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街穿巷忆旧事
总结经验说:“画连环画最终要表现生活。生活从哪里来?从仔细观察中来。”
因为带着用心的视角和执著的精神,直接从生活中来,将芸芸世相“烂熟于胸”,各种经历过的“内在视觉”便成了永恒的印象。2013年春节期间,一组《走街穿巷忆旧事》的创作构思在贺老的脑海中泉涌而出。当年的上海老城厢,可谓“十里洋场”,“街衢弄巷、纵横交错”、“五方杂处、客土杂居”。如此一方面使得上海社会具有很强的兼容性,形成海纳百川的雍雍气度;另一方面,也造成上海社会的多元文化性格和多样化的市民生活。在贺老的记忆中,那些往日街巷的景象一直历历在目,那些“栀子花白兰花”的叫卖声依旧不绝于耳。
于是,他的笔下涌现出了十六铺的电车、码头、徐中心原老洋房、佛陀街的老正兴、九华堂卖画店、弄堂里的钱庄等老街景象;也滋滋有味地回忆了陆根荣熟食摊、小常州排骨年糕、罗春阁生煎、满庭芳臭豆腐、咸瓜街里正宗咸货、马和记牛肉面等著名老上海小吃点心;还有外国坟山周边的街头演出、童年看影戏、摸奖作假等旧时场景和童年记忆。那些炉火纯青的线条和形象,疏密得当的复杂构图,似乎随意点染又四处点睛的色彩配置,简直令人叹为观止。据汪大伟先生说,后来他对照了十六铺的地图老照片,发现贺老画的码头、房屋、布景的位置几乎分毫不差,但贺老是完全凭记忆绘制的。贺友直说:“我画了几十年连环画,我觉得我是个地道的画连环画的人,一画故事,我就聪明了。”那心领神会的读者,看着画卷,或穿越往事或神游万里,抚今思昔,会心而笑,也一般觉着自己聪明起来。
在2013年的上海书展上,贺友直老先生又给大家带来了惊喜。一本《走街穿巷忆旧事》画册分为四个版式出版发行,其中每幅作品均有二维码,可通过手机等数码工具播放中英文视频、音频解说。除了传统阅读方式之外,又得益于最新的数字交互技术,读者扫一扫书上的二维码,通过手机便可以看到贺友直老先生的自说自画。影像中,贺老先生绘声绘色讲述起老上海的点点滴滴,配合旁逸斜出的各种相关历史图文资料,全方位地带领观众走街穿巷忆旧事,在寻踪追迹中钩沉画面背后的典故和轶闻旧事,将上海各地昨天与今天的风情变化展现给大众。
原本就真实生动的连环画,在数字时代更加鲜活起来,仿佛真的空间穿梭,时光流转,直面熙熙攘攘的老上海街巷。那些画面和回忆如此生动有据,猶如踩点老上海地图循序行进,追忆和复原了一个大时代的宏阔记忆。因为那些历史脉络的延续,那些街衢弄巷的伸展,那些人情世故的发扬,使上海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上海,如此活色生香、声情并茂。92岁的贺友直遇到信息化时代,这是艺术家作品首次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其中无线网络和3G手机结合二维码的应用,实属图书史上的海派首创。
贺友直说:“我这个人出身不是书香门第,我的父亲也没有多少文化,我自己做工、学徒、当兵,从社会底层上来,看的都是社会底层的东西。我不可能成为一个国画家,更不可能成为一个油画家,我成为一个连环画家适得其所。”这位一辈子不改初衷的连环画家,当年在新加坡举办个人画展时,新加坡国宝级诗人潘受在画展开幕式上说,贺友直只有小学毕业,能画到这种程度,说明他一生追求,永未毕业。贺友直听后欢喜,便请人刻了一个章,放在案头作为座右铭,即“永未毕业”四个字。他的人生殿堂其实是如此精彩纷呈的煌煌巨筑,他永未毕业,也永不老去。以贺友直为代表的文化符号,是老上海的符号,更是新上海的LOGO,是时代的印记和世界的荣耀。
编辑:沈海晨 mapwowo@163.com
上一篇:残碎的记忆
下一篇:关于《一块手表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