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对职工就医行为的影响
摘要:医疗保险制度是我国为了保证国民的医疗健康水平和提升人民社会生活的质量的重要促进途径和社会政策。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对于占社会人群中的大多数就业职工的影响较为深刻。本文将就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对职工的就医行为的影响进行相关的分析,就医院就医、职工所选择的医师和药物价位等方面去探讨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前后就业职工的就医行为的差异情况,就调查的结果提出相关的讨论和分析,从而最终得出相应的结论,就是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对于职工的就医行为短期内不会带来负面影响,而长期的改革发展则会对其就医行为产生深刻的正面影响。
关键词: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职工就医行为;影响
在过往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当中,我国原有的公费医疗和劳动保险医疗制度在社会的保险制度当中曾经发挥过重要的促进作用,影响了当时就业职工的就医行为的主要习惯和模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重要的变革。但是,当时的医疗保险制度也存在着比较多的负面问题和不利影响。例如,医疗行业当中的就医费用和用药费用的开销的增长远远超过了国家财政的支出费用增长和企业医保费用的经济承受水平和能力,从而造成社会医疗保险的发展落后于人们群众对于自身医疗保险的保障程度的现象。与此同时,也造成了社会医疗保险药物费用的浪费较为严重,相关的医疗资源得不到很好的配置,相关的医疗需求和医疗资源的供给没有达到平衡,社会医疗保障覆盖面积较为狭窄,医疗卫生事业的管理水平和社会业务化水平程度较低等相应的问题。而为了解决上述的社会医疗保险问题,国务院相关的职能部门就颁布了相应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决定,该决定确立了全国范围内进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总体路线和方针,其中的总体改革目标为:使用较为节俭的医疗费用和表位便捷优质的公共医疗服务,去满足广大城镇职工对于提升自身的医疗卫生保障水平和促进自身身体健康的要求,从而最终慢慢建立起一整套城镇一体化的基本医疗保险的施行制度。本文将就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对职工的就医行为的影响进行相关的分析,就医院就医、职工所选择的医师和药物价位等方面去探讨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前后就业职工的就医行为的差异情况,就调查的结果提出相关的讨论和分析,从而最终得出相应的结论,就是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对于职工的就医行为短期内不会带来负面影响,而长期的改革发展则会对其就医行为产生深刻的正面影响。
1 通过相关的社会调查进行调查对象和调查项目的确定分析
在进行一项调查工作的时候,首先需要进行的工作就是要对调查对象进行确认。而本文则选取某项对于某城市对于相关的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职工进行随机的调查,进而采取使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相关的数据调查。该次社会调查总共对600多名企事业职工进行问卷访问,各个单位的职工年龄段在20~78周岁,进而也将这个总体的年龄段划分为40周岁以下、41~55周岁和56周岁以上三个年龄段。其中的调查对象的职业构成有城镇科教文卫等事业单位的职工、城市的体力劳动者、城市的体力劳动者和相应的受聘职工等。在实际的调查过程当中,调查项目主要对相关调查对象职工在医疗改革前后的就医行为特征、对政府医疗改革政策的个人态度和实际参与程度、对相关的医疗改革政策的认识度和支持度、对实际医疗改革的改革成效的了解程度等。而实际的调查内容中则有对职工所选择的就医地点或就医医院、其所选择的主诊医师、其对所选择的某地医院和某个医师所开导的药方的价位变化的接受能力和接受程度及其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的登记与使用情况、对医疗改革的实际成效的意见和相关建议等。
而在实际的数据统计过程当中,城镇职工在选择就医当中,医疗改革之前有193人自认为其所选择的医院是医疗水平最好的医院,选择某一个医疗机构进行定点投医的择优203人,就近选择医院进行投医的择优111人,而生病不去医院就医的就有90人。而在医疗改革实施之后,有153人自认为其所选择的医院是医疗水平最好的医院,选择某一个医疗机构进行定点投医的择优251人,就近选择医院进行投医的择优118人,而生病不去医院就医的就有70人。总共接受调查的人数有597人。在一定的数据统计的基数当中,本次调查尽量对代表性高的调查项目和调查内容进行了相关的设置,以其达到最优的调查效果。对比医疗改革前后城镇职工对于其自身所选择的医院是为最好的医院的差异可以体现出在医疗改革的过程当中,和某些等级医院有合作关系的医保系统对于城镇职工的影响程度;对比医疗改革前后城镇职工人员选择某一医疗机构作为定点的投医地点可以体现医疗改革对于城镇职工的实际关联效益的影响;对已对比医疗改革前后城镇职工人员选择就近的医疗机构作为投医地点可以体现医疗改革对于职工实际利益的影响力水平;对比医疗改革前后城镇职工人员选择在生病是不去医院投医的行为选择则可以体现医疗改革对于城镇职工的真实影响力。
2 通过相关的社会调查进行调查对象和调查项目的分析结果
在对医疗改革前后的城镇职工选择的定点医院就医的结果所占的比例最高,达到总体数量的34%。而选择自行处理病情的则占15%左右。而在医疗改革实施之后,城镇职工选择某一定点医疗机构作为就医地点的比例则比医疗改革之前更高,而选择自行处理病情的则只占到了11%左右。在对相关的数据进行χ2的检验当中,发现其P值<0.05。此数据表明在医疗改革前后城镇职工对实际的就诊医院的选择是由差别的,其中选择到某一医疗机构作为定点的就医单位的比重和选择到就近医院进行就医的比重呈现上升的趋势,而其中选择其自身认为最好的医疗机构进行就医和选择自行处理自身病情的比重则是呈现下降的趋势。在结合上述的调查项目的陈述我们可以发现,选择到某一医疗机构作为定点的就医单位的比重和选择到就近医院进行就医的比重呈现上升的趋势和选择其自身认为最好的医疗机构进行就医和选择自行处理自身病情的比重则是呈现下降的趋势表明医疗改革对于城镇职工就医行为有着一种良好的影响趋势。
在对医疗改革前后的城镇职工选择特定的医师的情况的调查结果当中,我们可以发现,在进行医疗改革之前,城镇职工选择专家门诊的数量达到总体调查人数的55.9%,而选择普通的医师进行就医的则占调查总数的44%。在进行医疗改革之后,城镇职工选择专家门诊的数量达到总体调查人数的53.7%,而选择普通的医师进行就医的则占调查总数的46.2%。在对相关的数据进行χ2的检验当中,发现其P值>0.05。此数据表明,在医疗改革前后,医改对于城镇职工选择专家门诊和选择普通门诊的就医行为并没有显著的差异性。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一般可以认为城镇职工所选择的门诊医师的行为在医疗改革前后并无明显的变化。
而在最后一项,也是医疗改革最为人们所关注的一项调查内容中,相关的调查单位对在医疗改革前后的城镇职工对于其选择开药价位的调查情况中我们可以发现,在进行医疗改革之前认为医院开出了便宜的、医生认为其适合病情的药物的选择人数为552人,占总体调查人数的92.4%,而选择就诊医院所开出的药是疗效好的进口药的人数为45人,占总体调查人员的7.5%。而在进行医疗改革之后,认为医院开出了便宜的、医生认为其适合病情的药物的选择人数为562人,占总体调查人数的94.1%,而选择就诊医院所开出的药是疗效好的进口药的人数为35人,占总体调查人员的5.8%。在对相关的数据进行χ2的检验当中,发现其P值>0.05。此数据表明,在医疗改革前后,医改对于城镇职工选择医院开出了便宜的、医生认为其适合病情的药物和选择就诊医院所开出的药是疗效好的进口药的就医行为并没有显著的差异性。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一般可以认为城镇职工所选择的门诊医师的行为在医疗改革前后并无明显的变化。
3 就调查的结果提出相关的讨论和分析
从上述的统计数据中我们可以得出相关的结论: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在今后必然会影响人们的就医行为,但这种影响并不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选择确定的定点医疗机构进行就医的行为,可以方便社会上参保的职工人员进行就医选择和项目管理,从而促进社会医疗卫生资源的优化分配,促进相关的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最终达到严格控制医疗服务成本和促进医疗管理的总体质量。在实际的就医过程中,参加医疗保险的城镇职工人员可以在低等级的医疗机构进行定点的门诊就医,从而最终降低了医疗费用对于城镇职工的负担。而另一方面,也可以鼓励城镇职工在其病情较轻时,可以选择到相关的定点医疗机构进行就医,促进相关基层医疗机构的实际效用的发挥。
而在对医疗改革前后,医改对于城镇职工选择医院开出了便宜的、医生认为其适合病情的药物和选择就诊医院所开出的药是疗效好的进口药的就医行的对比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有较多的人愿意到专家门诊进行就医,其实际的意图就是想得到更加专业的医疗意见的帮助;而一大部分人选择较为便宜和医生认为适合患者病情的药则可能是由于医疗改革的时间较短和相关的改革成效还没有呈现出较为明显的趋势,人们对于医疗改革的细节事项还没有一个具体全面的了解,从而导致了没有产生多大的影响的情况。
因此,政府部门应该建立一套个人账户的管理体制,从而可以使医疗改革所体现出来的公平和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受到越来越多的群众的认识和理解。在实际的施行过程当中,政府部门应该积极加强相应的宣传力度,从而使医疗改革的相关项目对城镇职工起到制约作用,进而可以调整城镇职工的医疗消费行为和消费结构,最终培养城镇职工对于医疗保障上的自我保障意识和保障能力,把医疗改革的实际红利让每个参与者都着实体会到。
参考文献:
[1]郑振,骆箐华,邱一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对职工就医行为的影响[J].卫生经济研究(医疗保障制度),2002,(1):72.
[2]郭永松.医疗保健制度改革的社会心理有关问题和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1997,(1):18.编辑/哈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