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十髮的艺术生涯
1921年3月,程十髮出生在一个世代行医的乡村医生家庭。父亲程欣木婚后,在松江开设中医诊所,程十髮就出生在那里。母亲丁织勤是嘉善西塘人,和枫泾相隔不远。
家庭的环境对幼年时的程十髮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乃至影响了他的整个艺术人生。
启蒙程十髮的也只是极为普通的人物和画册,仅《芥子园画谱》而已,即使能见到唯一的一张任伯年的画,也是石印上色的。而这非常平凡而普通的画册却萌动了他的绘画潜能。除了家庭内部环境之外,社会的外部环境-江南的水乡文化,也使程十髮从中吸取了艺术生命的养分,直到他后来的连环画和中国画创作中,都鲜明地反映出了江南水乡的特色。
程十髮从出生到18岁来上海读书,一直生活在松江,日后他对松江的评述,也见证了土生土长的他对江南水乡文化的怀念。
1983年程十髮曾这样自述:“松江的环境也有一些特殊的意义。我住在这条小街上,有许多的手工业作坊,有用土法印彩的土布作坊、染坊,还有刻神像的店,还有水印木刻糊纸牌的店铺子,还有用脚踏的车床车一些木器玩具、用具等属原始的手工艺品店。这条小街上民间艺术的东西很多,小时候我就在这个环境里长大。”
江南水乡的乡土艺术孕育了程十髮的绘画艺术,程十髮的作品中处处呈现出江南风味。
《芥子园画谱》是初级教材,水乡文化是素质培育,从中看出来程十髮还是以自学为主,直到他18岁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后,才开始接受正规的系统教育。
程十髮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以后,没有钱交学费,只能从好几家亲戚中借凑而成,是名符其实的“贫困生”。
到了上海美专后,程十髮开始了全新的学习。教授他的老师是吴昌硕的入室弟子王个簃先生,以及李仲乾、汪声远、顾坤伯诸先生。王个簃就因为古文出色而被吴昌硕聘为家庭教师,而王个簃也对程十髮的古文知识十分称道。在学校里程十髮就显露出他另类的绘画思维,他不肯循规蹈矩地学习,虽然有违于王个簃的教学方法,因为他对吴昌硕的绘画是一成不变的容不得丝毫变化,即使如此,王个簃还是对程十髮这个学生十分地宽容和认可。程十髮在校期间,王个簃就曾赋诗一首称赞他的山水画,诗的前四句为:“程潼不犹人,胸次极廖廊。模古有会心,笔墨无拘束。”
美专毕业后,程十髮失业回到松江乡下,生活真的穷到了顶点,以前老师讲画画要饿死的话,真的一点也不夸张。但程十髮仍在松江家乡临摹“四王”的山水画印刷品,为他的传统中国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程十髮学画贫穷不能移,身患重病不改变,这可能和他从小丧父有关,养成了他坚韧独立的性格。
1949年底,程十髮去私营的立化出版社画连环画,从此有了第一份正当的工作,他既兴奋又充满了希望,开始以他的中国画基础来创作连环画。第一部连环画是《野猪林》,由于他没有人物写生基础,画的人物只能局限于半身。后来他戏称为“半部《野猪林》”。
1953年程十髮经军代表吕蒙同志亲自介绍,通知他到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报到。从此,程十髮在国家干部的队伍中,开始了他美术创作的新天地。
他遵循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泽东主席对文艺创作的规律,完全不同于程十髮以前的《芥子园画谱》和“四王”、吴昌硕技法,毛泽东文艺思想震撼了程十髮年轻的心。他打起背包深入生活,去过山东、广西、云南等地,画了年画《新来的女拖拉机手》和连环画《老孙归社》、《葡萄熟了的时候》。那时候他连环画一部接一部,年画一张接一张,插图一幅接一幅,不停地画。以前熟练的是传统中国画技法,而连环画侧重的是素描写生,他深感不够,为此刻苦自学素描、速写,直到完全掌握用传统的线描来完成连环画的写实要求,代表作有《列宁的故事》、《列宁在1918》等。
功夫不负有心人,程十髮层出不穷地运用各种连环画的表现手法,有线描、中国画、铜版画、明代木刻版本形式、汉砖、汉像石形式,风格各样,标新立异,创作了一幅幅生动的连环画,如连环画《画皮》、《孔乙己》、《毕加索的和平鸽》等。尤其是以1957年去云南少数民族地区考察、写生,住进傣家竹楼后才画出来的水墨连环画《召树屯和南婼娜》、《亚碧与山罗》,更是创造了中国画连环画的极品,至今看来仍极具震撼力。其中《召树屯和南婼娜》于2005年春季拍卖时,开创了一部连环画原稿拍出1100万元的天价。同时期程十髮创作大量插图作品也获得极大成功,有获得国际奖项的小说《儒林外史》插图,以及小说《红楼梦》插图、《不怕鬼的故事》插图等。
程十髮从连环画创作再回到中国画中来是1956年下半年,他接受任务参加筹备上海中国画院。程十髮原本是从中国画入门的,当然驾轻就熟,但连环画是使程十髮的绘画技巧从初级到熟练的捷径。为此,业余时间程十髮还是继续埋头创作连环画、年画、插图。连环画《胆剑篇》、《阿Q正传一○八图》都诞生在那段时期。
1960年前后,程十髮的中国画创作可以说是摸索期,从目前留存的作品可以看出来,他的中国画人物画,线条呆板,受连环画束缚太久,人物形象既不能用传统方法,又不能单纯用连环画造型,为此显得有点捉摸不定。现在有很多题有“庚子年作”的中国画,大多如此。他画上人物还要画上眼眶和瞳孔,太受连环画束缚了。程十髮琢磨着、探索着。他吸收了陈老莲的工笔人物、任伯年的写意人物、吴昌硕的大笔触线条,来丰富他的中国画人物线条,又用苏北农村泥玩具的开脸来运用到他中国画小孩的脸部描写上。他当时订阅了《文物》杂志,得以及时看到上面刊出的大量新出土的唐人陶俑,他爱不释手。他的古代仕女从开相到体形、裙摆,明显地采用了陶俑的造型。色彩也采用唐三彩陶俑的基本色-桔黄、土红、草绿。
正当程十髮的连环画、插图新作不断,中国画创作又新貌初显之时,不幸恶运降临,1964年“四清”运动开始,他蒙冤受到极大的打击。但他仍顽强坚持下来,在崇明农村下放劳动时仍和当地的贫下中农交上朋友,组织当地农民画画。
过不久,另一场更大的政治风暴“文革”袭来,程十髮更是备受煎熬,他从46岁开始“停止”创作到57岁“文革”结束,丧失了10年的宝贵时间。程十髮的乐观和豁达是出了名的,在批斗之余仍有时偷偷画几笔。那时册页画得较多,因为万一有人进门来,便于藏匿。“文革”中悄悄画的一些画,后来派了大用场,1976年秋北京秘密逮捕“四人帮”后,中央派来上海的工作组,找到程十髮让他奉献五十多张画,用作中央工作组在沪活动作掩护之用。“文革”后程十髮兴奋异常,有获新生之感,压抑十年来未能畅兴创作的激情一下子迸发出来。丁巳(1977年)、戊午(1978年)、己未(1979年)这三年作品最多。1980年更是拿出100幅画,由北京荣宝斋组织到日本东京、大阪举行首次国外展。
20世纪80年代前后这段时间是程十髮人生道路中精力最旺盛、心情最通顺的时候。那时期他创作了不少以史记题材为主题的中国画人物作品,堪称是程十髮作品的精华。
到90年代后,程十髮经常会画些山水,可能有点返老还童吧,感怀从前,因为他早期是从山水画入学的,旁人看见山水精彩,也会求他画山水画,这样渐渐出现了很多山水画。之后的年月,身体渐衰,心肺等疾病无时无刻地在折磨着他,手部用笔时会颤抖,时好时坏,但精神一好,就会要纸要笔动手作画。从庚辰(2000年)80岁以后,程十髮的画开始明显地变成老辣的风格,用笔更自如,别有一种变化。
今天我们看到程十髮的作品,再联想他坎坷的一生,更加敬佩他对艺术不屈不挠的追求。他的平易近人、时刻记住人民的高风亮节,也使他的作品更添光泽。
在此文的最后,我想引用程十髮自己的话来作结尾,这也是对他自己最恰当的点评了:
“我的作品的母亲是我们伟大的生活,有了生活,创造了比生活更美善的作品,其目的还是奉献给生活-我们伟大的母亲。”
上一篇:传播学视域下的《阿Q正传》插图史
下一篇:我的小人书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