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12年开封县疟疾疫情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开封县1998~2012年疟疾疫情动态,探讨开封县疟疾防控效果,为实现消除疟疾目标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998-2012年开封县疟疾患者、疟疾灶点处理、“三热”病人(临床诊断为疟疾、疑似疟疾及不明原因发热者)和蚊虫密度监测等疟疾监测资料,用流行病学和统计学方法,对疟疾疫情进行描述和统计分析。结果:1998-2012年,开封县共血检监测“三热”病人62521人,检出疟原虫阳性者26人,阳性检出率为0.04%。本地感染病例15例,外出返乡人员感染者11例,分别占57.69%、42.31%。全县疟疾发病率0.23/10万,疟疾患者以当地病例为主,输入病例次之。没有出现死亡病例。结论:按照《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的消除疟疾标准,开封县已进入消除疟疾的巩固阶段。按照现行疟疾防控对策实施下去,开封县能如期实现消除疟疾目标。
【关键词】疟疾;疫情分析;消除疟疾
开封县属于暖温带大陆气候,年平均气温14℃,平均年降水量627.5毫米,适合疟疾媒介按蚊孳生,主要传疟媒介为中华按蚊。20世纪60年代初和70年代初开封县曾发生两次暴发流行,最高发病率为31.85%。经过多年艰难防治,于1986年达到部颁基本消灭疟疾标准,并通过检收[1]。1992年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基本消灭疟疾地区流行特点和监测方法研究》课题在开封县实施,从此开封县按照国家和省疾控中心的相关要求开展疟疾监测工作,现就开封县1998-2012年疟疾疫情分析如下。
1 内容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虫媒监测资料、疟疾发病资料来源于疟疾疫情和监测报表,人口资料来源于统计部门。
1.2 病原监测
县级医疗机构和乡级疟疾镜检中心对“三热病人”病人血检疟原虫,血检率占乡(镇)总人口的2%以上。以血检疟原虫阳性者为疟疾确诊病例。以外出返乡人员和外来人员为重点病原监测对象。
1.3 病例处置
对临床诊断为疟疾病例及血检疟原虫阳性病例,按我国《抗疟药使用原则与用药方案》进行正规治疗,并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和随访。
1.4 疫点调查
收集疫点相关资料,采取逐户走访的方式进行病例筛查,对2周内有发热史者采集血标本,进行疟原虫镜检,了解人群的疟原虫带虫情况。
1.5 疫点处置
对新发现的病例和带虫者采用与病例相同的抗疟疾治疗方案进行治疗,以清除可能的传染源。对疫点内群众开展健康教育、实施媒介控制等措施。7日内完成疫点处置工作。
1.6 病例分类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将病例分为本地感染病例(在本县区域感染)、省内感染病例(在省内非本县区域感染)、国内感染病例(在国内非本省区域感染)和境外感染病例(在国外感染并返回本县的病例)。
1.7 统计分析
建立Excel数据库,用SPSS for Windows Ver.11.5软件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疟疾发病情况
开封县1998-2012年共报告疟疾26例,无死亡病例发生,详见表1。疟疾病例以当地农民为主,其次是境外务工人员,其构成见图1。26例疟疾分布在12个乡镇、24个行政村、26个自然村。其中15例本地感染疟疾分布在7个乡镇、13个村委、15个自然村,呈高度散发。
26例疟疾病例中间日疟20例、恶性疟5例、混合感染(恶性+间日疟)1例,分别占76.92%、19.23%和3.85%。本地感染的15例疟疾病例均为间日疟。
2.2 病例分类
26例疟疾病人中,本地感染15例,占57.69%;境外感染6例,占23.08%;国内感染3例,占11.54%;省内感染2例,占7.69%。境外感染病例主要是从非洲安哥拉、尼日利亚和巴基斯坦的返乡人员;国内感染病例主要是从海南务工的返乡人员。
2.3 年龄及性别分布
26例疟疾病人中,男性20例,占76.92%;女性6例,占23.08%,男女性别比为3.33:1。30~60岁年龄组都有发病,最小年龄19岁,最大年龄82岁。详见表2。
2.4 发病季节分布
表3显示:本地感染疟疾的季节分布基本和疟疾的自然流行规律一致,每年的6~10月份为流行高峰,随蚊虫的活动而变化。输入疟疾病例受本地季节影响较小,没有明显季节性。尤其在基本消灭疟疾后期,流动人员不断增加的当代,疟疾的流行季节更不分明,从总体来看,除2月、11月、12月以外的各月份都有病例发生,3~10月份的发病率经统计学处理,其每月发病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Ρ>0.05)。
2.5 发病率及流行趋势
开封县15年间本地感染病例疟疾发病率为0.13/10万,疟疾总发病率为0.23/10万,其发病率2000年最高,为0.98/10万;其次是2012年,为0.51/10万,其他年份都维持在0.5/10万以下。
表2 1998-2012年开封县疟疾病例年龄性别分布情况
2.6 病原监测
15年共监测“三热”病人62521人,检出疟原虫阳性者26人,阳性检出率为0.04%。其中监测不明原因发热者61761人,未检出阳性者;监测疑似疟疾737人,检出阳性疟疾3人,阳性检出率为0.41%;监测临床诊断疟疾病例23人,检出阳性疟疾23人,阳性检出率100%。检出的疟疾病例以感染间日疟原虫为主,占76.92%,见表4。
表4 1998-2012年开封县不同疟疾病例血检结果
2.7 疟疾发病特点
26例疟疾病人73.08%为初发病人,19.23%为复发病人,7.69%为复燃病人。本地感染病人中,93.33%为初发病例,6.67%为复发病例,没有复燃病人。
表5 1998-2012年开封县疟疾病例一般特点
3 讨论
疟疾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寄生虫病。我国于2010年制定了《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要求到2020年全国实现消除疟疾目标。按世界卫生组织划分,把消除疟疾划分为控制、消除前、消除和巩固等4个阶段 [2],从开封县的统计结果来看,开封县自2009已进入消除疟疾巩固阶段。
监测显示,1998-2012年开封县疟疾平均血检阳性率为0.040%,其中监测不明原因发热者未检出阳性病人,监测疑似疟疾患者,疟原虫阳性检出率为0.41%;临床诊断为疟疾病例的血检阳性率100%。可见对临床诊断为疟疾病人的监测意义非常重大,88.46%的确诊疟疾都是从临床诊断疟疾检出的。其次是血检疑似疟疾,对不明原因发热者的血检意义不大。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国内外人员的流动日趋频繁,开封县农民工流向国外的比例也在不断增大,尤其是到非洲和东南亚等地从事路桥建设、水电安装等人员不断增多。而非洲等国家经济落后,出国劳务人员防蚊设施较差,感染疟疾风险较高,感染疟疾后又得不到规范治疗,常呈带虫状态[3],他们一但返回,就会造成疟疾传播。
世界卫生组织(wH0)发布的2009年世界疟疾报告指出,2008年共有108个国家流行疟疾,全球疟疾病例数2.43亿,其中非洲病例占85%,东南亚区占10%,东地中海地区占4%[4]。可见,全球疟疾传染原主要在非洲国家,传染原存在,就会有输入性疟疾病例,就会影响开封县疟疾疫情的稳定,也一定会给如期消除疟疾增加难度[5-6]。
在我国,恶性疟疾仅分布于云南省的部分县(市),其他地区报告的恶性疟病例均属于输入性病例[7],输入性恶性疟已成为我国疟疾消除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8-9]。从表3及输人的6例恶性疟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资料看,开封县输入疟疾疫情高低主要与务工人员回国时间有关,回国人员较多时,病例相对集中,反之亦然,因此我们认为应加强境外务工回归人员的监测和管理,摸清到高疟区务工人员的数量,掌握他们回归的时间,对回归农民工及时采血和镜检,对阳性病例和可疑病例给予正规治疗,及时治愈传染源,防止输入性病例扩散。
开封县基本消灭疟疾后,持续采取了疟疾病例侦查为主的净化疫区措施,疟疾发病率稳定在最低水平。从表1可以看出:2009年以来连续4年未发生内地感染病例,虽然输入病例不断增多且广泛散在发生,同时存在初发病例、复发病例和再燃病例,但在开封县没有造成疟疾传播、暴发和流行,证明开封县自1986年达到部颁基本消灭疟疾标准以后,所采取的一系列监测、救治、防控、宣教等措施是可行、科学、有效的,只要按现行疟疾防控对策实施下去,开封县有望于2020年以前提前实现消除疟疾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地方病防治局.疟疾防治手册[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270-277.
[2]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Elimination of malaria/ World malaria report[R].2009:45-47.
[3]郭传坤,黎军,李锦辉,等.广西疟疾流行现状及消除疟疾可行性分析[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3,25(1):38-39.
[4]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orld Malaria Report 2009[M].Geneva:WHO Press.2009.
[5]王蔚茹,孙湛,耿兴义,等.2005~2010年济南市疟疾疫情分析[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2,7(2):142-143,154.
[6]刘颖,钱丹,邓艳,等.2010年河南省疟疾疫情分析[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1,6(12):922-923.
[7]周水森,王漪,李雨,等.2010年全国疟疾形势[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1,29(6):401-403.
[8]高琪.我国消除疟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1,23(4):347-349.
[9]汤林华.输人性疟疾的诊治与管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3,14.
[责任编辑:汤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