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医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观察
对照组和治疗组均有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的是常规西医治疗方式,治疗组使用的是中医治疗方式,并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治疗组经过治疗后,临床治愈率统计为62%,治疗有效率统计为92%;对照组的治愈率为40%,治疗有效率是72%。经过对比分析,中医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要比西医组优秀,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疗慢性胆囊炎临床中的效果突出,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中医治疗方式。
【关键词】中医治疗;西医治疗;慢性胆囊炎;疗效分析
慢性胆囊炎属于胆囊疾病,因结石、炎症等原因而发作,患者如果不积极接受治疗,则会导致病情反复,慢性胆囊炎患者还会逐渐演变成急性胆囊炎,如果不完全治愈,很可能会导致后遗症的存在。慢性胆囊炎患者临床中的发作一般都是在进食后以及夜间,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症状,该症状会延伸至后背。长期不进行治疗,则会发炎,导致难以治疗,治疗过程反复性比较大。人体胆囊因为刺激,纤维组织增生囊壁增厚,和附近组织粘连在一起,胆囊壁萎缩,囊腔闭合,胆囊的功能就会受到影响,严重的患者胆囊功能会完全丧失。目前,随着经济文化、社会环境以及生活方式等的改变,已有很多慢性胆囊炎病例出现,且患者的发病率也有不断上升趋势,给患者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此次我院就接收的100例慢性胆囊炎患者临床治疗情况进行了分析,对中医治疗的效果进行了探讨,根据研究我们开展此次的报道。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期间来我院接受诊治的慢性胆囊炎患者中筛选出180例进行研究分析,其中男性患者是98例,女性患者是72例,最小患者是25岁,最大患者是75岁,将所研究的患者进行了筛选抽样,共有100例,两组均为50例患者。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0例,平均(52.1±10.2)岁,治疗组有男性28例,女性22例,最小25岁,最大70岁,平均(58.2±9.2)岁;前者使用的是常规西医治疗,后者使用的是中医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比较分析,两组结果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能够进行比较分析。
1.2治疗方法
1.2.1治疗组 中医治疗方法。脾胃气虚型:中医用药:木香15g、甘草10g、陈皮15g、白术15g、人参10g、茯苓20g、砂仁10g、半夏15g。肝胆湿热型:中医治疗方法:疏肝利胆,清热解毒。中医用药:甘草10g、山栀10g、大青叶20g、川楝子10g、柴胡15g、茵陈30g、金钱草30g、公英20g、郁金15g、元胡10g。阴虚湿郁型:中医用药:陈皮10g、泽泻10g、知母10g、白芍15g、麦冬10g、生地黄10g、太子参10g、绿萼梅15g、丹皮15g、大黄10g、枸杞子15g、沙参25g。
1.2.2对照组 西医治疗方法。对照组使用常规西医治疗,主要是使用西药进行利胆消炎治疗。患者口服保胆健素、消炎利胆片、50%的硫酸镁、清肝利胆口服液等药物,一日三次,并且为患者提供了抗生素消炎治疗,使用氨苄青霉素治疗,疗程1至2周;如果患者感染了幽门弯曲菌,需要增加阿莫西林治疗,一日三次,单次口服0.5克;对有寄生虫患者进行驱虫治疗。
1.3数理统计法
将治疗组与对照组二组的数据进行比较,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说明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对比分析,中医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要比西医组优秀,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慢性胆囊炎在临床中的发病率比较高,患者在临床中发作一般都是在进食后以及夜间。人体胆囊因为刺激,纤维组织增生囊壁增厚,和附近组织粘连在一起,胆囊壁萎缩,囊腔闭合,胆囊的功能就会受到影响,严重的患者胆囊功能完全丧失。目前,随着经济文化、社会环境以及生活方式等的改变,已有很多慢性膽囊炎病例出现,且患者的发病率也有不断上升趋势,给患者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此次研究中,治疗组经过治疗后,临床治愈率统计为62%,治疗有效率统计为92%;对照组的治愈率为40%,治疗的有效率是72%。经过了对比分析,中医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要比西医组优良,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对比发现,西医治疗的效果不及中医治疗,中医治疗具有独特性,能够获得较高的有效率,针对症型来进行用药,根治性良好,患者不容易复发,而且中医治疗的安全性比西医治疗更高,副作用较小,因此是非常优秀的治疗方式。
总之,我们推介中医治疗方式为慢性胆囊炎患者的首选方法,可为患者的治疗效果提供保障,提高患者的根治率,明显改善患者病情,促进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幅度提升,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