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服务的路径探析
摘要: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由此衍生出的民间文化更是美妙绝伦。为了更好地传承民间文化,我国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上采取了很多措施,而高校是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渠道之一。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传承中,大学生的道德品格以及人文情怀都得到了熏陶。本文分析了在高校文化建设中引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高校;文化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措施
学校作为培育人才的重要基地,是知识积聚的殿堂,始终让学生成长在不断进步的路上。高校如何培养学生,培养出怎样的学生,影响着我国未来人才发展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命运前途以及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整个布局。我国的高等教育,应当立足于以德树人,教育工作旨在逐步提高学生对于自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立,同时在学生个人的发展中给予学生自我选择的权利。教育工作者在国家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开多项保护措施的工作中也逐渐感受到其在高校文化建设中独具的文化价值,为达到更明显的教育效果,可以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渗透到学生工作中,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加入创新的元素来使内容更加充实。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比较宽泛,包括各式各样的表演、实践,优秀技能或某项知识体系还有与之相关的实体,工具,工艺品甚至包含文化场所等都被视作是文化遗产。当然,这些文化遗产被各个群体、团体甚至个人传承下来,它是一种以人为形成主体的具有自身活力的文化,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将自己的文化取向、价值理念以及思维形式融入其中,充分展现给大众。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的价值意义在于其可传承性、独特性和多样性能够极大程度地激起人们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还保存着相当一部分数量的工艺品和表演艺术,这是展示我们中华民族艺术创造力的依据,表现了我国的文化传统和审美情趣,带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和美学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民族文化传统反映出我们的民族认同感和整个社会的和谐画面,也反映出对美孜孜不倦地追求。民族文化精神跨越千年,走过多个不同的时空,依然提供给我们大量的历史资料以及学术研究的价值,这对我国人民的民族文化认同和整个社会的和谐共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历史积累的精神文明价值和极具创新价值的想象力,利用人物形象、声音、技巧作为主要表现形式,以个体为核心,通过口传或身授来延续其顽强的生命力,因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十分必要。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服务的路径探析
(一)完善教学环节,增强认知
即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已经在全国各大高校陆续展开,然而不论是课程内容还是专业强度,都远不及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任务的要求,因此可以通过设置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来增强实力,依靠已有的音乐系、绘画系、舞蹈系、文学系、历史系等,增设与当地民间音乐、戏剧、舞蹈、相声等相关的公共必修课程或选修课,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课堂,融入艺术实践,使课内研究、课外实践和传承融为一体,经过一段时间的孵化,可以申请设置相关专业。例如,开设了音乐系的学校可以开设戏曲课。我省的戏曲历史源远流长,有多个种类,在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占有一定的比例,《霸王别姬》、《长坂坡》、《刘家庄》等都是优秀的传统戏曲剧目,其中的文化底蕴是现今“宫斗戏”、“创造营”等不能与之相提并论的,学生可以通过这些增长自身对于历史文化的理解达到陶冶艺术情操的作用。
(二)拓展传统的教学平台,增强课程实践环节
高校在课堂上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应当让在校学生走出校门,多接受民间艺术的熏陶,结合课堂教学、课外实践、实习三大环节,才能培养学生在毕业后服务地方文化。这种学习模式普遍适用于高职院校,也给山西省传统手工艺的传承模式一个创新,就是与现代教育相结合。只有通过科学系统化的课程设置,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现代教育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延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并不断向前发展。这不仅仅是一种活性文化,更是历史积淀的产物,是地域文化的另一种传承和发展,也对研究本省历史文化的形成有着重大意义。
(三)将非遗的保护和传承与学生社团活动相结合
每个学校的校园文化都少不了各种各样的学生社团活动,但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衍生出来的社团却不太常见。为了弘扬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需积极创建此类社团,并开展具有非遗特色的各种校园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里的一些技艺并以表演的形式展现给大家,或者举行相关的文化知识竞赛并设置奖品鼓励大家踊跃参加,也可以举办文化作品展览及毕业展览,或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来学校进行演讲,活动主旨在于宣传学校文化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共塑青春回忆。学生可以将学院各系部的标语、当代流行语与创意的作品进行融合,突出鮮明的特色,以多样的形式充分展现出来。当然,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能培训基地,举行实践活动也是相当有必要的。通过开展这些学生社团活动和学生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民间文化的宝贵,加深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体会了多姿多彩的校园活动,在创意中传承非遗精神和时代精神,艺术来源于生活,设计来源于灵感,将非遗文化项目引进社团,自然而然地影响学生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喜爱,进而升华到学生对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的骄傲之情,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兴趣浓厚,陶冶学生个人的文化底蕴,为大家展现出更多不一样的精彩和体验,打造出优秀和别致的校园文化。
(四)将“非遗”保护和传承与专业课程建设相结合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其蕴藏的文化精神深厚,有很好的教育意义。然而目前高职院校所开设的课程中涉及非遗相关的内容较少,不足以满足整个社会对于这一教育的需求。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高校课堂,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首先应在课程设置初期选出适合相关专业的非遗项目进行市场调研工作,须征得传承人本人意见,来制定课程门类、目标以及课时的整体分配。依据学生个人的情况,发挥校企平台合作优势,使课程得到最好的展现。此外,需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非遗文化结合起来,例如,某科技职业学院就将印染技术融入学生的艺术设计当中,通过不断地设计、实践、反复修改,最终设计出拥有更加精美图案的蓝印花布。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对蓝印花布的印染进行了推广,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也因此成为保护非遗文化的一份子。
三、结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一种活性文化,更是历史积淀的产物,是地域文化的另一种传承和发展,也对研究本省历史文化的形成有重大意义。高校肩负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的使命,当代大学生不仅需要向前看,也要有回归历史的视野。高校应当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牢记历史作为培养人才的责任感,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课堂,走近当代大学生,这是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大举措,也是大学生获取更加全面的文化知识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两会发言集锦:“谣言止于真相”[EB/OL].央视网,2012-03-14.
[2]朱庆宝,王永义.大学如何更好地服务社会[N].中国教育报,2009-02-16(3).
[3]美轮美奂螺钿漆 古色古香手工艺[EB/OL].山西新闻网,2015-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