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抄报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摘 要] 手抄报是由制作者围绕一定主题自行设计、加工完成的一种可观赏、可传阅的海报宣传形式,因其制作成本低、原创性高、美育功能强等特点,既能够较好契合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要求,又能够服务于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当前高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参考选项。
[关键词] 手抄报;高校;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008-2549(2019) 03-0024-02
一 手抄报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运用的现状
手抄报是由制作者围绕一定主题自行设计、加工完成的一种可观赏、可传阅的海报宣传形式,是当前众多高校学生社团组织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宣传媒介之一。近年来,随着网络革命的迅速发展,各式各样色泽艳丽、形式动感美观的海报模板、版画设计等资源纷纷出现在各大网络资源下载平台,这极大了方便了在校学生和各社团组织的宣传活动,然而,手抄报这种传统的宣传媒介也随之遭遇了“冰封期”。除了学生为主体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手抄报踪迹难觅,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理论教学中,手抄报的辅助教学功能也鲜有被挖掘。
综合而言,手抄报的遇冷,一方面是由于新事物如网络海报的出现,在宣传功能上与手抄报有重合之处,而在制作过程中,手抄报相比于网络海报又要更加耗时费力;另一方面,手抄报独特的宣传优势和教育优势没有被充分认知,因而也就无法得到足够的青睐。正是基于此,本文结合贵州省遵义市部分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运用手抄报的具体情况,力图展现手抄报不一样的魅力。
二 手抄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具备的独特优势
(一)成本低
手抄报的制作所需材料简单,且可以重复使用,这既符合建设节约型校园的基本要求,又能够有效破解许多高校存在的专项经费短缺的问题。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宣传活动中,网络海报、电子显示屏等媒介虽然在形式上足够吸引眼球,但是其印刷费用和耗材使用费都较高。尽管高校为保障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的正常开展而设立了“专项资金”予以保障,但是由于校园文化活动种类多、规模大,活动经费“僧多粥少”的局面一定程度上还存在。一些高校不得已对部分本已列入年度拟开展的学生校园文化活动予以删减,以保证专项资金处于可控范围之内。这无疑会伤害到部分学生组织开展活动的积极性,不利于校园文化的繁荣稳定发展。手抄报因其超高的“性价比”优势,既能成为各类校园文化活动“物美价廉”的宣传媒介,又能与一些校园文化活动相融合,成为其开展的一种新路径,如: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而举办手抄报制作大赛等。因此,手抄报制作与校园文化活动的结合将极大缓解广泛存在的经费压力,为校园文化提质增量提供有力支持。
(二)原创性强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总书记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将其列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大学生是国家的宝贵资源,是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承擔着社会主义建设和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责任,因此,培育大学生创新精神、提升其创新意识是当前各高校人才培育质量工程的重中之重。当前,网络的迅速发展,虽然一定程度上极大地方便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但是也使部分人产生了严重的网络依赖症。本文通过对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和遵义医科大学学生社团组织的成员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问卷424份,回收率为84.8%。在本次问卷调查中,经统计,在被问及关于选择何种方式进行校园活动宣传时,327人选择通过参考其他学校开展活动的经验,并下载网络海报模加工宣传资料;67人选择参考本校其他学生组织开展活动的经验,对其宣传资料进行有针对性修改,仅有30人选择会根据需要制作宣传海报或手抄报。这也客观反映了当前许多大学生对网络现有资源的依赖性,缺乏应有的思考和创新,这与当今社会“万众创新”的大潮流格格不入。更为严峻的是,大学生随意从网络获取相关资源进行加工,可能会侵犯到原创作者的知识产权,从而给自身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手抄报从设计到制作再到润色完善,均来自学生的纯手工打造,是学生头脑中对理论知识加工并以艺术的方式进行的创造性表达,是货真价实的原创作品。
(三)美育功能强
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该《决定》指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培育大学生美学素养,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题中应有之义,通过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相结合的美育工作,培养学生欣赏美、尊重美、追求美、创造美的能力。在学生群体中开展手抄报制作活动,既考验他们对手抄报主题知识的思考,更考验他们对相关主题的艺术性表达,这也不失为加强学生美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图文并茂的手抄报,蕴含着作者对美学的理解和运用,通过手抄报的公开展出,又能吸引更多的人来欣赏美并试图去创造美,达到了高校开展美育工作的预期目标。
三 手抄报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一)丰富传统的教学形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学生很多情况下成为知识的被动接收者,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潜能没有得到充分的激发,高校部分理论课课堂“低头族”的比例正在不断抬升。以高校思政理论课为例,曾经一度,思政理论课成为大学生们选择逃课的重灾区,但是自2017年教育部启动思政质量年活动以来,各高校乘改革之东风,创新教学形式,鼓励学生通过艺术来表达理想和信念,思政课的到课率和喜爱率均明显回升。教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将绘画、雕塑、剪纸、刺绣、染织等艺术形式引入思政课题,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展现思政课的主题,使传统的课堂教学有了全新的“打开方式”。据教育部近期调研报告显示,有91.8%的学生表示喜欢或比较喜欢思政课教师,91.3%的学生表示在思政课上很有收获或比较有收获。手抄报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不仅丰富了传统的教学形式,而且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习效果得到明显改善。
(二)拓展第二课堂的维度
在校大学生除了要完成学校规定的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之外,还需要在课外时间参与各种校内外文体活动,以开拓视野、提升知识储备。这就需要高校在认真做好正常教学工作之余,不断完善第二课堂的建设,为大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教育服务。第二课堂是相对学校教务部门正常教学活动安排而言的,通常是指学校团委、学生工作处等部门组织开展的与课堂教学有关的学习活动,目的是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即:提高自主创新的意识能力,强化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相结合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2018年4月,笔者在贵州省遵义市遵义医科大学和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进行了题为“遵义市高校第二课堂开展情况”的抽样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82%的学生认为第二课堂形式灵活,知识性与趣味性并存,能够作为课堂教学的较好补充;75%的学生表示他们能够从第二课堂中拓展知识面;81%的学生赞成学校多开展实践类的第二课堂。手抄报制作活动既能锻炼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又能培育他们主动求知、锐意创新的拼搏精神,教育价值突出,为丰富多彩的校园第二课堂注入了新的元素。
(三)培育参与者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手抄报的制作过程也是作者对于手抄报主题的认识、理解、消化、再創造的过程,既需要理论上的提炼推敲,也需要设计上的匠心独运。因此,手抄报作品就具有了独创性,它不是对其他作品简单地复制和再现,它凝练了作者独特的构思,是创造性的表达方式。教师定期鼓励学生开展手抄报制作活动,有利于学生形成创新的常态化思维。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亦可以通过欣赏自己的劳动成果,从而激发更大的创新潜力,提升创新的信心和能力。
手抄报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扮演者突出的角色,既能服务于常规的课堂教学,以实践教学的形式来配合相关理论教学,让教学过程有活力、有张力更有效率;同时,手抄报又作为学校第二课堂的重要载体,在丰富在校学生校园生活的同时,有利于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创新的潜力。因此,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高校仍可以充分挖掘手抄报独特的优势,服务于人才培养和学校内涵建设的大局,让传统的校园文化宣传媒介能焕发出新的生机。
参考文献:
[1]严帅.以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新时代大学生美育工作[J].继续教育研究,2018(08).
[2]胡浩.看看高校思政课的全新“打开方式”[N].新华每日电讯,2017-01-16.
[责任编辑:王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