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临床研究进展
摘 要:文章概述了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临床研究进展,强调辩证分型、专方用药、中西医结合以及针灸等中医药疗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必要性及优越性,同时介绍了目前的研究概况及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医药治疗 综述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以下简称CAG)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是以胃粘膜萎缩变薄、胃黏膜肌层变厚、局部性或广泛性的固有腺体减少或消失为特征的消化系统常见病。CAG与胃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将CAG列为胃癌的癌前状态或癌前疾病。因此积极治疗CAG,是阻断其向胃癌发展、减少胃癌发病率的有效手段。现代医学对CAG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多采用对症治疗。十多年来国内中医药专家对CAG的病因病机、诊断辨证、治则方药、基础实验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卓有成效的研究,本文就近年来有关中医药治疗CAG的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病因病机的认识
根据CAG的临床表现,本病可归属于祖国医学“痞满”、“嘈杂”、“胃脘痛”等病的范畴。现代医学认为CAG的发生可能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胆汁反流、宿主遗传性、宿主酸分泌状态以及高盐低维生素饮食等有关。在中医界中,普遍认为本病的发生与饮食不节,饥饱失常,喜食热烫粗糙或辛辣油腻食物,或嗜酒吸烟,情志怫郁,忧思恼怒,禀赋不足,素体虚弱,邪毒内侵,久病体弱,劳倦内伤等致病因素密切相关。而对其病机的认识各家却有自己的临床经验和独到见解:乔桂凤认为气虚血瘀是CAG的病机关键。杨文轩强调血瘀是本病发生的重要原因。单兆伟认为脾胃虚弱是发病之本,胃中郁热是病理特征,瘀血内阻是病情转化的重要因素。赵文霞认为本病的基本病机为气阴双亏,瘀滞内阻。张永胜等认为本病基本病理为脾胃不调,胃寒肠热。高忠英认为脾虚胃燥、运化失健为其病机。代萍认为气虚及痰、瘀、食互结是本病发病之关键。
2 临床治疗研究
2.1辨证分型治疗的研究:
近年来关于CAG的辨证治疗研究较多,但由于不同医家对CAG的认识不同,因此临床证型纷繁芜杂,治疗方法林林总总,可谓各有心得、百家争鸣。高富贵治疗CAG108例,辨证分为胃阴虚、胃阳虚和胃阴阳两虚3型。胃阴虚型用自拟三酸汤(党参、乌梅、麦芽、香附、天冬、麦冬、山楂、砂仁、杭芍、石斛、鸡内金)加味;胃阳虚型用香砂六君子汤合理中汤化裁;胃阴阳两虚型用益胃汤加减,结果总有效率93.5%。袁福宁将本病分为胃阴不足型、气滞血瘀型、脾胃虚寒型,分别予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加味、柴胡疏肝散合丹参饮加味、黄芪建中汤化裁治疗,结果总有效率为86%。贾卫兵用康胃汤(黄芪、党参、乌梅、白花蛇舌草、丹参、白术、茯苓、砂仁、赤芍、鸡内金、炙甘草)治疗55例CAG,中医辨证分为脾胃虚弱型、肝胃不和型、胃阴不足型、脾胃湿热型4型,治疗脾胃虚弱型用原方;肝胃不和型康胃汤去黄芪,加柴胡、枳壳;胃阴不足型康胃汤去砂仁、白术、元胡,加沙参、麦冬、石斛;脾胃湿热型康胃汤去黄芪、党参,加生苡仁、法半夏。并设口服猴头菌片为对照组,经治疗后康胃汤组临床有效率96.4%,对照组为64%,有显著差异(P<0.05);胃镜疗效和病理疗效,康胃汤组分别为54.6%、78%,对照组分别为24%、40%,经统治学处理,有高度显著差异(P<0.01)。韩文功根据65例CAG患者临床症状分为寒热错杂、脾胃虚弱、肝胃不和、饮食积滞、脾胃湿热、胃阴不足、胃络瘀血、心脾两虚8个证型,分别予半夏泻心汤加减、香砂六君汤或黄芪建中汤加减、柴胡疏肝散加减、保和丸或枳实导滞汤加减、三仁汤加减、益胃汤加减、丹参饮合金铃子散加减、归脾汤加减治疗。同时设置对照组(口服河北邯郸生产的摩罗丹)33例,经3个月治疗后,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4%、81.8%,差异有显著性(P<0.05)。胃镜检查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6.75%(P<0.05)。
2.2专方用药研究:
目前用基础方加减治疗CAG基础方的报道甚多。王万卿等用半夏厚朴汤加味治CAG68例,对照组34例予吗丁啉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2%,对照组为67.6%。黄红兵以沙参麦冬汤化裁,随证加减,结果痊愈51例(63.8%),显效25例(31.2%),无效4例(5.0%),总有效率95%。苏修辉用甘草泻心汤加减治疗CAG,与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和多潘立酮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32%,对照组为68.9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王世能用加味四逆散治疗CAG34例,与对照组(口服猴菇菌、胃复春、维酶素)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2%,优于对照组的61.3%(P<0.01)。
2.3中西医结合治疗:
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CAG也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李泉晶用怡胃汤(黄芪、丹参、白术、党参、茯苓、鸡内金、赤芍、白芍、生蒲黄、木香、枳壳等)同时配合西药果胶铋口服,治疗CAG40例,并与仅以果胶铋口服治疗对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0%,明显高优于对照组的72.22%(P<0.05)。刘礼军等用硫糖铝、阿莫西林和奥美拉唑口服同时加服自拟方益气健脾汤(党参、黄芪、桂枝、五味子、乌梅、山楂、赤芍、蛇舌草、甘草)治疗本病,并与单纯西药治疗对照,结果临床及胃镜病理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94.49%、68.5%,对照组分别为66.60%、38.90%,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5)。
2.4其他方法治疗研究:
许佳年等应用灸药结合方法治疗CAG90例,随机分为三组,隔药饼灸组:取足三里、天枢、中脘穴,左右交替使用,每日1次,每次20min;胃炎合剂组:每次10ml,每日2次口服;隔药饼灸加胃炎合剂组:方法同前两组。三组患者均经2个月治疗后腺体萎缩及肠化生程度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以隔药饼灸加胃炎合剂组效果最好。石爱华将60例脾胃虚寒型CAG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予电热针(取穴:足三里(双侧)、三阴交(双侧)必选,上脘和中脘、天枢(双侧)、梁门(双侧)交替使用,每日1次)结合四君子汤加味治疗,对照组30例单纯予四君子汤加味治疗,90天为一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显效率50.0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6.67%、显效率20.00%。冯玉奇应用半夏泻心汤配合穴位注射(取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丹参注射液,每5天注射1次)治疗35例CAG,以口服半夏泻心汤加减方为对照组;15天为1个疗程,经3个疗程治疗后,结果在改善症状方面,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1.43%,优于对照组的80%(P<0.05);胃镜检查方面,治疗组的总有效率82.86%,优于对照组的65.71%(P<0.05)。
3 临床实验研究
随着现代医学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医药临床实验研究也逐渐转向从分子生物学技术与中医理论相结合的角度客观评价中医药疗效。代二庆等以善胃Ⅰ号方(丹参、三棱、莪术、姜黄、地鳖虫、半枝莲、蛇舌草、蜂房)为治疗组,猴头菌片为对照组,3个月为1疗程,服药2个疗程后,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5.29%,优于对照组29.17%,表明善胃Ⅰ号方能有效逆转血瘀热毒型胃癌前病变;并且治疗组的细胞凋亡率和fas、fas-L表达增强;而bcl-2、bcl-2/bax表达减弱,提示善胃Ⅰ号方有效逆转血瘀热毒型胃癌前病变的可能机制是明显诱导胃癌前病变细胞凋亡,增强fas、fas-L表达而抑制bcl-2表达。徐陆周等以益气清热活血方(黄芪、白术、黄芩、仙鹤草、莪术等)为治疗组,并设口服胃复春为对照组,两组均用药4个疗程(3个月为1疗程)。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COX-2、Ki-67蛋白表达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但治疗组积分下降更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治疗组治疗后COX-1蛋白表达积分上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本研究表明益气活血清热方能抑制COX-2、Ki-67的表达,推测益气活血清热法逆转胃癌前期病变的机制可能通过减轻肠化或异型增生组织的COX-2的表达,从而降低病变组织的增殖活性,逆转胃癌前病变,防止其向胃癌发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中医药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无论是临床治疗研究,还是临床实验研究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显示了中医药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与前景。但是也应注意到目前实际临床研究上存在的问题还很多,一是对本病的病因病机的认识还不统一,存有一定的片面性;二是临床辨证分型繁多,缺少统一的辨证分型标准,迫切需要一个统一分型标准来规范中医治疗CAG方案,使临床研究结果更具说服力。三是临床研究中缺乏严格的对照,研究设计不严谨,急需制定严格的CAG科研标准以及临床观察标准,使中医药治疗CAG的疗效更具客观性及说服力,从而将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推向更高的水平。
下一篇:传承创新中医学,,精勤不倦两岸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