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某市卫生学校5届新生乙肝表面抗原检测结果分析
【摘要】 目的 了解河南某卫校入学新生HBsAg携带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城乡及性别感染状况,为学校制定预防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血清学方法检测某卫校近5年入学新生HbsAg。结果 5年HbsAg平均阳性率为8.50%,至2007年下降至6.91%;HbsAg阳性率在性别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5,P<0.01),城乡新生之间HbsAg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9,P>0.05)。结论 该卫校入学新生HBsAg阳性率已开始呈下降趋势。HbsAg阳性率男生显著高于女生,城乡差异无显著性。
【关键词】肝炎表面抗原;乙型;结果分析;学生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全球性传染病,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地区之一。有关资料报道,全世界约有3亿多人携带乙型肝炎病毒,我国HBsAg携带者约有1.2亿,携带率约为10%[1]。病毒性乙型肝炎是导致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的主要原因,还与肝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为了解HBV流行趋势和特点,以便掌握在校学生HBV感染状况,寻找防治对策,笔者对河南某市卫生学校5届新生HbsAg携带情况进行检测与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某市卫生学校2003-2007年5届入学新生6221人,男2410人,女3811人;其中来自城镇的新生2820人,来自农村的新生3401人。
1.2 方法 空腹采取肘静脉血4 ml,分离血清后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夹心法检测HbsAg,酶标仪为美国产BIO-RAD450型,质控血清购于卫生部临检中心,ELISA试剂盒为上海科华公司产品。
1.3 资料分析 新生资料分不同年份组、城乡组和男女组进行比较,应用χ2检验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年份HbsAg阳性率变化趋势 2003-2007年新生HbsAg平均阳性率为8.50%,至2007年下降至6.91%(χ2=19.31,P>0.05),HbsAg阳性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
2.2 城乡新生HbsAg阳性率 2003-2007年来自城市和农村的新生HbsAg平均阳性率分别为8.30%(234/2820)和8.67%(295/3401),城乡新生之间HBV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9,P>0.05)。(见表2)。
2.3 男女新生HbsAg阳性率 2003-2007年男女新生HbsAg平均阳性率分别为10.54(254/2410)和7.22(275/3811),性别之间HBV感染率差异有显著意义(χ2=6.35,P<0.01)。(见表3)。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某卫生学校2003-2007年新生HbsAg平均阳性率为8.50%,低于我国普通人群阳性率(10%)[2]水平。这与近年来初、高中学生普遍接种乙肝疫苗有着密切的关系,应扩大学生乙肝疫苗的接种面。检测结果还显示HbsAg携带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这可能与近年来乙肝疫苗的广泛接种,人们的防病意识不断增强,生活和卫生条件普遍改善和提高等有关。城乡新生HbsAg阳性检出率,可能与目前农村生活条件改善,农村人口逐渐向城市过渡,城乡间的差异逐渐缩小有关。HbsAg阳性率男生显著>女生,与文献报道一致[3]。可能与男生社交面广,喜欢户外活动,又不太注意个人卫生有关。
由于慢性患者和无症状携带者的乙型肝炎病毒可存在多年,并可通过体液、生活密切接触传播给健康人群,是乙型肝炎的主要传染源[4]。学校是人口集中的地方且集体聚集生活,易造成人群中相互传染。因此,建议学校:①开展乙肝预防教育保健知识课程,宣传乙肝防治知识;②加强对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③对HbsAg携带者而无肝炎症状及体征的学生,加强观察和随访;④对有肝炎症状及体征的学生,必须隔离治疗。学校通过以上几点,采取防治结合、预防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从而达到预防和控制乙肝的目的。
参 考 文 献
[1] 贾文祥.医学微生物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00.
[2] 朱伯相,吴桃林.某中专学校Hbs感染与发病情况追踪调查.中国学校卫生,1999,20(4):259.
[3] 王登山.新入学大学生7372人HbsAg携带状况.中国校医,2000,14(1):31-32.
[4] 彭文伟.传染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4.