24小时尿量以及B超检查腹水深度比较:治疗前治疗组对照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5);治疗后24小时尿量,B超检测腹水深度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腹围两组治疗前无差异,治疗后两组之间有差异(P<0.05),两组之间有差异。
5、有效率比较:两组有效率比较参照2012年度《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规范专家共识意见》(1)显效:腹水及肢体水肿大部分消退,B 超检查腹水减少≥50%;症状明显改善,腹胀明显减轻,每日尿量1000mL 以上,体重减轻2kg 以上,或腹围缩小>5cm。(2)有效:腹水及肢体水肿有所消退,B 超检查腹水减少<50%;症状略有改善,腹胀略减轻,24 h 尿量不足1000mL,体重有所减轻但<2kg,或腹围缩小>3cm 但<5cm。(3)无效:腹水、体重、腹围、症状无改善或加重者。两组之间数据比较,经过数据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
肝硬化失代偿属于祖国医学之“鼓胀”范畴,所涉及的脏腑主要是肝脾肺肾;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肾失气化是形成鼓胀的关键病机。病程久者多涉及肺,肺失宣肃顽固性腹腔积液的重要因素肺为水道的上源,主气机;肺失宣肃,气化失司,可能出现小便不出等疾病。传统的西医多采用利尿剂强行利尿治疗,长期可能会引起肾脏功能异常。《素问·汤液醪醴论》提出治疗水肿三法:“开鬼门”“洁净府”“去菀陈莝”。治疗以宣发肺气,肺气得宣,则小便得利。桔梗开宣肺气,杏仁下气平喘,苏子除痰降气,降气祛痰。三降一升,气机通畅,气化得司,水湿自行。更辨证佐以补气虚者之太子参、黄芪;健脾之炒山药、炒白术、薏苡仁;补阴虚之猪苓、滑石;清热之炒黄芩、黄柏、垂盆草;共奏宣肺利水之效。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 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华传染病杂志 2001 , 19( 1) : 260 。
[2]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 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规范专家共识意见 北京中医药 2012,32(11):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