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某大学学生乙肝疫苗免疫效果观察
【摘要】 目的 了解1997-2002年大学生在校期间HBV感染状况及接种乙肝疫苗预防效果,探讨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 对某高校6届大学生进行新生入学和毕业生体检,抽取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乙肝“两对半”,对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无应答者进行免疫。结果6届入学新生HBsAg携带率为12.82%,毕业时HBsAg携带率为14.72%,男生显著高于女生。入学时HBsAb阳性检出率为19.00%,乙肝疫苗接种后(毕业时)HBsAb阳性率为52.43%,女生高于男生。1997-1999年与2000-2002年HBsAb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大学生在校期间可能感染HBV,对大学生接种乙肝疫苗可降低大学生人群HBV感染率。
【关键词】 肝炎疫苗,乙型;免疫;对比研究;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8.2 R 51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03-0256-02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大学生入学体检中最常见的异常情况之一,也是高校防疫工作的重点。为了解大学生在校期间HBV感染状况,探讨在大学生群体生活中的有效预防措施,笔者于1997-2002年对广东某大学学生进行了HBV感染情况调查和接种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观察,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广东某大学1997-2002年入学新生4 470名,其中男生2 344名,女生2 126名;年龄18~23岁。
1.2 检查方法 每年于入学后1周内抽取观察对象静脉血3 mL,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HBsAb),e抗原(HBeAg),e抗体(HBeAb)和核心抗体(HBcAb),简称乙肝“两对半”。对所有观察对象分别于3 a后毕业前3个月内,再次进行上述检查,每年均在同一高校体检中心进行血样化验。
1.3 免疫方法 入学查得乙肝“两对半”5项全阴者,给予乙肝疫苗全程(0,1,6)接种,对HBsAb阳性给予1次加强,注射部位为上臂三角肌,注射剂量为5 μg/人次(乙肝疫苗为深圳康泰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重组酵母基因工程乙肝疫苗)。
2 结果
2.1 大学生在校3 a HBsAg阳性率变化情况 大学生入学时HBsAg阳性率为12.82%,毕业时HBsAg阳性率为14.72%,HBsAg阳性检出率男生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97,P<0.01)。见表1。
2.2 大学生在校3 a HBsAb阳性率变化情况 大学生入学时HBsAb阳性率为19.00%,毕业时阳性率为52.43%。入学时男生与女生HBsAb阳性率分别为19.98%和17.98%,毕业时分别为50.13%和54.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5.97,22.71,P值均<0.01)。见表2。
2.3 不同年代入学学生HBsAb阳性率比较 1997-1999年入学学生HBsAb阳性率为1.98%(45/2 275),毕业时为47.12%(1 072/2 275);2000-2002年入学学生HBsAb阳性率为30.59%(677/2 213),毕业时为41.62%(921/2 213),与1997-1999年入学学生毕业时HBsAb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0.88,P<0.01)。
3 讨论
调查结果表明,广东某大学6届入学新生HBsAg携带率(12.82%)高于全国水平(10.09%)[1],但是低于广东药学院6届新生(14.53%)[2]。经过大学阶段的学习、生活,大学生HBsAg携带率达14.72%。研究表明,日常生活密切接触可造成乙肝的传播[3],HBV感染者可将含有HBV的血液、唾液等体液、分泌物污染自身或外环境,使有皮肤和粘膜损伤的易感者和其接触造成感染[4]。提示高校应广泛宣传乙型肝炎的防治知识,引导HBV感染者从社会公德出发,注意对自己日常生活不良习惯的控制和预防。在大学生中进行乙肝疫苗接种,减少乙肝在大学生中的水平传播。HBsAg携带率男生高于女生,这与国内报道一致,可能与男生的社会活动多于女生或男性的免疫力低于女生有关[5]。
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乙肝病毒感染与流行的最有效措施。此次调查入学时,新生HBsAb阳性率为19.00%,经注射乙肝疫苗3 a后(毕业时)HBsAb阳性率为52.43%,但低于瞿凡等[6]报道北京部分大学生HBsAb阳性率(76.07%)。HBsAb阳性率女生为54.80%,男生为50.13%,女生稍高于男生,与国内报道相同[7]。1997-1999年与2000-2002年入学新生注射乙肝疫苗后,HBsAb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能与1997-1999年的学生在中学阶段有部分学生未曾接种乙肝疫苗,2000年把乙肝疫苗纳入常规免疫后,人们对接种乙肝疫苗的知识了解有所提高,在中学阶段已经接种乙肝疫苗有关。因此,笔者建议在高校群体生活密集的人群,在严格控制传染和切断传播途径的同时,应普种乙肝疫苗,以降低人群HBV的感染率。
接种乙肝疫苗后仍有47.56%的学生HBsAb为阴性,与闫鸿第等[8]报道的HBsAb阴性率(42.90%)接近。王昕等[9]对124位成人教师作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接种24个月后,HBsAb有继续下降趋势。那些重复注射乙肝疫苗多次仍无应答者可能存在遗传易患性,机体的遗传特征可能是乙肝疫苗接种后无应答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10],这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4 参考文献
[1] 贾文祥.医学微生物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00.
[2] 王德全.广东药学院6届新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及肝炎KAB调查.中国校医,2002,14(5):342.
[3] 白亚娜,程宁,赵迟,等.大学生HBsAg生活接触传播的历史研究.中国学校卫生,2003,24(2):182.
[4] 赵春琴,张博.2004年青岛市四方区饮食从业人员HBsAg携带情况资料分析.预防医学论坛,2005,11(5):628.
[5] 刘劼,蒋德勇.某高校学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动态变化研究.中国校医,2007,21(2):138.
[6] 瞿凡,敦哲,刘黎明,等.北京部分大学生接种乙肝疫苗效果观察.中国学校卫生,1999,20(2):128-129.
[7] 杨明良.基因乙肝疫苗免疫效果随访2年报告.现代预防医学,1999,26(11):95-97.
[8] 闫鸿第,李育荣,郭江红.太原理工大学学生接种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观察.中国学校卫生,1999,20(2):154.
[9] 王昕.成人接种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后免疫效果的评价.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2,31(2):121.
[10]孔令斌,王学良.乙肝疫苗接种无弱应答与遗传因素关系的研究.现代预防医学,1997,24(2):153-156.
(收稿日期:2007-07-10;修回日期:2007-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