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高校流体力学课程考核方式及实践环节改革探索
摘要 针对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流体力学大纲要求,考虑目前教学过程中课程考核方式单一和实践环节缺失的问题,作者对流体力学课程考核方式和课程实践进行改革,开展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和面向应用的实践环节,旨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流体力学 应用型高校 课程考核 教学实践
流体力学是研究流动物体运动规律的学科,在土木,石油,地质,安全,航空航天,船舶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也是我校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然而目前流体力学的教学大纲重点仍然是流体力学基本方程的推导和求解上,而计算流体力学的应用只做简单介绍。同时,由于缺乏面对工程问题的教育,造成了流体力学课程学习难度大,学生学习积极性较低,实用性不强。另外,课程考核方式单一,仅闭卷进行期末考试,学生不仅没有获得流体力学的知识,更不知道如何对具体的流动问题进行模拟和分析,也不能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因此,迫切需要对现有流体力学课程考核方式和实践环节进行改革。
1存在的问题
1.1课程考核方式单一
目前我校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的流体力学为64课时,课程成绩结构为期末考试成绩占六成,平时成绩和期中考试各占两成,其中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均采用闭卷形式。而流体力学内容多,公式复杂,理论性较强,在出题时考虑到有些复杂公式学生记不住,不得不将相关内容忽略掉,因此试卷上仅考察相关基础知识和简单计算。学生也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应对考试,即使通过考试后也没有掌握流体力学的知识,不能灵活运用,更不会分析具体实际问题。这与目前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发展要求相背离,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1.2缺乏教学实践环节
目前该课程主要采用老师主讲为主,缺乏对学生运用软件解决工程问题的训练,同时授课教师也很难能接触到工程实例,这就好比闭门造车,学生在课堂上学了一大堆的理论公式和基本理论,但根本不知道这些理论用在什么地方,能解决什么问题。实践环节的缺失造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动手能力差,这也不符合应用型大学的发展要求。
2改革探索
针对以上两个问题,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和发展方向,作者从流体力学课程考核方式和教学实践环节进行改革探索,解决学生学习兴趣低,动手能力弱的问题,进而提高本课程应用性,以适应应用型大学的发展要求。
2.1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考虑流体力学课程本身特点以及闭卷考试中存在的问题,对期末成绩结构和考核方式进行改革。
(1)调整期末成绩结构:在现有的平时成绩、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的基础上调整为期中考试、实践成绩、小论文成绩和期末考试。具体比例分别为:期中考试占15%、实践成绩占15%、小论文成绩占10%和期末考试占60%。其中小论文要求学生留意身边的流体力学问题,例如旋转喷头的喷洒半径、高尔夫球为什么是凹凸不平的、倒啤酒或碳酸饮料时的气泡问题等等,让学生发现身边的流体力学现象,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分析,撰写一篇小论文,以此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成绩以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计算实例为参考。
(2)改变考试方式:对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的考察方式进行调整,采用半开卷考试方式进行,即允许学生带一张A4纸参加考试,但不能采用打印、复印和缩印,只能是自己手写。这样学生就不应再死记硬背复杂的公式,老师出题时也更加全面,更能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加深了学生对本课程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考试过关率。
2.2增加教学实践环节
(1)将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引入课程教学,授课时简单介绍计算流体力学的原理和方法,着重对Fluent的操作步骤做讲解,选取教材上的代表性问题进行数值分析计算,如喷口出流问题、室内污染物扩散问题等。通过典型例题让学生学会对软件的操作和结果的提取与分析,增强课程的应用性。
(2)采用专题教学讲解工程实际问题,采用校企合作模式开展教学,邀请具有丰富经验的企业人员来校给学生做专题报告。讲解面对工程问题时的解决方法,如何建立合理的力学模型,快速高效地解决问题。通过专题教学培养学生面对工程问题时准确建立力学模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课程结束后要求学生针对课堂上的某一工程实例,开展小组合作,采用Fluent软件进行分析和求解,并以此为依據给出学生的实践成绩。通过校企合作专题教学能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学以致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增强本课程的应用性。
3结束语
在应用型高校本科教育的背景下,对流体力学的课程考核方式和實践环节进行改革,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调整成绩结构和试卷考试方式;增加教学实践环节,引入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采用校企合作专题教学模式,提高本课程的应用性,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上一篇:科学史上伟大的会晤
下一篇: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地理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