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维吾尔族木器艺术
吾斯塘博依街上的手工艺制品博览会
偶然机会,我来到喀什市吾斯塘博依街,数百米的街道两旁,聚集了大大小小几百家手工业作坊和摊点,工艺陶器、木器加工、纺织物、刀具制作、服装、乐器等一应俱全,堪称手工制品的博览会。
市场上琳琅满目的木制工艺器皿引起了我的注意。维吾尔族人用木头制作木碗、木盘、木勺等全木生活器皿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距今约两千年的古墓中,曾挖掘出土过一些做工精致的木盆、木盘、木碗等器皿。在被漫漫黄沙湮没数千年的古城遗址,比如尼雅遗址,也曾发现带抓手的茶杯及其他木制品。维吾尔族木制品用银白杨、泡桐、柳树、杏树、枣树、桑树等为原料,经专门的金属刮器刮削成型,最后刻绘花纹、图饰。
岁月流转,日月变迁,时光虽流逝千年,但维吾尔族人的木器艺术却代代流传下来,并且由于地处丝路要道,受到东西方文化艺术和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宗教文化的交互影响,而逐步发展成独具魅力的维吾尔族木器艺术。聪明智慧的维吾尔族工匠们根据生活需要,制出了木盆、木盘、木桶、大木碗、小木碗、盘式肉墩、木缸、研钵、木勺等涉及生活方方面面的木器。这些木制器皿有韧性、无毒、无异味、不易变形、造型独特、工艺精湛,原汁原味地展现出维吾尔族人的生活原貌,是维吾尔族文化构成里最直接、最形象的实物元素。这种习俗化的艺术形式,或者说是艺术的习俗化使得维吾尔族人不仅是最早的环保专家,更是当之无愧的生活艺术大师。
我信步走到一处摊位前,随手拿起一个洗手壶细细赏玩。洗手壶上的图案和做工十分均匀、精细,毫无瑕疵,这竟然是件全手工制品,真是难以置信。但当地维吾尔族人向我保证,这些木制工艺品绝对是手工制作而成。从体量上说有大有小,大到一人多高的巨型洗手壶,小到钥匙串上的小葫芦,以及不大不小的木碗木盆等等,种类繁多,无一不有。
在著名学者麻赫默德·喀什噶里的名著《突厥语大辞典》中有“恰纳克”(盛盐之容器)、“疏麦克”(婴儿摇篮用的导尿管)以及“拉古”(用木材挖制而成的容器,主要用作盛酸奶、牛奶等)、擀面杖、“撤尔内其”(木桶之一种)、“轴篱”(用尚未干透的树枝条编制而成)等木制器皿的记载,说明喀什维吾尔族木制器皿的制作技艺至少有数百年历史。
在维吾尔族人家里,客人进餐前,主人都要用专门的洗手壶给客人倒水冲洗双手。洗手壶分为两部分,一个是倒水的壶,一个为下面接水的盆,盆与普通生活用盆不同,接水盆上端为宽阔的圆形折沿,并稍带斜度,以便污水流入,盆身为稍小的圆形。维吾尔人爱洁净,尊重客人的待客之道从一器一习俗上尽显无遗。器物和习俗形成文化的物质和精神两大方面。器物和习俗互相影响互相决定,二者缺一不可。
那么如何制作出这些美观实用,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器皿呢?
第一步是选料:根据不同的木器和需要,用质量较好,硬度更高,干透三年以上的胡杨木、核桃木、桑木、榆木或白杨木等木材。木材选定后,再用坎、旋、抠、挖、磨等工艺,做出木器的雏形。
第二步就是用浮雕,彩绘,或者烙画方式做装饰。刚开始时,创作者需要先画出图纸,然后比照着图纸把图案绘在木器上。如果经过多年浸淫,那些图案和花卉已然信手拈来了。不过,对于每一件木制器皿都必须进行单独构思和设计,不同的木器选择不同的图案,只要是维吾尔族的民间图案,都会被用到木器上。木器装饰不能千篇一律,要做到每一件器皿都独一无二,别具匠心,且兼具艺术性和民族性。
维吾尔族的装饰特色普遍由线条、雕刻、形状来展现,如呈角状的花纹,呈日月状的弯曲线,如星星的点圈,呈菱形状的几何图案等。除此之外,还有直线和波浪线雕刻,这些图案是维吾尔族工匠向往美丽、崇尚美好的写照。另一方面,这些木制器具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普遍使用于维吾尔族生活的各方面,除了用餐和做饭的木器之外,还有妇女用于化妆的工具,搅拌沙枣胶(依林姆)的木碗,以及维吾尔族医学中用来捣药的木罐。制作每一件木器,都需要繁杂的程序和工艺,采用不同的装饰手法。
维吾尔族木器艺术,犹如一面传承千年的镜子,形象生动地折射出维吾尔族人的社会文化、民族性格、思维方式与审美情感等方面。其造型艺术和赋色艺术所体现出的独具一格的视觉特性,源于维吾尔族深厚的文化积淀,蕴涵着极高的社会价值和美学价值,是维吾尔族民间装饰审美艺术的精髓所在。维吾尔族木器的形成历史,体现出维吾尔族人的聪明才智,表现着他们的审美情趣,以及他们对祖先的尊崇和怀念。
至今,喀什的许多村庄仍保留着“木器村”、“木碗村”的名称,祖先留下来的木器制作技艺,已化作维吾尔族血脉里的基因,须臾不分,世代跟随。
(本文选自:旅游世界 2015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