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留学生实习期的角色转变
[摘要] 探讨帮助医学留学生在医院临床实习阶段实现角色转变的措施。通过分析留学生在实习初始阶段容易存在的认识上的误区,结合医院实际,制定策略。引导留学生向医生角色的顺利转换是帮助留学生尽快适应医院繁忙临床工作的重要环节。岗前培训和留学生自身的转变与关系协调有助于帮助医学留学生在医院临床实习阶段顺利实现角色转换。
[关键词] 医学留学生;临床实习;角色转换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5)02-0149-03
在完成了基础课程的学习后,实习阶段是医学基础教育的延续和拓展,既是培养临床思维和磨炼实际临床技能不可缺少的环节,又是在临床诊疗实践中丰富基础理论知识的黄金时机,还是医学来华留学生们步入医学殿堂、实现由学生向医生角色转换的关键时期。
随着留学生进入医院,迎面而来的是陌生的工作环境,更快的工作节奏,与此同时,留学生还将面临着由于语言、文化背景、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等差异带来的工作、生活上的诸多不便[1-4]。同时,由于医院的工作环境、服务对象与医学留学生已习惯的学校生活有着较大差异,繁忙的医院临床工作性质平添了学习上的随意性,如果不能妥善应对,难免会加剧已有的不适感。但实习阶段是通向未来工作的必由之路,在医生的成长历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在此期间,留学生面临着由学生向医生角色的转换,主要涉及两方面的转换:①岗位的转换:从学校有规律的学习生活到投入医院繁忙的实际工作中;②使命感的转换:由学生角色转变为患者眼中的医务工作者。穿上白大褂,意味着将担负白衣天使神圣而崇高的职责。引导留学生向医生角色的顺利转换是帮助留学生尽快适应医院繁忙临床工作的重要环节。留学生在学习并掌握解除人类病痛的“金钥匙”之际,需要理清实习阶段作为“敲门砖”的内在含义。因而,分析并梳理传统认识上的误区,将有助于该问题的解决。
1认识上的误区
1.1积极性不够
对实习的必要性理解不够透彻,而忽略实习。由于留学生报考本国医师执照恰处在实习阶段, 部分留学生为了准备迎考而整天忙于基础理论复习,轻视实习,没有形成“以复促学”的良性循环;部分留学生以为在学校已经学习过相应的知识了,现在只是看看就行,抱着“走马观花”或浅尝辄止的态度,殊不知,一名合格的医务人员必须要经过临床技能的刻苦训练,才有望作好本职工作,要将专业基础知识与临床实践技能紧密结合,才能成为一位好医生;或自以为实习阶段,没有基础阶段的严格科目应试,便是一个放松、休息的绝好机会,因而日渐形成松散、懈怠的心理。结果,不经意间就浪费了宝贵的时光,失去了锻炼实际操作能力的机会。
1.2能动性不足
部分留学生由于存在日常语言沟通和医学专业交流的双重困难,面对诊疗实践中的“拦路虎”,如在问病史、查体等基本功的训练上,表现为畏惧、胆怯,甚至回避,或由于对诊疗技术实践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不愿积极主动地接触患者,甚至怕脏怕累,或过度防范病患的“传染性”,不懂得获取第一手真实的患者信息资料在诊疗中的价值,即使是面对诊疗操作也只是简单、被动地应付,对于带教老师独到的传授和精辟的讲解,不善于作记录,或袖手旁观,或心不在焉,不愿动手实际操作。在实习过程中,不能自觉地把握每一个动手实践机会,也不主动争取获得带教老师的指导;或少部分留学生只热衷于难度大、复杂程度高的大型手术操作,忽略做简单基础性的准备工作,不会在操作前帮带教老师做好准备工作,由此而错失提高自身实践技能的良机。
2策略
为帮助留学生尽快适应医院繁忙的临床工作环境,深入细致地作好实习阶段的思想工作及岗前培训显得尤为重要。思想工作有助于帮助留学生认识实习环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确保留学生实习阶段良好的精神风貌。岗前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医院概况介绍、实习留学生管理规定、实习流程及教学管理规定、留学生安全管理规定、留学生住宿安全管理规定、医院感染控制等。这些是医院留学生管理人员应该尽心尽责做好的首要工作。诚然,外因需要通过内因起作用,作为留学生本人,在聆听带教老师谆谆教导的同时,还需要做好“二转变一协调”,即转变学习态度、转变学习方法、协调并处理好各种关系。
2.1转变学习态度
需要留学生明确身上肩负的重任,端正学习态度,深悉实习目的,这样才能珍惜并利用好实习时间。充分认识“人命关天”的内在含义,领略医学作为解除人类病痛所担负的神圣职责,从思想上彻底弄清楚“为什么要实习”,学会用发展的眼光去探索解除人类病痛的“金钥匙”。须知,医学历经了传统医学、实验医学和现代系统医学的发展,由欧洲传统医学与实验生物学结合诞生了西医学,而中国传统医学和西医学的融合正逐渐形成系统医学的模式[5]。现代系统医学正是通过实习阶段向留学生们展示其神秘的面纱。在“医疗无国界、疾病无国界”的今天,全球医务人员携手共同面对病魔,意义深远。
在临床的实践中,基础理论知识体现出其内在的价值,而实习阶段正是将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的过程。实习阶段将为留学生由学生迈向“准医生”打下坚实的基础,需要留学生主动地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以饱满的精神、崭新的风貌投入工作,在无涯的医学学海中遨游,同时为毕业后担负起白衣天使神圣的使命,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2.2转变学习方法
需要留学生积极地由向“书本学”转为向“实践学”,须知,“实践出真知”,善于从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才能不断进步。医学是一门实践性、经验性很强的学科,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日积月累,坚持不懈。在实习中逐步养成严谨、科学、细致的作风。勤于动脑,勤学多问。从貌似无序的忙碌工作中培养有序、严谨的临床医学思维。
在实习初始阶段,尽快熟悉入科需要注意的事项,在老师的指引下,磨砺正确的临床思维、规范操作技能,清晰地认识操作的适应证、禁忌证、并发症及相应处理措施,规范医疗文件的书写等。带教医师的查房、病案分析、诊疗操作,给留学生们上着从书本上难以获取的实践课,老师丰富详实的病案分析极有可能成为终身难忘的珍贵病例资料[6-9]。积极参与到专题讲座和案例讨论会,关注理论与实践的切合点,逐步学习并具备防范医疗纠纷意识,强化法律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充分认识医疗暴露及医疗安全的重要性,并在操作中自觉严格按诊疗规范执行,练就真本领、硬功夫。
2.3协调关系
留学生需要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学会协调处理好以下关系:
2.3.1 与实习科室老师们的关系 包括与带教老师、护士及其他老师的关系。这些关系是否处理好,都会直接影响到实习效果。留学生应从思想上明确实习生的身份,满怀学习的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养成尊重老师的好习惯,主动赢得老师的信任。留学生虽然面临着语言交流上的不便,偶有地方方言或遇生僻的医学术语的情况下,可采取多种方式:如小纸条书写下来,以促成理解。养成虚心好学、善于思考的好习惯,心随眼到,以尽快适应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思维风格。这样,老师也容易把自己的经验与教训与之分享,教得仔细周到。通过积极主动与带教老师交流,融入到实习科室的大氛围中。同时,以谦逊的姿态,融洽地与其他老师、护士相处[10],真正实现学有所获,乐在其中。
2.3.2 与患者及家属的关系 赢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是关键的一环,这样,问病史、查体等基本训练才得以有效地进行。当然,一些简单的汉语常识、语言基本功必不可少。在此基础上,需要谦逊、有礼、尊重患者人格、对患者关心体贴,牢固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尽量及时帮助患者解决困难,以获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和配合,与患者共同面对疾病,帮助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3.3 与实习科室里其他学生的关系 科室里常会有其他的实习学生,如本科生、研究生等。将所有的实习生都当作自己的朋友,作为一个团结战斗的集体,懂得尊重他人,树立团队意识,互相帮助,共同进步[11]。科里的研究生可作为留学生在克服语言困难的好帮手、好翻译。同时,与同学、师长分享典型病例诊疗的经验教训,以适应医院繁忙的工作节奏。留学生只有与老师、同学、患者及家属建立良好的和谐相处关系,才能确保实习任务顺利进行,才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医院工作性质,尽快适应医院工作环境,投入到忙而有序的诊疗工作中。
留学生工作是一项需要“用语言播种、用心血培育”的系统工程。综合医院留学生管理干部是各专业带教老师和留学生之间联系的纽带。通过双方共同努力,营造和谐温馨的氛围,帮助留学生尽快适应新岗位、新环境,以便顺利实现留学生由学生向医生的角色转换。
虽然来华留学生需要克服语言交流等诸多困难,但前途总是光明的。只要引导留学生重视临床实习,并善于从临床中学习,留学生们就有望实现由学生向医生角色的顺利转换,从而为将来的从医生涯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Pikó B. Interrelationships among stress, coping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among preclinical medical students[J]. Orv Hetil,2014,17(33):1312-1318.
[2] 张丁丁. 提高医院外籍留学生管理水平的探索[J]. 中国现代医生,2012,11(32):114-115.
[3] Smith-Miller CA,Leak A,Harlan CA,et al. Leaving the comfort of the familiar: Fostering workplace cultural awareness through short-term global experiences[J]. Nurs Forum,2010,45(1):18-28.
[4] 伍志刚,谢芸,阳柳,等. 论文化休克与提高医学留学生管理水平[J]. 中国现代医学, 2005,5(3):476-477.
[5] Kumar A,Mitra K,Nagarajan S,et al. Factors influencing medical students" choice of future specialization in medical sciences: A cross-sectional questionnaire survey from medical schools in china, malaysia and regions of South Asian association for regional cooperation[J]. N Am J Med Sci,2014,6(3):119-125.
[6] DeBruyn RR,Ochoa-Marín SC,Semenic S. Barriers and facilitators to evidence-based nursing in Colombia:Perspectives of nurse educators, nurse researchers and graduate students[J]. Invest Educ Enferm,2014,32(1):9-21.
[7] Wenghofer EF,Marlow B,Campbell C,et 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cian participation in contin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rograms and physician in-practice peer assessments[J]. Acad Med,2014,89(6):920-927.
[8] Engbers R,de Caluwé LI,Stuyt PM,et al. Towards organizational development for sustainable high-quality medical teaching[J]. Perspect Med Educ,2013,2(1):28-40.
[9] Chung M,van Buul VJ,Wilms E,et al. Nutrition education in European medical schools: Results of an international survey[J]. Eur J Clin Nutr,2014,68(7):844-846.
[10] Galal SM,Carr-Lopez SM,Gomez S,et al. A collaborative approach to combining service, teaching, and research[J]. Am J Pharm Educ,2014,78(3):58.
[11] Wehner MR,Chren MM,Nameth D,et al. International prevalence of indoor tanning: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JAMA Dermatol,2014,150(4):390-400.
(收稿日期:2014-09-30)
上一篇:腰椎滑脱分型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