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流行病学分析
摘 要: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流行病学。 方法:选取600例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进行研究,对下肢进行超声检查,检查下肢血管病变情况,根据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下肢血管病变组和非下肢血管病变组,随后针对性别、合并症、生活方式进行分析,评估其危险因素,并参考临床资料、采集血液样本,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分析后,发现性别上没有明显差异(P>0.05),但是下肢血管病变组患者多数都有合并症(P<0.05),多数存在明显的不良生活习惯(P<0.05),参考临床资料后,发现下肢血管病变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明显较高,病程较长(P<0.05),参考血液分析结果,发现下肢血管病变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空腹血糖(FPG)、饭后两小时血糖(2h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指标明显较高,数据差异显著(P<0.05)。 结论:糖尿病患者并发下肢血管病变与性别没有较多联系,但是与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空腹血糖(FPG)、饭后两小时血糖(2h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等指标有关,若是发现糖尿病患者存在高龄、体质量指数过大、病程过长,且血液检查分析结果中相关指标偏高,就需要开展下肢血管病变的相关预防,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关键词: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临床流行病学;分析
2型糖尿病多见于35岁以上人群,患有此种病症的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功能和还未完全丧失,部分患者甚至存在胰岛素分泌过剩的情况,但是胰岛素无法发挥作用[1]。疾病发生过程中,常会出现血管病变的情况,主要是由代谢紊乱、激素调节异常等因素引起,血管病变部位最为常见的是心、脑血管,心血管病变主要表现为糖原、脂质物质沉积,可导致局部坏死,脑血管病变最终有可能发展脑梗死,危害性极高,同时也有可能导致下肢血管病变,而出现下肢血管病变,若不及时加以控制,极有可能发展为糖尿病足,最后可能需要采取截肢的方式进行治疗[2]。另外,若是患者出现下肢血管病变,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心血管异常的几率,直接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临床上尤其重视下肢血管病变的预防和控制[3]。近年来,临床上发现,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一些临床指标与一般糖尿病患者有较大差异,这为并发症早期控制提供了方向。本文即是针对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流行病学展开分析,希望能够明晰其危险因素,为疾病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意见,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600例确诊为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对下肢进行超声检查,检查下肢血管病变情况,以此作为依据进行分组。所选案例均经过临床诊断,确诊为2型糖尿病,临床资料齐全,没有任何缺失情况,无其他严重疾病,意识清楚,无精神类疾病,能够正常反馈信息,可以配合研究内容的开展,且同意参加本次研究,符合研究标准。其中男384例,女216例,年龄在36-7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37±9.83)岁,病程2-16年之间,平均病程(9.13±3.19)年。
1.2方法
①下肢超声检查:实施检查之前,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讲解检查流程,明确检查的无创性,让患者能够充分配合检查流程。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检查下肢各血管情况,获得结果后,需要由3位以上专业医师进行分析。
②收集临床资料:临床资料主要记录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同时记录合并症情况,已经患者生活方式。
③检验血液样本:在患者晨起时,约7点半-8点半之间,采集静脉血液样本,当天午饭过后2小时,再次采集静脉血液样本,采集流程需要严格按照标准,不能有任何操作失误,采集前需要告知患者采集目的和采集流程,使之能够配合,同时核对患者信息,确保样本采集无误,采集完成之后即刻送往实验室,对其生化指标进行分析。
1.3 分析标准
根据下肢超声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下肢血管病变组和非下肢血管病变组,随后分析其基本资料、病历、血液标本检查结果,分析临床流行病学。主要参考性别、合并症、生活方式,合并症主要记录高血压、冠心病,生活方式主要记录吸烟、喝酒、饮食偏好,同时比较年龄、病程,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质量指数,并对血液分析结果进行比较,主要参考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空腹血糖(FPG)、饭后两小时血糖(2h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用χ2检验,P<0.05代表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超声检查结果
超声检查结果显示,600例糖尿病患者中,出现下肢血管病变的有289例,男186例,女103例,年龄在37-7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43±6.23)岁,非下肢血管病变311例,男198例,女113例,年龄在36-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41±5.89)岁。
2.2.性别、合并症、不良生活习惯分析
根据性别、合并症、不良生活习惯记录结果,性别上没有明显差异(P>0.05),但是下肢血管病变组患者多数都有合并症(P<0.05),多数存在明显的不良生活习惯(P<0.05),见表1。
2.3.年龄、病程、体质量分析
参考临床资料后,发现下肢血管病变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明显较高,病程明显较长,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血液分析结果比对
参考血液分析结果,发现下肢血管病变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空腹血糖(FPG)、饭后两小时血糖(2h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指标明显较高,有統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2型糖尿病可见于任何年龄,起病较为隐匿,没有明显的异常表征,仅会出现轻微的乏力、口渴症状,使得多数人都不会注意[4]。疾病以血糖水平高为主要特点,常会引起多种并发症,加之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肥胖人群,一般可引起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等情况,若是患者本身就有此类疾病,将增加其危险程度[5]。可以明显发现,其主要并发症是针对血管,这说明糖尿病可引起血管病变,就临床资料而言,血管病变中最为多见的是心血管疾病,常可导致患者残疾,甚至是死亡,若是发生周围血管病变,极有可能损伤下肢静脉血管,导致下肢血液流动出现异常,最终可能引起糖尿病足[6]。为降低该并发症引起的危害,必须重视临床预防。
关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很多人不是十分了解,该病症主要是由糖原在血管内沉积引起,长期发展可导致血管粥样硬化,或是血栓形成,阻塞下肢血管通路,最终将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多数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腿部都可见明显的溃疡情况[7]。下肢血管病变的主要表征是腿部发凉、疼痛,发凉是由于血液流通不畅,疼痛是由于血管阻塞,或是组织已经出现坏死情况[8]。对于该病症,若不及时控制,可引起糖尿病足,可能引起残疾,而且该病症预后效果极差,因此需要尽早进行控制[9]。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发现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血液检查结果、基本特征上与一般糖尿病患者有一定差异,这为下肢血管病变的早期控制提供了方向。
针对基本特征来看,主要表现在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合并症、生活习惯上。由于病变部位是血管,年龄偏高的患者血管功能已经明显退化,若是再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血管损伤程度会明显高于其他患者,导致其血管病变几率升高[10]。同时,饮食内容上,如今很多人都存在饮食偏好的问题,日常摄入脂类、钠盐含量偏高,导致血管内脂质沉积,风险程度升高,而此类人多数体态肥胖[11]。再对血液指标进行检查,多数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血脂、胆固醇、血糖水平会高于一般患者,其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也明顯较高[12]。因此,这些情况的发现,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临床诊治具有指导意义。
研究结果表明,对两组患者进行分析后,发现性别上没有明显差异(P>0.05),但是下肢血管病变组患者多数都有合并症(P<0.05),多数存在明显的不良生活习惯(P<0.05),参考临床资料后,发现下肢血管病变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明显较高,病程较长(P<0.05),参考血液分析结果,发现下肢血管病变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空腹血糖(FPG)、饭后两小时血糖(2h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指标明显较高(P<0.05)。
综上所述,糖尿病患者并发下肢血管病变与性别没有较多联系,但是与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空腹血糖(FPG)、饭后两小时血糖(2h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等指标有关,若是发现糖尿病患者存在高龄、体质量指数过大、病程较长,且血液检查分析结果中相关指标偏高,就需要开展下肢血管病变的相关预防,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张晶,马强,陈荣. 葛根芩连汤对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效果及作用机制[J]. 陕西中医, 2018, 39(1):86-88.
[2]翁焕, 谢丹, 肖梓栋. 2型糖尿病下肢缺血性病变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筛查[J]. 重庆医学, 2017, 46(4):516-519.
[3]王缨,瞿炯炯, 施锡荣,等. 2型糖尿病下肢缺血性病变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 2018, 34(36):64-65.
[4]王晓蕾, 李雪娇.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老年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价值[J]. 中国老年学, 2017, 37(16):4087-4088.
[5]ZulfiqaraliG.Abbas, 刘荣梅, 张莉莉,等. 非洲近20年来糖尿病足流行病学调查及现状分析[J]. 临床荟萃, 2017, 32(8):645-648.
[6]魏兆丽, 高爱滨, 潘学飞. 纤维蛋白原、D-D等指标在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筛查中应用价值[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 26(4):11-11.
[7]黄金艳,唐焕笑. 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及相关因素分析[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 27(16):66-67.
[8]赵灵燕,毕力夫,陈建新,等. 2型糖尿病中医证候要素诊断量表的研制及考评[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 41(10):58-63.
[9]李雨泽,侯绍英,陈向丽,等. Toll样受体4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患者发生糖尿病性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研究[J]. 中国防痨杂志, 2017, 39(12):1291-1296.
[10]陈中心, 邓彦, 刘阳优, 等. 血浆C肽水平预测早期2型糖尿病并发下肢血管病变的价值[J]. 内科, 2017, 12(1):33-35.
[11]周祥群, 陈海金, 彭兴,等. 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患者的风险因素分析[J]. 微循环学杂志, 2017, 27(4):60-62.
[12]刘书姝. 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流行病学分析[J]. 糖尿病新世界, 2018, 21(4):175-176.
作者简介:张金花,性别:女,出生年月:19880803,民族 :回族,籍贯:青海省西宁市,最高学历: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上一篇:在医学教育中引入循证医学理念
下一篇:脉与证的辩证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