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有象
材料选择等方面也都采用宋代泉州常见石雕手法。
到了明清时期,大象随着佛教深深地融入泉州乃至整个中国的社会生活之中,成为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在开元寺东西塔须弥座上的40幅佛传图中,就出现与前文提及的两方石刻有直接继承关系的“玉象薙塔”和“三兽渡河”、“三畜评树”等12幅有大象形象的石雕。这些雄浑大气又兼具细腻温婉的石刻使东西塔犹如一幅佛国的缩影,表现出对佛教石雕艺术新的传承与发展。而且同时期德化窑等还除了以“象牙白”闻名海内外之外还大量烧制象腿瓶、象首炉、普贤菩萨像等器物。
在紫禁城太和殿皇帝宝座前,就有一对象驮宝瓶。在明清皇帝陵寝的神道两侧,也有汉白玉圆雕的象驮宝瓶。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记载,乾隆皇帝曾多次下旨烧造象驮宝瓶等各类瓷塑,以作宫中陈设。
象驮宝瓶之所以成为宫廷常见陈设器,是因象驮宝瓶中的瓶谐音平,寓意太平,以大象谐寓气象,象驮宝瓶,象征国富境清、民康物丰的太平景象、喜象升平。还有的宝瓶中插3只戟,取戟谐音级,则寓意“平升三级”。在“太平有象·云南典藏2008秋拍会”上,一尊粉彩瓷塑太平有象,拍出179.2万元的高价,引发关注。
推荐访问:太平
下一篇:民间瑰宝 徽州石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