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位一体”校园文化建设助推高校育人实效研究
【摘 要】本文以广西财经学院为例论述新时代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要求,基于高校的办学定位和目标,提出构建“八位一体”的校园文化育人体系,即通过思想引领育人、科技活动育人、文化活动育人、创新创业平台育人、社团锻炼育人、实践服务育人、心理咨询服务育人、资助帮扶育人等培育多形式、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提高校园文化育人实效。
【关键词】高校 “八位一体” 校园文化 文化育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6C-0095-03
高等教育要回归“育人为本、立德树人”的教育本质,才能实现其培养人的目标。校园文化作为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载体,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发挥着凝聚精神文化、补充课堂理论教学、确立制度文化的重要作用。直面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实性问题,从文化育人的角度探索校园文化建设,提升高校育人工作实效性,是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新时代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要求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沉淀与积累,它以育人为主要目标和导向,是在精神、环境、行为和制度层面的文化内容。良好的校园育人环境是高校文化育人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高校应不断拓展校园文化的外延,凸显其精神内涵和育人功能,突出创新精神和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打造出高品位的文化校园,营造良好的校园育人环境,实现以境育人。
高等学校的校园文化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和途径,是以校风、学风为核心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高校校园文化体现着时代诉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塑造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目标,要以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以引导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宗旨。新时代高校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良性互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对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意义重大。高校校园文化应结合自己的特点,突破雷同化校园文化建设“瓶颈”,从专业、行业特点出发建设校园文化,更好地培育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国家发展战略的优秀建设者。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意识形态。高校要坚持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方向,紧紧围绕党中央的有关精神创新校园文化建设,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不断提高我国高校培养人才的质量和水平。全面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全国宣传工作会议精神等内容融入课堂,努力做好思想政治宣传与教育工作,把党的新精神新理论渗透到日常教学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中。适时对学生开展专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增强“四个意识”,坚持“两个维护”,坚定“四个自信”,牢牢掌握大学生思想意识形态的主动权,积极培育安全健康有序的校园网络文化,引领大学生健康成长。
(二)借助重大校园活动,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创新精神。广西财经学院深刻认识到大学生在文化育人中的主体地位,秉承“明德、弘毅、和谐、日新”的大学精神,着力打造财经特色鲜明的新时代校园文化。遵循大学生成长规律,了解大学生的心理、性格、特点、行为,高校文化育人才能采取有针对性的方式方法,激发大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性,真正实现其育人目标。例如,借助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等重大纪念节日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在校园文化活动实践中理解领会重大纪念活动的意义,加强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学生主题班会、团日活动等活动中渗透“逐梦起舞 圆梦中华”主题,增强学生爱国热情和使命担当。依托“一院一品”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建设工程,开展系列科技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充分发挥“第二课堂”育人功能,强化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打造富有学科专业特色的“一院一品”等校园文化活动品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养成作用,推动课堂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形成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平台。充分发挥立体化校园舆论宣传阵地的思想引领作用,努力构建以学校易班、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广财青年网站”和学校官方微博/微信、团委官方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相互配合协同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牢牢把握意识形态主阵地。充分发挥“仪式感”的育人作用,围绕党团重大节日、重大纪念日、重大历史事件等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将入学、毕业、授位等大学生涯中的重要时刻,通过简单而隆重的仪式,对学生进行爱校荣校教育。
二、打造“八位一體”的校园文化精品,提高校园文化育人实效
营造全面发展、健康和谐、品位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育人的实效,是高校推进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建设进程的重要途径之一。广西财经学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抓手,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建设为契机,着力打造凝聚创新精神、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校园文化品牌,推进大学生育人工程,初步构建了“思想引领育人、科技活动育人、校园文化育人、创新创业育人、社团锻炼育人、实践服务育人、心理健康育人、资助帮扶育人”八位一体的校园文化品牌育人模式。
(一)思想引领育人。打造“123456”(一个核心、两个教育环节、三个教育层面、四支队伍、五个教育平台、六大教育内容)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即一个教育核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两个教育环节—— 理论武装与实践培养;三个教育层面—— 学生党员、学生骨干、广大学生;四支教育队伍—— 思政理论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学生骨干;五个教育平台—— 党团支部、理论社团、榜样示范、主题教育、新媒体;六个育人内容—— 主渠道教育、理论自学、社会实践、管理服务、校园文化、资助帮扶。
高校要积极适应深化改革新形势、教育发展规律和院校学生特点,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在高等院校“大思政”格局中的重要作用,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思想政治引领,服务学生健康成长,促进学生就业成才,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和青年教职工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增强“四个意识”和“两个维护”,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提供高技能人才支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抓好“大学生党的基本知识建设工程”,建立健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长效机制,全面推进思想建设。
(二)科技活动育人。高校要培养出优秀的学生,以科技创新、人才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引领和支撑,要服务国家、地方经济和发展战略。创新发展不仅需要科技创新,也需要创新型人才。大学是人才荟萃之地,是培育人才的摇篮,大学的根本功能就是依托现有的人才去造就未来的人才。
广西财经学院突出财经类学科特色和专业特点,立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学生实际需求,广泛开展系列学科竞赛、学术创新和专业实践活动,强化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营造浓厚的大学生校园学术创新氛围。开展“镜湖经济论坛”“菁英会计”等系列学术科研活动,建设一批大学生创新实践平台;通过组织开展一系列竞赛活动以及参加“挑战杯”“数学建模”“结构设计”等系列科技竞赛,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
(三)文化活动育人。校园文化的价值动态是通过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组织文化直接体现和反映的。
坚持文化品牌引领,以文化活动立项为抓手,以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为目标,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构建“学校抓精品、学院抓特色、班团抓普及”的校、院、班三级联动校园文化工作模式;实施“一院一品”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建设工程,重点打造营销策划大赛、电脑文化节等一批校园学科专业品牌活动;立足学生特点及成长需求,打造“五四”青春歌会、毕业嘉年华、校园舞蹈大赛等一批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精神底蕴的校园文化精品活动。结合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的引领作用,深入开展“弘扬雷锋精神”“与信仰对话”“我的中国梦”等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四)创新创业平台育人。国务院于2015年和2018年先后印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对创新创业教育和人才培养和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更多具有创新思维和创业经历的人才,而高校在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缺乏实践平台,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是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广西财经学院立足培养和提升青年学生的创业意识与创业技能,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通过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开展创业教育实践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创业文化氛围。学校建成了4000平方米的创新创业教育园和3000平方米的大学生创业园,实施“科技竞赛→项目立项→激励扶持→孵化运营”的“四位一体”创新创业实践工作推进模式。打造“创新创业大讲堂”“学长有约”“创业文化沙龙”等精品活动,组织参加全区、全国“互联网+”和“挑战杯”等系列创新创业大赛,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近三年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获国家级立项174项;学生荣获全国“创青春”创业计划大赛、“挑战杯”、电子设计等科技竞赛奖50余项;3名学生荣获广西首届“大学生创业明星”称号,创新创业教育成果显著。
(五)社团锻炼育人。高校具有大学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功能,广泛开展系列弘扬传统文化,促进文化繁荣的校园文化活动,必须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性格特征和行为特点,才能让校园文化得以持续发展。在学校团委的“一团一品”建设倡议下,各二级学院团委积极创新党团活动,结合专业特色打造自身特色品牌,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革命文化和先进文化。实施“一团一品”社团文化品牌建设工程,拓宽社团活动渠道,以社团活动立项为形式,以社团文化节为载体,培育天健社“我的爱心不毕业”等60余项学生社团精品活动。“我的爱心不毕业”社团活动被评为广西高校大学生社团精品活动项目,“依托专业服务社会”和“四点半课堂”等2个社团活动被评为广西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优秀项目。这些均体现了学校在社团活动中强化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引领。
(六)实践服务育人。主题社会实践可以深化大学生对理论的把握和对社会的认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自信心;克服困难,磨炼意志;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团队意识,在实践體验中收获成长,提升综合素质,最终达到“理论引导、坚定信念、砥砺意志、适应社会、提升能力”的目的,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优秀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拓展实践育人的载体和平台,创新打造“大学生骨干暑期实岗挂职锻炼”等一批实践服务育人品牌活动项目,常规化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及西部计划、无偿献血、关爱孤寡、爱心支教等系列志愿服务活动。我们不断完善创新学生主题社会实践教学活动,以“基层接地气,实践促成长”为主题,结合专业深入开展“宪法宣传”“ 美丽广西·乡村振兴”“关爱留守儿童”等系列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等,让青年学生在实践中经风雨、得锻炼、长见识、增才干。通过活动,大学生在思想得到升华,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有了从“模糊—理解—认同—实践—积极维护”的转变,自觉将个人梦融入中国梦中努力奋斗,书写青春华章。
(七)心理咨询服务育人。培育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才能促进学生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的协调发展。坚持育心与育德的统一,加强对青年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规范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广西财经学院坚持“面向全体,重在发展”的工作理念,构建和优化第一、第二课堂相辅,点、线、面相结合,班级、院系、校级多层次联动,传承经典与特色创新相辅相成的多维立体教育活动体系,培育大学生积极的心态。在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团体心理辅导、二级心理健康工作站建设、心理危机干预、朋辈互助上形成了特色。学校在广西高校率先将微电影运用到心理健康教育中,将心理微电影打造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张名片;坚持每年开展新生入学心理适应性教育,通过“一院一讲座、一班一团辅”的形式,让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及时覆盖全体新生,有效引导新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意识;支持和鼓励二级心理工作站结合学生实际,开展富有学科专业背景特色、针对性强的品牌(特色)活动,多角度多层次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八)资助帮扶育人。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工作,资助贫困家庭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是教育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
学校强化资助育人理念,建立完善了“奖、贷、助、补、减、帮”六位一体的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资助育人工作体系,落实精准扶贫。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学生资助工作全过程,通过资助政策宣传、感恩诚信教育、自立自强教育、贫困生家访、帮扶立项五大活动平台,开展了“学生资助政策宣传月”“诚信教育主题月”系列活动和优秀学生榜样示范等活动,引导受助学生自立自强、心怀感恩、全面发展。实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帮扶立项评比,鼓励各教学院结合学科专业对人才素质能力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贫困生素质能力提升项目,切实做到精准扶贫、“智志双扶”。
立德树人,需要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参与和辛勤付出,更需要学校的统筹规划和推进。没有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难以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财经人才。同样,没有各大高校积极创新校园文化建设,多渠道多形式的校园文化熏陶,也没有今天朝气蓬勃迈进新时代的大学生。
【参考文献】
[1]張宏杰.创新校园文化育人建设新理念[J].教育教学论坛,2018(3)
[2]王雪凌.关于深入推进新时代高校文化育人的思考[J].北京教育(德育),2019(1)
[3]杨意青,等.高校文化育人实现路径探析[J].北京教育,2018(7)
【作者简介】李若海,广西财经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 黎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